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33
*教育是针对早期统招名额有限,国家又需要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虽然现在社会需求变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没有改变,所以*教育毕业后可以拿到文凭,且国家承认学历,网上可以查到。但文凭上会写明是*教育,与正规大学毕业的文凭还是有所区别的。另外现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打着*教育的幌子办学的民办学校,这种文凭时不被国家承认的,报名时需要问清楚。毕业证必须要在教育部的高教网上可以查到,才属于国家承认。
详细你看这里http://ke.baidu.com/view/1072654.htm?fr=ala0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33
*教育
百科名片
*教育是指整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不论其内容、水平、方法如何,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不论是延续或是取代学校和大学进行的初步教育以及在企业的学徒训练。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
历史沿革
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性质的《共同纲领》 *教育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发布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当时文盲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严重状况,同年9月,**发出了“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号召。从1949年至1966年,是新中国*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时期,1966年至1976年,*教育因受“文化大*”十年内乱的影响难以正常开展,自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教育迅速恢复,蓬勃发展,至1987年,中国*正式确认“*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制度。
定义
有人说,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即为*教育。这样的界定不可说不对,但也不全对。这是一种不完整、不科学的诠释。依照这种观点,是否可以认为:将普通教育的体系、观念、内涵及方式方法等等照搬给*,就是*教育了呢?我看不是。*教育是一个极为严格的科学概念,它有自己的宗旨、内涵,有自己的本质特点及规律,与普通教育分为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教育*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的对象——*决定的。*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是成熟的人,有经验的人。*期意味着成熟和经验。帕特森认为:*期意味着一种社会的身份及地位,它涵盖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诺尔斯用“社会成熟性”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他认为:当某人的社会成熟性达到了某一水平,如能够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便可视为*。进而言之,一个人进入*期意味着个人的自我认知及他人对其的认知均得到认可,即认为他达到了社会成熟性的某一水平。而这一水平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的*身份相适应的。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当我们说一个人进入*期意味着其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均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如能够运用经验去认知周围的事物、能够自导学习的过程等等。诺尔斯曾将*学生与儿童学生作了比较,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首先,他认为:*是自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系指能够地指导和控制自己行为和活动的人。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时,应把*的自学能力考虑进去。第二,*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这些经验增强了他的认知能力。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第三,*是主动学习的,*是带着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动机来学习的,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的态度相当主动。其学习的效果显然优于儿童。诺尔斯为此提出了*教学法。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育的概念应根据*的这些特质界定为:由那些具有*特质的人承受的教育过程。这是*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所在。 诺尔斯指出:*教育至少有三个涵义。第一,它是*学习的过程。第二,是由一些机构为实现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一套活动。第三,它是社会实践的第一领域。
对象及内容
中国*教育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教育1.对已经走上工作、生产岗位,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以及正在谋求就业的待业者进行他们所不具备的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和培训;2.对文盲进行扫盲教育;3.对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根据他们所具有的文化基础和实际需要,继续进行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合格者可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4.对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更新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继续教育;5.开展法律常识、妇幼卫生、老年保健、家庭生活、美术书法、美容美发、烹调营养、花卉栽培等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老年人、妇女乃至全体公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服务。
*及办学形式
*
中国的*教育的主办单位,有*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机械、电子、城建、环保、化工、轻工、煤炭、冶金、铁路、交通、农业、林业等行业部门,有厂矿企事业单位,有县、乡(镇)*。同时,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单独或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面向本系统或本地区的进修、培训学校或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固体、人民团体、学术团体、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也可举办补习和辅导文化课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课程的*教育机构。*教育办学形式
办学形式,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设置的函授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函授部、夜大学、教师进修班)、卫星电视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高等教育,*中专学校、*中学、*技术培训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中专自学考试等*中、初等教育。此外,还有各种进修、培训、辅导性质的函授、面授学校。上述办学机构给求学者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有全日制课堂集中讲授的,有通过提供教材、录音录像资料远距离指导自学的;有全脱产、半脱产学习的,也有采用业余方式学习的。这些办学机构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开设了文、理、工、农,医、财经、*、教育、体育等科类的多种专业,在保证学历教育规格的前提下,尽可能根据求学者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以农民教育为例,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的要求,农村*教育已由以往的单纯识字、学文化,发展到文化知识与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农、林、牧、副、渔,以及乡镇工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等方面知识并举的培训体系。 办学规格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和中学,非学历教育包括扫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等。
中国现状
1978年至1998年,全国共扫除文7693万人,军以来累计则达到近两亿多人。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县(市)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中基本扫除了文盲。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0个单位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根据规划,至本世纪末将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1979年至1998年参加各种开工的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达5亿人次,近年来各级农村*学校年均培训规模已达7000万人次以上。全国初步形成了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 全国从业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的人数稳步发展,1986年至1997年,仅全民、集体企事业单位参加培训人数即3.48亿人次。近年来,对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广泛开展,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学习。 改革开放20年来,*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924.2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报考人数累计已达到2000多万人。1998年,*初、中、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538.55万人、6712.77万人、282.22万人。 近来来,*教育办学单位的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条件有了较大的充实和改善,办学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设置的*高等学校有962所,教职工20.39万人,兴办函授、夜大学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1311所各类*中等学校40余万所,*初等学校18万所,*教育学校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教育资源。
管理机构及组织
中国的*教育由教育部统一管理,其中,职业教育与*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等负责*教育的有关事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乡(镇)都在教育部门中设有*教育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非*部门的合作机构有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它们分别负有保障并促进职工、妇女、青年参加*教育学习的责任。中国科协担负着在*中进行科技知识和应用技术推广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教育协会。它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性社会团体,其任务是宣传、组织、协调*教育活动,提供咨询,进行培训,出版刊物,开展国内与国际的交流。该会1983年加入国际*教育理事会,1988年加和亚太地区*教育总会。协会下设直属研究组织,如扫盲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会,企业职工教育研究会,农村*教育研究会等。此外,还有中国职工教育协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等合作团体。
发展战略
21世纪初,中国*教育将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重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各类下岗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或正规教育,为再就业工程服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位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在农村,要健全县、乡、村三组*教育网络,大力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教育,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特征
*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普通教育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完善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即终身教育的体系。 *教育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社会性、非正规性。
1.社会性
*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它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教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革。所以*教育作为一种*行为,体现为一种社会*。如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消除失业与贫困等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教育。 但*教育又是一项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事业。在极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非*行为,即在国家*、法规的指导下的全民性的自我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官方的、社会性的、民间的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其主流是社会力量办学。 *教育的社会性还表现为它拥有最广大的学习者群,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及个人的教育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非正规性
也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这种说法,以为这一结论意味着降低*教育的层次、水平。其实不然,非正规性系指*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常规,采取的是一种非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非正规性是*教育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使*教育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极强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及个人的教育需求。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普通教育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依照终身教育的观点,人在完成正规的、普通的教育之后,仍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直至终生。而这些教育通常以非正规的方式予以提供和组织。 *教育的非正规性要求它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观念、模式及方法去组织适合社会及*各种教育需求的活动。如在*学历教育中取消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学年制,采用适合*学习特点的学分制。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科性教学*,采取“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等等。 *教育的非正规性要求我们突破学历教育的束缚,大胆地组织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的、非正规的、以满足个人教育需求和志趣爱好的文化生活教育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是说,除了少量的学历教育外,*教育应以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其办学的主导方向。 *教育的非正规性决定了它有极强的应变机制和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也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变革,依据社会成员个人教育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教育计划及教学*,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信息以快捷的方式传授给*。
目的及类别
1、*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 实施*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为那些社会的贫困阶层或因其它的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第二次机会,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所以,*教育往往是*的一项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了。进入60年代,“终身教育”的主张被提了出来,它的提出引起了当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将教育实施于人生的始终”的理论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知、所接受。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新的目标,终身教育的理论驱动着*教育事业,*教育也自觉地将自己纳入这一新的教育体系。所以,实施终身教育成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2、*教育的类别
*教育按其功能划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分别是:补偿教育(含扫盲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1)补偿教育:它曾经是*教育的主导方向和基本类别。其目的是为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或未完成正规的基础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机会,这类教育带有明显的补偿性质。 (2)继续教育:它应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继续教育系指为那些已完成正规的学历教育的人继续提供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3)*职业教育: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或提高*就业或从业的能力。*职业教育分两类:一类是社会性的*职业教育,即由各类各级社会性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机构提供的教育。这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扩大*就业的机会。二类是企事业内的职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企事业内的职业教育以开发企事业内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事业生存和竞争的能力为根本的目的。作为一种人力投资被企事业纳入自己的经营管理范畴,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工商企业行为,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是具有双重性质的职业教育。 (4)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它是一种覆盖面最广的*教育。它以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教育需求为目的,组织、提供各种非正规的、非学历的教育活动,是最具个性色彩、最自由的、非功利主义的*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是提高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最佳组织形式。
成考和自考的区别
1、入学方式
成考的入学方式类似高考,先要报志愿,参加全国统考,之后分批录取,接到通知书后入学。自考没有统考,直接报名就可以读了
2、学习方式
成考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脱产班、业余班、函授、远程教育。前两种要按课表到校上课,后两种以网络为主。自考主要就是靠自学,到时间了去考试就可以了
3、学习难度
成考简单,自考比较难
4、文凭含金量
成考含金量低,自考含金量高。当然,两种文凭国家都承认。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教育原兴于欧美,但各国阐述不一。在 1966 年于美国爱塞特市召开的第一次*教育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认为:*教育是那些不再进入正规和全日制学校的人们借此可以连续地有组织地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促使自己在信息、知识、工作技能、欣赏能力与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或以认识并解决个人或社会的问题为目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下的定义是:为年龄已达到足以工作、投票、战斗、结婚的人以及已经完成了在儿童时期开始的连续教育学习阶段的人们所设的一切种类的教育。美国一些学者认为是*为了使知识、观点、价值或技能发生变化而从事的系统、持续的学习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76 年召开的第19 届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教育的建议和1985 年召开的第四次国际*教育会议。 中国过去称社会教育,旨在使成年人接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民众教育馆及大众传播媒介等所提供的一切教育机会。中国的*教育作为有组织的系统、连续教育过程始于 20世纪初。如为贫苦民众开办半日学堂,也称补习学校;在企业职工中举办识字班、技术培训;农村则出现“农业夜校”、“耕余补习班”等。1919 年五四运动后,伴随中国*党的诞生及*群众运动的发展,以工农民众为主体的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教育以不同形式和内容在各地兴起。如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在城市举办的工人补习学校、夜校;在农村*根据地开办的农民夜校。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区广泛设立冬学、夜校、识字班等,在群众中开展识字教育、生产知识教育、时事*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设立干部学校、党校等,对干部进行*理论、军事、业务知识教育。与此同时,国民*曾颁布《实施全国农业推广计划》,设置推广委员会,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知识。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等教育界人士也曾倡导乡村教育运动和为在职职工及失业人员举办文化补习、职业技术教育。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要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而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50 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同时开办了各种*文化、技术学校;60 年代初步形成从初等到高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教育体系。“*”期间,*教育基本停顿。1978 年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着重进行扫除文盲和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教育;工厂、矿区和企业进行了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技术知识补课;*高等教育除恢复函授、夜大学、业余大学外,还举办了*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干部管理学院。1987 年*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岗位或重新就业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已经走上岗位而未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对已经在职而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文化和专业教育;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对全社会的*进行社会文化和文明生活教育。1992 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81.43 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 91.47 万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828. 万人。农村接受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达 4400 万人次,城市接受各种岗位培训的职工达 4000 多万人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34
成教一般针对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想提升学历的一种形式。正常满18周岁就可以报大专。报本科需要有大专毕业证。每年一次招生。学制2.5年。学习形式是在网上进行,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所以说对于想提升学历的在职人员,这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