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懂得并拥有“谦让”的传统美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4:40

现在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什么玩具零食呀,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这些物品。但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在平时,父母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适当的满足,如果是毫无理由或是胡闹不要答应。刚开始孩子也许会哭闹,但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会放弃。

要让孩子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和他人之间,以及孩子和一些物品之间的关系,这样也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分享的一个基础,父母可以加强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感的一些教育。

幼儿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很少主动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大都不喜欢谦让。

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大约到了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认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

可以说“自我中心”人人都有,只是知识程度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或到了4?5岁,甚至6?7岁,还停滞在自我中心阶段,这就成了问题。

由于父母的溺爱以及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也会形成幼儿自我、不懂谦让的心理。

父母和祖辈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于是更加不懂得谦让与分享。

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没有完善。

宝宝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就随之开始了。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情绪。当孩子的社会性技能发展不完善时,他不愿意听家人的意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不能和同伴愉快共处。社会性发展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他霸道的一个原因。

“谦让”的重要意义。

谦让是一种可以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伴互动行为。它有助于克服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推动其个体的成长。谦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的需要,因而可以抑制幼儿“自我中心”的苗头,并从中帮助幼儿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对于孩子的霸道,不懂得谦让,家长不必恐慌。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一大进步,孩子正处于各方面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方式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3、通过经典故事,让孩子理解谦让的含义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可以让他诵读经典,并给他讲讲故事中的含义,当“孔融4岁能让梨”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记忆里的时候,故事所蕴藏的内涵,也就会慢慢地深入到他的心里了。这样正面的例子,会不知不觉成为孩子愿意学习和效仿的行为规范。

4、在游戏中帮他体会谦让的乐趣

当孩子大到可以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情景和他一起来玩。比如,让他扮演小猫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猫是有礼貌的孩子,小狗是没礼貌的孩子,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了表扬;小狗不让,惹得大熊爷爷很伤心;也要让孩子扮演大熊,体会别人让给他座位和不让给他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5、启发孩子思考和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只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谦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可,那么他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才会不断地遵守。

分享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一种积极的表现。让小孩慢慢学会与他人分享,这对于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谦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是一种幸福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5:58

谦让确实是美德。真正的谦让,不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作为代价的,而是,让他人受惠但自己也不委屈。这样的谦让,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让孩子懂得谦让并拥有这个品质,家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

1.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谦让的人

父母要求孩子具备的品质,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

身教重于言传。

在平时和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和熟人朋友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都可以表现出谦让,让孩子观察和模仿。

2.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权利空间

想让孩子拥有谦让的品质,就要确保他的内心不是匮乏的。

从小就事事匮乏、自己的正当需求都不能被父母满足的孩子,是没办法学会“谦让”的。

因为人要先满足自己,而后才有心理能力满足别人。

因此要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东西,不要强迫孩子谦让。 

3无痕地和孩子传递谦让的价值观

讲一些谦让方面的故事,分享一些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真实经历,让孩子体验到,一个谦让的人是多么地受欢迎,让孩子对这样的品质心生向往。

 4.及时肯定孩子的谦让行为

当有一些需要孩子谦让的机会出现时,父母可以稍作提醒。

如果孩子确实做到了,父母要不吝啬自己的肯定和赞赏,以强化这个谦让的好行为。

当孩子在品德方面表现出正面行为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顺手点个赞哦~我是热爱思考、喜欢分享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7:33

谦让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之一,和勤劳一样被人们长期歌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以孩子懂得“谦让”而自豪,认为孩子懂事,理解人,有个善解人意的好性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谦让也要根据具体事情而分别对待。

首先,对于“谦让”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要谦让,尤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场合,不能凡事都谦让,否则会造成孩子没有进取心,懦弱的表现。

其次,关于谦让的传统美德,我们人人皆知的故事是“孔融让梨”,其实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想要大梨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但是孔融压抑了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考虑别人,这会造成孩子性格看起来合群,却内心充满矛盾与斗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谦让不值得鼓励,因为它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最后,要让孩子自觉懂得谦让,必须首先满足孩子。孩子只会把多余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这是正常的心理。如果他自己不玩,却把玩具让给别人,站在一边看着,这是不对的,要让孩子学会谦让的同时融入到集体中,而不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总之,“谦让”必须在满足自己的同时,让别人舒服。是以自我感受为前提的,也就是先懂得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如果一味地教孩子盲目谦让,反而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容易产生压抑的人格。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