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7:24
一般用5ms的就够了,要求高的会用2ms的。
响应时间
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即液晶颗粒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时间,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两部份, 而通常谈到的响应时间是指两者之和。
响应速度
并非越短越好,同时LCD画面拖影现象也并非单纯 由响应时间这个因素决定,加上大部分的厂商的22英寸以上宽屏液晶显示器产品在响应时间上都达到了5ms以上的水准,对于响应时间这个炒作已渐渐沉静。
不同响应时间每秒钟数值不同
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2.5帧画面,8毫秒=1/0.008=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5毫秒=1/0.005=每秒钟显示 200帧画面,4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250帧画面,2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500帧画面。
显示器响应时间 即 黑白响应时间。
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恢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黑白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CRT显示器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显示器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响应时间在CRT显示器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7:24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液晶屏响应速度的参数应该是灰阶响应时间。
实际上,现在主流的液晶屏,灰阶响应时间都达到8MS以上,玩游戏看电影都没有问题的了。绝不会出现拖尾现像的了。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屏的亮度均匀性,可视角度,面板类型,色彩数等。
黑白响应时间
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黑白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CRT显示器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显示器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响应时间在CRT显示器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
从早期的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最近出现的12ms甚至8ms,响应时间被不断缩短,液晶显示器不适合娱乐的陈旧观念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换算: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40帧画面;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可以看出12ms的诞生意味着液晶制造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要注意的是,液晶显示器都有一个扫描频率的*,特别是对于场频(又称刷新率),很多都*在75Hz以下,而就一般概念而言,75Hz意味着一秒刷新75帧画面,这样看上去就达不到12ms对应的每秒83帧画面了。
实际上,我们上面所说的12ms响应时间是针对全黑和全白画面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这种全白全黑画面的切换所需的驱动电压是比较高的,所以切换速度比较快,可以达到12ms;而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都是灰阶画面的切换(其实质是液晶不完全扭转,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驱动电压比较低,故切换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从2005年开始,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强调灰阶响应时间的重要性,不过灰阶响应时间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提高,因此与黑白响应时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相当于一个全新的描述响应时间的参数。
据数据表明:响应时间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33帧画面,这是已经能满足DVD播放的需要;响应时间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40帧画面,完全满足DVD播放以及大部分游戏的需要;而玩那种激烈的动作游戏(如QUAKEIII、UT2003、DOMMIII)、极速追逐赛等游戏要达到毫无拖影的话,所需要的画面显示速度都要在每秒60帧以上,即需要的响应时间=1/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60帧画面=16.6毫秒。
灰阶响应时间
说到灰阶响应时间,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灰阶。我们看到液晶屏幕上的每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都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要实现画面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对RGB三个子像素分别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这中间明暗度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 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出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因为每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长短不一、错综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进行表示。因此,传统的关于液晶响应时间的定义,试图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间的转换速度作为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由于液晶分子“由黑到白”与“由白到黑”的转换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能够尽量有意义的标示出液晶面板的反应速度,传统的响应时间的定义,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
但是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灰阶响应更难控制,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实际情况却有可能完全相反。因为厂商可以通过特殊的技术,使灰阶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反过来比传统的黑白响应时间短很多。比如使用响应时间加速芯片,可以使25ms黑白响应时间的产品拥有8ms的灰阶响应时间。灰阶响应时间与原来的黑白响应时间含义和性质差别很大,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又都是对液晶响应时间的描述。
从2005年开始灰阶响应逐渐为众多厂商所使用,总的来说,这些产品通常使用了更好的响应时间控制方式,比如各个象素的响应时间更加稳定、统一。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因此游戏玩家或者爱看影碟的用户可以更多考虑液晶显示器的这个参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7:24
一般用5ms的就够了,要求高的会用2ms的。
响应时间
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即液晶颗粒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时间,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两部份, 而通常谈到的响应时间是指两者之和。
响应速度
并非越短越好,同时LCD画面拖影现象也并非单纯 由响应时间这个因素决定,加上大部分的厂商的22英寸以上宽屏液晶显示器产品在响应时间上都达到了5ms以上的水准,对于响应时间这个炒作已渐渐沉静。
不同响应时间每秒钟数值不同
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2.5帧画面,8毫秒=1/0.008=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5毫秒=1/0.005=每秒钟显示 200帧画面,4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250帧画面,2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500帧画面。
显示器响应时间 即 黑白响应时间。
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恢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黑白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CRT显示器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显示器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响应时间在CRT显示器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7:24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液晶屏响应速度的参数应该是灰阶响应时间。
实际上,现在主流的液晶屏,灰阶响应时间都达到8MS以上,玩游戏看电影都没有问题的了。绝不会出现拖尾现像的了。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屏的亮度均匀性,可视角度,面板类型,色彩数等。
黑白响应时间
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黑白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
CRT显示器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显示器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响应时间在CRT显示器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
从早期的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最近出现的12ms甚至8ms,响应时间被不断缩短,液晶显示器不适合娱乐的陈旧观念正在受到巨大挑战。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换算: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40帧画面;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可以看出12ms的诞生意味着液晶制造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要注意的是,液晶显示器都有一个扫描频率的*,特别是对于场频(又称刷新率),很多都*在75Hz以下,而就一般概念而言,75Hz意味着一秒刷新75帧画面,这样看上去就达不到12ms对应的每秒83帧画面了。
实际上,我们上面所说的12ms响应时间是针对全黑和全白画面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这种全白全黑画面的切换所需的驱动电压是比较高的,所以切换速度比较快,可以达到12ms;而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都是灰阶画面的切换(其实质是液晶不完全扭转,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驱动电压比较低,故切换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从2005年开始,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强调灰阶响应时间的重要性,不过灰阶响应时间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提高,因此与黑白响应时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相当于一个全新的描述响应时间的参数。
据数据表明:响应时间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33帧画面,这是已经能满足DVD播放的需要;响应时间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40帧画面,完全满足DVD播放以及大部分游戏的需要;而玩那种激烈的动作游戏(如QUAKEIII、UT2003、DOMMIII)、极速追逐赛等游戏要达到毫无拖影的话,所需要的画面显示速度都要在每秒60帧以上,即需要的响应时间=1/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60帧画面=16.6毫秒。
灰阶响应时间
说到灰阶响应时间,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灰阶。我们看到液晶屏幕上的每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都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要实现画面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对RGB三个子像素分别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这中间明暗度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 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出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因为每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长短不一、错综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进行表示。因此,传统的关于液晶响应时间的定义,试图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间的转换速度作为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由于液晶分子“由黑到白”与“由白到黑”的转换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能够尽量有意义的标示出液晶面板的反应速度,传统的响应时间的定义,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
但是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灰阶响应更难控制,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实际情况却有可能完全相反。因为厂商可以通过特殊的技术,使灰阶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反过来比传统的黑白响应时间短很多。比如使用响应时间加速芯片,可以使25ms黑白响应时间的产品拥有8ms的灰阶响应时间。灰阶响应时间与原来的黑白响应时间含义和性质差别很大,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又都是对液晶响应时间的描述。
从2005年开始灰阶响应逐渐为众多厂商所使用,总的来说,这些产品通常使用了更好的响应时间控制方式,比如各个象素的响应时间更加稳定、统一。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因此游戏玩家或者爱看影碟的用户可以更多考虑液晶显示器的这个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