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8
上半年天量信贷让央行货币*的未来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目前经济走势尚存变数通胀预期虽已存在但并未真正到来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还需继续坚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适度”原则。
*作用显现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从去年四季度的6.8%回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1%,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的作用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这充分说明*确定的方针*是完全正确和及时有效的。货币*在我国经济企稳回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9.99万亿元,同比多增5.0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6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8.46%,创下1996年5月份以来新高,而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4.79%,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经济的回暖,宽松的货币*功不可没。从货币增长幅度看,目前货币增长明显高于以往年度的增幅。但是,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于以往,超预期释放货币供应量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信心,为扩内需、保增长添柴加薪,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不可或缺。
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决策。半年多来,在“双*”保驾护航下,*迅速推出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对于遏制经济下滑、防止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财政货币“双*”功不可没。
未来还需坚持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要是由市场经济来调节。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市场机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仅仅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必然出现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因此*的宏观*是必不可少的。宏观*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由于宏观*的*效应往往有滞后性,因此正确判断经济状况不仅在于了解现在的状况,还要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
那么我国未来的经济状况如何,是不是就可以说我国已经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呢?答案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首先,世界经济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世界经济体的复苏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国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看来,虽然我国出口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但我国经济的外需局面依然处在严峻的状态中。尽管之前出台了很多措施,类似提高出口退税等等,但难度仍旧较大。外需萎缩导致出口大幅下降已成拖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外需拉动型转入投资拉动型,这种增长会不会带来下一轮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增长方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续还有待观察。
再次,消费不振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半年国家扩大消费*力度继续增强,对消费稳定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失业人数增加、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增收难度加大等都将抑制消费扩大。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如果“见好就收”、轻率地改变那些实践证明对应对危机有效、对保增长有利的宏观经济*,可能会导致“不进则退”的局面。
而且从货币*本身来说,货币*大幅调整的前提是,经济增速达到并超过潜在增长,由此导致通胀压力再度上升,经济出现过热苗头。而现实是目前经济增速仍然相对较低经济仍处在偏冷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对货币*作出大幅调整很难预料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因此就保增长大计而言适度宽松的货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应继续坚持下去。
在“适度”上做文章
宏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稳定经济,也可以使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进行宏观*时更须谨慎从事。
上半年创历史纪录的信贷增速既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又为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即使在2007年,此轮经济偏“热”的年份,当时的信贷投放也不足现在的一半。2007年年底安排200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量为3.87万亿元,这在当时是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最高,在今年一季度就被轻松突破。从年度数据看,自1978年以来,最高的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986年的27.25%,其次为1995年的26.37%。此次高速放贷,在自3月份越过历史高点达到29.78%后,一直持续在29%以上增长。
天量信贷数据加之资产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持续暴涨,使人们担忧是否有大量贷款流入股市、楼市是否会导致资产泡沫,而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也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深。
货币*的目标是货币*制定者——*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而货币*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目标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常常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就有可能会带来物价上涨;而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货币*目标之间的契合点。目前央行要在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这对矛盾综合体中找到平衡点就必须在“适度”上做文章。厉以宁近日也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近期不能改,但在适度上要把握好分寸。
事实上央行对目前的情况早已有所警觉并已经“出手”。
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央行就作过如下表述:“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央行在今年初阐述如何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时,也明确表示要“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这一表述本身就含有适时适度的内涵。央行还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结合宏观*需要,适度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主动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可见央行已早有预见。
在目前央行的实际*中,尽管未启动“存款准备率、存贷款利率”三率极端的*手段,但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看不见的手已经出手,停了7个月之久的央票再度发行,市场人士认为,时隔两年,央行重启具有惩罚意图的定向央票,大力调整流动性的意图已非常明显。此前,央行曾在2006年至2007年的通胀周期下频繁发行定向央票。根据央行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一次发行定向央票为2007年10月份。
参考资料:中国信息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8
宽松的货币*
现在是全球经济的主流 美国 英国 欧元区 日本 加拿大等等国家
量化的*包括很多 最主要的降低存储款利率 购机国债等
所谓量化宽松,主要是指*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一:降低利率
全球很多国家趋近于零利率 日本 美国等
现在金融危机时代
我们主张的是多消费 用货币的大量流通刺激经济
其实 度过金融危机的方式很简单
一 消费带动经济
二 发动战争 把危机转嫁给别人
但是从目前的来看 第一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危机的原因 人们不愿意消费 想把钱存进银行
不管发生什么 银行是国家的 资金安全
但是 这不是国家想看到的
一旦存进了银行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资金就会变少
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们一再降低存款利率 目的就是促进消费 带动积极增长 尽快度过危机
这就是我们最典型的量化宽松*
二:购进国债
在我过表现不是很强烈
美国 欧元区的表现最为强烈
美国一次购进12亿的国债
目的是说 我们的国债有*撑腰 价值不会贬低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作为国际货币老大的美元 没有体现自己本身的作用
反而老大的地位一再削弱 甚至G20上 提出了取消美元霸主地位的倡议
为此 美国自己发行国债自己买 目的就是强调 美元的地位仍存 价值稳定
以上两点就是 量化宽松的解读和我的感觉
有不懂的来找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9
客观来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尚未全面回暖,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势在必行。
然而,何以适度是关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其中的“度”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规模适度、结构适度、投向适度,提高信贷投放的效率和风险控制,成为下半年宽松货币*是否适度的理性选择。一刀切的*已逐渐式微,我们需要在把握当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增加中小企业的授信量,同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信贷资金加以堵截,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4:29
继续通膨,financial crisis has not reached it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