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03:37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仅11万。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场让亿万中国人民“睁开眼睛”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
“太阳升起来,红光照满天,几十年的文盲睁呀睁开了眼……”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歌》曾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那时,无数人正是唱着这首歌,走进了扫盲班的课堂。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而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文盲问题成为了新中国发展前进的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此期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为什么能从“文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03:42
2009年11月14日,在家中整理报纸,看到2009年10月1日的《光明日报》第10版记者王庆环整理的关于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的《知识关乎国运》中提到“1949年,全国5.5亿人口,文盲3.2亿,占80%”,看到此,我回忆起了1949年10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记载的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也就是亿人口,如果文盲3.2亿,那么就占67%,绝不是80%;如果按照“1949年,全国5.5亿人口,文盲3.2亿”则占58%,也就是说无论哪个数据,算出来的都不一样。不知道哪个准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03:34
80%。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教育薄弱,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11.7万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扫除文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扫盲意义
扫盲进程,也同新中国的妇女与平权相伴相生。
“扫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使一个不识字的能够认识几个字,而是要使其更好地理解文化,自身,掌握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8 03:41
1949年,全国5.5亿人口,文盲3.2亿,占80%这个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情况差不多,总之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文化事业同经济一样,也是一穷二白。幸运的是,很快在扫除文盲方面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