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快书的传人并传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23:05

于传斌授徒很多。在家乡有大弟子东阿镇的高庆海(高福来),二弟子洪范的黄振周,三弟子东阿镇的孟□□,后收有孙二(小名)、于路明(未被于承认)等人,在济南演出时收有马俊生、关门弟子张庆海。相声名家王凤山、在于晚年也曾拜在门下。于因朋情把四页板传给了刘同武和傅永昌,帮助两人从演唱山东大鼓改唱山东快书。因于传斌的艺德高尚,艺风正派,影响很深,不知名的门外徒也颇多。
刘同武(19—1961)山东快书艺人,又名同铭,原籍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后定居高唐县城。早期演唱山东大鼓,喜说唱中篇《响马传》、《刘公案》、《天门阵》诸书。因痛感大鼓曲调对于趟口说书*太大,曾一度改唱西河大鼓,在东北大连等地演唱。后因与竹板山东快书创始人于传斌交情深厚,得到其四页竹板打法以及经常上演的武松故事唱词的传授,遂于三十年代中期改口演唱山东快书。
刘同武社会阅历丰富,对书情书理揣摩深透,说起书来对于书中人物心理刻画,常能细致入微。他不受原有“书架子”局限,临场发挥富有创造精神,改唱山东快书后,凭借其多年演唱的丰富经验,以于传斌所传武松唱词为基础,参考《武松传》及汉族民间有关武松传说,大胆发展创造,便改编便演唱边修改,经过十多年艰苦实践,终将原中篇组合型的《武松传》,在《快活林》后,续编《诳军计》、《飞云浦》、《鸳鸯楼》、《二返十字坡》、《蜈蚣岭》、《白虎庄》等大量章回,采取上挂下连的书扣,改编成为一部独具特色可以连续演唱的长篇大书《全本武松传》,由趟口说唱逐渐发展成为响口。五十年代初,山东省文化局曾派人去高唐县文化馆组织抄录全书(未分章回)。1956年中国曲艺研究会整理出版的《山东快书武松传》,将其作为老艺人口述底本之一。
他幼习山东大鼓,语音纯正,吐字发声很有功力,且练有拳术武功,化入快书表演,使得动作大方帅气。1958年8月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自编自演山东快书《飞云浦》,上台开打来往招式清晰。年已六旬,打飞脚、抢背等动作,使起来仍然潇洒自如。1961年春应聘至山东曲艺团任教,传艺侯有贵等。主动提出要求将平生心血结晶《武松传》,再次分章回口述记录传留后世。(抄本现藏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可惜完成抄录工作不久,他便因心脏病发作,于1961年5月去世。
傅永昌(1907—2000)山东快书艺人,原籍山东聊城傅加老庄,后迁平阴县东阿镇张家庄。出身曲艺世家,九岁随父傅长泰习唱山东落子。后拜山东大鼓名家阎教言为师,习唱山东大鼓,学得长篇《北宋》、《隋唐》、《打破河间府》、《陈三两爬堂》诸书。二十四岁得“活武松”邱永春授业演唱山东快书。因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又充分发挥原唱大鼓讲究字字入耳的特点,表演质朴粗犷,幽默风趣,肯卖力给书听,号称“傅大回头”。因与竹板快书创始人于传斌(绰号于小辫)交好,得其真传。又改用大小四页竹板伴奏。但傅并不因得于传斌“流水板”、“锣鼓三件”等伴奏点为满足,为丰富竹板打法,他精心研究京剧锣鼓经的名称、用场、强弱变化,经过反复模仿敲打演练,竟能用四页板击打出急急风、慢长锤、凤凰三点头、斗鹌鹑等精彩点法,增强了竹板伴奏的表现力,1958年8月,他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演出,施展竹板绝技,上场一个大过门下来赢得三次满堂掌声。
傅永昌在济南演唱期间,与名家杨立德结拜,与同门师侄高元钧相交至厚,三人切磋交流,同倡摈弃“荤口”。在天津演出期间,结识曲艺名家骆玉笙、马三立、李润杰等,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表演技巧更为精进,1957年6月,他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出《石家庄》或演唱一等奖。后在泰安长期担任市曲艺队长,繁忙演出之余,注意为快书培养新人,弟子有刘玉峰、王立仁等,他的代收师弟赵光晨,在济南及鲁中一代颇有影响。
自十年*,他*停止演出,生活困难,心情郁闷,缠绵病榻多年,于2000年4月16日,病逝于泰安家中,享年93岁。
高庆海(1907—1997) 字福来,艺名“一鞭扫”,平阴县东阿镇人。曾在杂技团演出,高对于传斌非常仰慕,经常到于的书场听书偷艺,后自称于传斌徒弟,敲着四页板在乡间演出。一次演出时正好被于传斌碰到,高庆海跪地恳求拜师,遂成为于传斌首徒。高庆海常年跟随于演出,获得于真传,建国后不久,回东阿老家,后在鲁西、鲁西南一代演出。收有弟子窦延喜、姚德明、秦宝林、关门弟子陆圣果等。高与张庆海一直联系,高庆海之子高占水,代表其父经常去济南看望张庆海,即使在*期间都不曾间断。可见师兄弟之间关系之密切。
张庆海原济南市曲剧团二胡演奏家,在于传斌1947年进济南市时,喜爱其山东快书,便拜在于传斌门下,成为于的关门弟子,尽得其真传。张庆海继承了师傅于小辫的精湛技艺与表演风格,然后根据自身条件有所创新与提高,他的特点是书词精炼,出口流畅,慷慨激昂,动作豪放潇洒,很受听众欢迎。他演出时身着中山装,手打四块大小竹板,从《武松赶会》到《飞云浦》一个星期内不说重复段子,让观众们常听常新。在于晚年,悉心照顾于传斌起居,直到于去世。收有弟子王振鲁。
严子敬原诸城文化馆馆长。高福来演出,路经诸城,严子敬喜爱其竹板快书,要拜在门下,高因严子敬年龄比自己还大,便代师收徒,成为于派弟子。收徒有宋新民。
王振鲁济南市曲艺家协会副*,济南市说唱艺术团团长,于派快书第三代传人。幼儿时经常在济南西市场听书,迷上竹板山东快书,16岁时拜在张庆海门下。在*的从严指教下,王振鲁的四页板在手中日渐成熟,打出来的声音清脆响亮,花点繁多,错落有致,变换无穷,很快就能登台演出。王振鲁在继承“于派”快书艺术上,相继将罗广兴(后拜杨派快书传人金双诚先生为师,为杨派快书第三代传人、掌门人)、张君、牛得忠、何庆、张修坤等收为弟子,进行传艺。
宋新民诸城人,严子敬弟子,14岁学习竹板快书,花样繁多,说新唱新,自编自演,多次获大奖,并能现挂(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用快书形式回答观众的提问,被评为为地方名人,并座客央视《实话实说》栏目,进行了一人多角戏的表演,相声表演艺术家唐爱国先生跟其学过竹板技巧。
赵光晨艺名赵永盛,1933年3月生,山东*清县人。山东省济南*清县文化馆县文联创办副主任、戏曲名誉*。1965年,由傅永昌代师收徒,拜山东大鼓艺人阎教言为师,傅永昌并传其竹板山东快书。是山东省曲协、济南市曲协、济南市老艺术家协会会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