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4:01
你好,我对*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来尽力帮助你,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简单讲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他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具体来说,应该是:
生产者剩余也是同样的道理。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就是生产者剩余,说白了就是企业赚的利润。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各家的成本,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生产者剩余。假如现在有3家电脑供应商,IBM的成本是7 800元,联想的成本是7 500元,天想的成本是7 000元,如果都按照8 000元的价格出卖,那么他们出售1台电脑将分别获得200元、500元和1 000元的生产者剩余。同时,如果这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消费者剩余也好,生产者剩余也罢,其实都是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它所表示的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得到的收益;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前者可以定义为: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后者可以定义为: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
当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加在一起时,可以得出: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
由于买者实际支付的等于卖者实际得到的,二者互相抵消,就可以简写为: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就举买电脑的例子吧。虽然都知道蜀汉公司的电脑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孙权富甲一方,愿意出9 000元的价格买天想电脑;张辽觉得关羽不会骗他,愿意出8 700元;周瑜愿意出8 300元;曹操只愿意出8 000元成交。假如现在蜀汉公司就只有1台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孙权,当他以8 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呢?比起他愿意出的9 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假如现在有4台天想电脑出售,为了使事情简单化,就统一以8 000元的相同价格卖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曹操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之外,其他几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得了消费者剩余。其中最多的当然是孙权,他获得了1 000元的消费者剩余,张辽获得了700元的消费者剩余,就连周瑜也获得了300元的消费者剩余。这样算来,4台天想电脑的消费者剩余之和是2 000元。实际上曹操虽然没有获得消费者剩余,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因为他没有以高于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去买。
我的看法供你参考,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5:19
①生产者剩余(procer surplus)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②生产者剩余(procer 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
生产者剩余也可视为经济地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他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比如:张三想买一台1000元的空调,但买回来只花了800元,1000-800=200,这20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所赚的利润。
消费者剩余更应该是心理满足。大家应该知道,Hicks需求曲线不像我们一般见到的需求曲线即马歇尔需求曲线(在MWG中称瓦尔拉斯需求曲线),Hicks需求本身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由精神实验得到的。固定某一个效用水平,某商品价格调整,那么购买量调整,由此得出一个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hicks曲线。不同的效用水平对应不同的Hicks曲线。而马歇尔需求曲线是固定收入得到的。hicks需求曲线更陡。 cs的定义是来自马歇尔的需求曲线的,如果Hicks曲线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我想经济学家会选择用Hicks曲线下与价格的面积(CV)来体现“剩余”,因为hicks曲线是直接来自效用的(效用不见得直接用收入体现),但hicks曲线无法观察,而且CS与CV是很接近的,用CS来体现“剩余”不是不能接受的。(Geoffery jehle的高微)想来想去,消费者剩余似乎更应该用CV来定义,CS就是要来近似不可见的CV,所以,消费者剩余就“剩余”到了hicks的补偿变动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