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父母催婚背后的四大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17

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但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这个曾经喜庆欢乐的节日却变成了“过劫”,在父母亲戚面前,总免不了被问到婚育情况,让春节变成“催婚旺季”。

本人也不例外。记得去年,母亲在年初一拜神许愿时说“希望今年把女儿嫁出去”;亲戚在给我发红包时说“希望下一年轮到你给我发红包”,还有“趁年轻,现在是你挑别人,过几年就是别人挑你了”……虽然有时只是半开玩笑,但作为听者,内心却多少有些不快。

那为什么父母长辈总爱催婚呢?下面分享几个可能因素。

中国传统是“家庭本位”的文化,就是把家做为万事万物的参照点,注重家庭传承、“光宗耀祖”大于注重个人感受,注重世俗生活大于精神追求,因此会觉得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才是完整的人生。

有些父母本来没太在意,但在外在的对比压力之下,也慢慢开始急起来。

例如在街上遇到老朋友,被问到“你这个年纪,应该做爷爷了吧?”,但回答却是“我孩子还没结婚”,气氛难免尴尬。毕竟在看重传宗接代的文化下,单身是失败的,儿孙满堂才是成功的标志,并且越是低社会层次的地方越是如此。

要是父母身边的朋友的子女都已经结婚成家,那父母多少也开始会感到压力,感到“没面子”,于是便转过身来敲打我们了。

如果父母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一般都很少给孩子指点江山,因为他们可以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找到意义。

否则,如果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意义,那就会把意义来源转嫁到子女,从他们那里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小时候,寄望子女能考出好成绩;毕业后,寄望子女能找到稳定的好工作;当子女已经完全不再需要自己后,又开始寄望子女结婚生子,以让自己重新参与到子女的生活中。

所以我们往往会听到父母说“不结婚就是不孝”,“不生孩子就是大逆不道”。这些话表面上把不结婚不生孩子归为道德问题,但实际上却只是想在子女身上找到意义的私心表现——只看到自己的幸福感,却忽略了子女为此可能会面对的生活负担和痛苦。

对女性来说,面临的催婚压力往往更大。因为在父权社会下,妻子和母亲是女性最重要的角色,婚姻是女性的最终归宿。女性最大的价值在于生育和年龄,她们的“保质期”就只有那么几年,更加必须趁在年轻的时候嫁出去。

李银河在《性·婚姻:东方与西方》中提到“大概率价值观”的概念。它是认为“凡是大概率事件(行为)就是可取的、正常的、值得赞扬的;凡是小概率事件(行为)就是不可取的、病态的、应受谴责的”。

在中国,这样的价值观十分流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个大多数和一个极少数的分布,例如到岁数结婚、生小孩是可取的,到岁数还没结婚、不婚、丁克就是不可取的、病态的。“催婚催生”也正是大概率价值观的体现。

这样的大概率价值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也是当时环境下的无可奈何。而尽管现在已经逐渐脱离农业社会,这样的思想依然在很多人,尤其是长辈身上根深蒂固。

李银河认为,这种思想归根到底是因为“个人意识尚未形成”。正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的、有选择的、自由的,才选择把生活寄托在外界制定的标准、好好遵循“大概率行为”,才会把婚姻和孩子看得比内在感受更重要。

那作为子女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催婚压力呢?这将在下篇文章继续分享,欢迎继续关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