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论生物全息论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1:20

全息一词源于全息摄影技术,其原理是即使照片碎片也能再现整体图像。生物全息论正是借鉴这一特性,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将全息概念应用于生物体。1981年,张颖清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生物全息律》,提出每个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的肱骨、掌骨等,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这些局部被称为全息元。


生物全息论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德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统一了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基础。然而,关于细胞层次之上是否存在统一的功能单位,科学家们长久探索无果。直到1985年,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胚学说揭示了这一谜团,指出生物体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单位,如动物的头、颈和植物的叶、枝,本质上都是全息胚,它们含有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如同特化的胚胎,如蚯蚓切割后能再生,即体现了这一原理。


总的来说,生物全息论不仅丰富了生命科学的理解,还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方面的独特贡献,为人类认识生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扩展资料

生物全息论就是基于以小窥大的中医整体观,嫁接全息照相的全息概念,来说明生物体每一相对的部分,为整体比例缩小这一全息现象。1973年由张颖清教授发明生物全息诊疗法,是近代兴起的生物学新技术。它具有简单、方便、用途广、疗效高、诊治速度快等特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