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课文《伤仲永》,当我学完这一课后,对仲永的结局感到悲哀和惋惜。仲永虽农家出身,但天资非凡,因为他的父亲借仲永的才华图利,“不使学”,最终造成了仲永才能衰退,落得个“泯然众人”的结局。方仲永天资过人,只因未能受到好的后天教育,不努力,才由“神童”变成了庸人。“受之天”与“受之人”之间,我感到后者更为重要。生活中的我们也有天分较好的方面,然而惟有勤奋才可成才,惟有勤奋,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也失聪了。这个孩子虽然不具备仲永的非凡天资,但他懂得一个道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每天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头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眼泪。他安慰妈妈说:“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后变成的。我要做一只漂亮的蝴蝶”。后来,他终于能流利地讲话了,并且以高票当选为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总理的——让·克雷蒂安。叙述完这个故事,不由让我想起美国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筑就成的。明朝学者张九一被人赞为“神童”,说他的学识之渊博,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年龄。但他却认为:“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越学到后来困难会越多,这就越需要刻苦,更需要持之以恒,不然就不会有好的收获。因此,张九一的博学,并不是来源于他“神童”般的天才,而是刻苦、坚持到底的决心。王冕家贫不能读书,但是他勤奋刻苦,排除一切不利因素,最终成为“通儒”。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我们不勤奋努力,势必被社会所淘汰。父母虽然没有赋予我们仲永“神童”般的天资,但时时告诫我们:天才源于勤奋。像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我们这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恐怕连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还不如呢!所有成功的人,靠得不是侥幸,而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让我们以仲永为戒,以王冕为楷模,努力学习,认真接受教育。我坚信:天分固然重要,但惟有勤奋,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读罢之后,我很受教育。
这篇文章主要讲: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让他学习了,带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
这件事告诉我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一分精神,一分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小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好,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没有灰心,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这样有天资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会成为一般的人;像华罗庚这样没有天资的人,如果努力学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
我要学习华罗庚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先天的天赋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