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分钟前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喝茶的人都知道六堡茶小众,但这个小众群体却在逐渐扩大,每天都有茶友加我微信,与我探讨六堡茶的问题。。
为茶友答疑解惑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但随着工作进展的需要,接触的茶人多了,品鉴的茶也多了,一个问题自始至终萦绕在我心头: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喜爱六堡茶的茶友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雨夜,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先看看茶友们是怎么说的。
如果说点赞是出于礼貌,回复一定是主动探讨。
果然,留言者众。
梳理了一下留言,我分为几种类型。
集中在口感滋味上,例如:
@叶子
独特好闻的仓味,绵滑醇厚的口感
@周大福
入口的柔
@善缘MEDESHUN
板栗味儿
@刀客...私房老茶
温松烟药香......
@笨笨
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安化黑茶,云南熟普也无法跟上它味道
@初衷的模样
土味儿!像雨后的味道
有些则强调体感、功效:
@黄姑娘
喝一杯好茶,喝出全身通透
@叶子
消食保健功效
@刘康夫
体感和稠厚度
@简简单单
喝对了可以改善体质
有些喜欢表达情怀:
@言已言意
是乡愁的感觉,自然的味道
@月和花
小时候的味道
写意(抒发情感):
@刀客...私房老茶
生态人文味......
@有多远多远
心情啊
@覃聪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朱月群
像海一样
有些则是品茶的感受体会
@伶儿响叮当
好吧,我一个行外人分享一下前天晚上喝的一款六堡茶。从朋友那个死缠烂磨讨来的15克茶,拿到朋友茶庄三五知己一起分享,据不少老茶骨喝过,说可以超出0101几个档位。用厚壶100度热水加热壶两次,然后放茶叶,洗茶两遍,第三泡开始饮,虽然一小口,感觉口腔有浓烈的冲击感,有点霸,第六泡开始感到有花香,又有点像旧房子木的味道,到十多泡的时候,汤色有点淡,但是甜味开始出来……
@传森固体蓄热?
个人感受:
1、上瘾;不喝感觉少点什么似的。
2、解乏:两杯茶下肚,困乏全解除。
3、甘甜:经过三个月干醒的茶,仓味全无,茶汤甘甜。
4、治病:感冒伤风三杯过后汗出病消。
无论如何,所有留言都是茶友情感的表达,没有对错,贵在真实。
第二天,我带着问题,与六堡茶之家评茶组小伙伴开了一个讨论会,为使探讨更深入,还邀请了本地三名茶友加入。
主? ?题: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
地? ?点:六堡茶之家茶室
时? ?间:8月15日
主? ?持:茶探长
参加人员:
六堡茶之家茶评组——小茶仙、茶茶、大、未素小薰
茶友——彬少、欢姐、老张
我:大家平时品鉴六堡茶也不少了,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好喝的、难喝的,我们都遇到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
@茶友彬少:我接触六堡茶的时间不长,2年多,当时是冲着 “红浓陈醇”的特点尝试的,而这个也是社会一致公认的品质特征。
▲六堡茶的红浓陈醇
我:无可否认,在所有能查阅的资料当中,都提到六堡茶“红浓陈醇” 的品质特征。这几个字的概况描述,是特征不错,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所谓的不可替代,是人无我有的东西。而“红浓陈醇”对于普洱茶和其他黑茶,同样适合,甚至红茶我觉得也有。
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出发,“红浓陈醇”就是共性,众多茶友选择六堡茶,一定有背后深层的原因,这种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六堡茶的“个性”。
@茶友老张:如果说人无我有的话,我认为槟榔香算是一个品质特征了。
我:喝六堡茶的确离不开槟榔香,但这个香型,不要说普通茶友,即使是专家,茶人、茶商、老茶客,都是各有各说,越说不清楚,就越“玄乎”。
六堡茶的槟榔香型,过于庞大,且没有行业标准。概念比较抽象,没有“兰香”、“药香”、“蜜香”、“花香”等来得直接易懂。
就我而言,接触过的槟榔香,我更愿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陈化而成的槟榔香,香气下沉内敛且持久。熟茶的话,100批产品也不一定能出一批,生茶必须在松烟香的基础上产生。而生熟茶的槟榔香在口感滋味上又各有区别。另外一种是工艺槟榔香,主要是指熟茶,利用拼配工艺制作,这种槟榔香,只能说是“疑似槟榔香”或广义上的槟榔香。
▲出槟榔香的农家茶
有一个场景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如果槟榔香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茶友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因为他弄不明白,导致口碑下降,最终对六堡茶的推广是不利的。
我对槟榔香的看法是,我不否认槟榔香作为六堡茶的不可替代特征,但有个前提,你必须将他说清楚,还没有说清楚的前提下,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茶友欢姐:我喜欢六堡茶,是因为陈化的魅力,很多厂家都有窖藏系列,我想,这种洞穴陈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征呢?
我:所谓洞穴,说白了就是防空洞。防空洞的挖掘属备战备荒年代的产物,并非为制茶而生。一句话说,就是利用人防工程作为茶叶陈化的仓库。
在洞内进行陈化,本质上属于轻微入仓做旧。洞内的环境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对六堡茶的陈化,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就是湿度大,加速陈化,但弊端也是因为湿度大,容易造成茶叶的霉变。另外,在洞内出来的茶品,仓味很大,往往要醒三个月至半年才能喝。
无论如何,洞穴陈化只能说是茶叶加速陈化的方法之一,不是工艺标准。而且,早在80年代,广东的普洱茶就大量存放于肇庆的防空洞,所以,洞穴陈化并不是六堡茶的专利。
我还是倾向于干仓陈化,其实只要时间够,不入洞的自然陈化老六堡,更加迷人。
@小茶仙:我从几方面说一说。
一个是发酵程度。六堡茶与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相比,发酵程度介乎于两者之间,既没有安化发酵这么轻,也没有普洱发酵之重,所以出来的汤色,新年份的茶以红亮为主,而普洱则是红浓。
在原料方面,较普洱来源丰富。除了本地的六堡群体种外,还有桂青种、广西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甚至会有越南、缅甸、老挝等边境料。
另外,渥堆完毕后,蒸压入箩的工艺细节,让后期转化有更多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中期茶上,就是香气滋味更多变,口感层次更丰富。
以上简单说,就是一茶一味。
我:一茶一味这个特征确实在六堡茶体现的很明显,但要两看。好的方面当然可以这样说,品质优秀,经过十年左右陈化的中期茶,韵味十足,更胜普洱熟茶一筹。但正因为以上这几个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六堡茶口感没有统一标准,新茶友学习成本高,二是新茶的适口性普遍比普洱差一截,新茶友试错成本高。所以茶友对六堡茶的评价分两个极端,一种是觉得垃圾,另一种觉得惊艳,却很少有中间评价。
还有就是,小茶仙说的原料来源丰富,我更倾向于原料来源复杂一说。六堡群体种产量低,成本高,茶企更喜欢从其他茶区采购毛茶。而出于成本的考虑,采购的毛茶质量不一,而原料的好坏与茶品的质量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是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大:我记得以前初中补习语文的时候,每次老师都会冲泡六堡茶给我们喝, 从此六堡茶的滋味我就记住了。他既没有绿茶削胃,也没有乌龙的高香,当时给我一个感觉,除了独特的红亮汤色外,就是那一股陈爽的木味,每喝一口就疏通一次被补习堵塞的大脑。
我:这个陈爽的木味,我理解是六堡茶的木香,确实上年份的六堡茶出现木香的比例高,这个可能跟木板仓的存放也有一定关系,应该算一个特征,不过也是一个黑茶共性的概念,可能不算独特性或者说不可替代的特征。
▲某厂的仓库
@茶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茶独有的风格,如云南普洱茶性的霸道刚猛,湖南安化茯砖茶人工发花的菌香,我们广西梧州六堡茶也有几样不可替代的特点呢,一是鲜爽甘醇的地域风味;二是两种工艺;三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大竹箩陈化包装。
这地域味的形成与原料、工艺息息相关,六堡茶选用的茶青一般生长于茶树生态最适宜的华南茶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雨量充足,有机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生长在这环境下的茶青可谓是很优秀了。
工艺方面,六堡茶除了黑茶常用的冷水渥堆发酵工艺以外,还有双蒸双压工艺;再说说茶叶精制后的存放,相较于其它做成紧压砖、饼茶等黑茶来说,六堡茶应该算是黑茶中的一朵奇葩,它虽然也会制成茶砖茶饼,但大多还是会做成大箩紧压茶,这也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
我:我也承认有地域味,但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外地茶友更是一头雾水。其实,我更加倾向于这种说法,就是菌种的特殊性。
地方不同,环境不同,微生物种类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势菌种。换句话说,即使是相同的工艺和原料生产,只要不在梧州市,出来的成品与梧州的六堡茶都会不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菌种的不同,也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之一吧。
至于双蒸双压工艺,貌似现在也有厂家在使用,但很少,不属于主流的工艺类型,出来的茶品也少。
@未素小薰:我认为原料有很大的关系。刚才小茶仙说了桂青种,我补充一下。桂青种内含物丰富,制作出来的六堡茶,滋味醇和,香气低调含蓄,茶气足,属于爽口型,耐泡度高。与云南大叶种及广西大叶种不同的是,极为适宜出现槟榔香,茶品很符合六堡茶“红浓陈醇”的标准。
我:的确,只是桂青种的产量低,目前市面上用桂青种做的六堡茶占比多少,无法得出数据,但从侧面反映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也能成立。
@大:如果从市场产品覆盖面出发的话,似乎目前的主流产品向轻发酵为主。我想,一方面是与受众有关,轻发酵的茶尽管略带苦涩,但保留茶味,香气明显,口感上偏鲜爽醇滑,适合从其他高香类茶品转化的人,另一方面对于茶品来说,也适合后期继续陈化。因此,发酵程度的把控,尤其考究师傅功力,对六堡茶来说,也是特征之一。
@茶友欢姐:你从发酵程度的层面说口感的差异,我直接说说口感吧。
我喜欢喝老茶,六堡茶老茶,只要仓储得当,会比其他黑茶优秀。我喝过一些二十年以上的六堡茶,陈香浓郁、槟榔香十足、回甘、茶气超好,茶汤醇厚滑,体感强烈。
我:是的,好的老六堡,在润、滑、甘、透等方面,都体现出老茶的特点和内在魅力,口感圆润滑爽,香气陈香馥郁,甜度,茶汤的粘滞度(稠滑度)相当好。但这也引发出一个问题,就是适口性。老茶的存量少,好的老茶,存量更少。而且,老茶对于冲泡手法、茶具、出汤时间等细节,非常讲究。价格方面,也不是人人能承受。
▲40年老六堡
而新年份的六堡熟茶,普遍带有青味或堆味,对于新茶友,适口感不会太好。这也回到刚才轻发酵的问题,不做那么熟,尽量减少渥堆味道,保留茶叶本味。
因此,六堡茶的口感,还是以中期茶最佳。经过时间的陈化,退去新茶的青味和堆味,而向老茶的陈香转化,后期香型逐渐成型,汤感逐渐厚实。
口感上要说不可替代的特征,应该说是从新年份到老年份的逐渐转化,从鲜爽醇滑到圆润厚实,口感层次变化大。?
@小茶仙:没有人说功效吗?我来说说。
六堡茶最传统的功效,就是祛湿和调理肠胃。这个在我们去六堡镇走访茶农的时候,也得以印证。凡是小孩肚子不舒服,头晕感冒之类的,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喝杯六堡茶,只要不是大病,往往有“茶”到病除的功效。这个也是六堡茶得以畅销南洋的原因之一。
另外,以前六堡茶在日本,多在药店销售,即日本称之为“薬局”,有时候,还改个名称,称作消脂茶或健身茶。在南洋,则更为普遍,杂货店,茶店,香烛店、海味店、纸糊店等等,随处可见。
▲新加坡某茶庄,至今仍有陈年六堡茶出售? 来源:西江都市报
还有,六堡茶优于普洱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适合在炎炎夏日品饮,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起到消暑清热的功效。
我:是的,六堡茶很多功效被现代医学证明,但祛湿和调理肠胃是最基本也是最认可的功效,这点在六堡茶的历史上是既存的事实,可以说是六堡茶的“个性”之一了。
@茶茶:说到南洋,这个是六堡茶的辉煌史,一条茶船古道将六堡镇与马来西亚连接,在以前的年代真是不简单。这种独有的文化也算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吧。
我:从文化层面来说,的确是人无我有。普洱有茶马古道,六堡有茶船古道,可惜知道的人还不多。其实,大厂不定期推出的复刻版产品,受到一些发烧友的喜爱,他们喝的就是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独有的文化还真是有关系。
一个上午的讨论,无法将一个千年延续的茶品说清楚。但思维的碰撞,观点的提炼,令我们在选品、内容、为茶友解惑答疑等方面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正如茶友所说:“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也许,我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这种“特有的味道”,这与个人的品饮习惯、感受、喜好等等有莫大关系。
我们尝试从工艺、原料、菌种、发酵程度、功效、文化等角度出发,探究六堡茶与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在无形中或多或少都影响了茶友的选择,使六堡茶成为一“品”倾心的不二之选。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还有哪些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