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诊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0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长骨内生软骨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1例中发生在股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2例,腓骨上段1例,胫骨下段1例,另1例为双侧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对称性病变。所有病例X线表现均有囊状骨质破坏区,10例见斑片状、条状、环状钙化或骨化影;5例CT检查中均显示了骨质破坏及不同程度钙化,2例骨皮质断裂,且其周围合并软组织肿块;2例MRI检查显示骨质破坏区呈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均未见骨膜反应。结论 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及MRI可作出正确诊断,CT、MRI对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雷志丹
[关键词] 长骨; 内生软骨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软骨瘤是一种较常见肿瘤,在骨良性肿瘤中占第三位,主要发生在短骨,也有发生于长骨、骨盆等部位[1. 2],而发生于骨髓腔者称为内生软骨瘤。发生于短骨的内生软骨瘤报道较多,但发生于长骨的报道较少。笔者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53岁,中位年龄28岁。病程3月~20年,平均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部位疼痛不适,1例膝关节骨骼变形,6例可触及较硬肿块。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所有病例均有X线正、侧位平片,同时5例行CT平扫检查,其中2例加作CT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
2 结果
2.1 病变发生部位 本组11例中10例为单发,1例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病变,受累部位:股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2例,腓骨上段1例,胫骨下段1例,1例为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对称性多发病变。
2.2 X线特征 本组11例中4例完全位于骨髓腔内,呈分叶状或类圆形透亮区,边缘见硬化缘,骨皮质无改变;1例破坏区呈偏侧性生长,骨皮质变薄;6例(含1例多发病变)呈膨胀性改变,见蜂窝状骨间隔,所有骨皮质膨胀变薄,其中2例出现局部骨皮质缺损。本组中10例有明显钙化,呈斑点状、条状改变。1例合并有病理骨折。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
2.3 CT及MRI表现 2例CT显示病灶完全位于骨髓腔内,呈椭圆形低密度,其中1例呈斑点状钙化影,另1例呈环状钙化;3例显示病灶呈膨胀性改变,见蜂窝状骨间隔,骨皮质部分性中断,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点状钙化。本组5例CT中有2例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呈不均匀强化。2例MRI显示病变区骨质呈囊状破坏,T1加权像呈不均匀中等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均未见软组织肿块。
3 讨论
3.1 概述 软骨瘤为良性肿瘤,较为常见,在所有良性骨肿瘤中占第三位[2],占良性骨肿瘤的12%,占全部骨肿瘤的3%左右,其发病率相对低于骨软骨瘤。以四肢短骨最为多见,占58%,四肢长骨、骨盆、椎骨等各部位都可发生,其中四肢长骨发病占32%,多发生于骨端或骨干骺端。发生于皮质或骨膜下者称为外生软骨瘤;发生于骨髓腔者称为内生软骨瘤;多发软骨瘤合并畸形者称为Ollier氏病,多发软骨瘤合并有肢体软组织血管瘤的称为Maffucci氏病。本组病例均为位于骨髓腔的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各年龄都可见到,自幼年发病,以20~40岁最为常见,30岁是高峰。因无自觉症状,常至成年才表现出来,病程常达数年、数十年,亦有短期内或近2~3年生长加速者,故许多内生软骨瘤是因其它原因行影像检查时意外发现。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有畸形。主要体格检查可发现局部结节状肿块,质地较硬,局部压痛。关节活动一般无障碍,有时引起关节变形。内生软骨瘤是一种由分叶状透明软骨构成的肿瘤,外有纤维包膜,多呈分叶状,小叶间隙的血管附近和肥大软骨层的基质内常有程度不一钙化,偶见液化坏死及囊变。因取材原因,病理学对良性软骨瘤有无肉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3.2 影像学特点 发生于长骨的内生软骨瘤以股骨下段及胫腓骨上段多见,病灶范围相对广泛,但其中心一般位于管状骨的干骺端[3]。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囊状膨胀性透明区或地图状骨质破坏,边缘主要表现为骨质硬化,也有边缘不清。肿块常呈分叶状,病变周围骨质常可显示弧形受压或膨胀变形,病变也可侵犯骨髓腔而不压迫邻近的骨皮质,对于大多数病变X线能够发现程度不等的钙化,占50%以上,为点状、条状、斑块状、环状不同形态,其中环状钙化具有特征性。多数认为骨囊状破坏、边缘硬化及破坏区内钙化为诊断此病的典型征象。如果X线平片未发现钙化,则难以诊断,本组就有1例因此而为正确诊断。又因为密度分辨率较低,X线对于病灶是否恶变的判断有一定局限性。CT显示长骨内生软骨瘤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清楚显示髓腔内病变呈分叶状、类圆形骨质破坏或膨胀性骨质破坏,发生膨胀性骨质破坏可以观察到骨皮质变薄及骨皮质是否连续,本组有1例骨皮质中断,周围有软组织肿块,提示病灶已恶变为软骨肉瘤。若患骨的膨胀程度相对较轻,当出现病理骨折,也应警惕恶变的可能。CT能敏感发现病灶内的钙化,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其中囊状透亮区内的钙化影被认为是诊断内生软骨瘤的主要依据[3]。Cohen[4]等观察到内生软骨瘤内含有透明软骨基质,形成了独特的MRI表现,在T2WI上内生软骨瘤呈分叶状的高信号,这反映了透明软骨内水含量与粘多糖成分的比值较高,在T1WI上,内生软骨瘤表现为分叶状的骨髓内病变,其信号与骨骼肌相近,偶尔,在T1WI可见高信号,可能是病变内的骨髓脂肪所致,病变T2WI信号在FSE上比在SE上信号有所降低。本组2例MRI显示在T2WI上呈分叶状的高信号,在T1WI上表现为分叶状的骨髓内病变,其信号与骨骼肌相近,与Cohen的研究相似。本组1例多发病变及骨骼变形,诊断为Ollier 氏病,其表现除具有上述X线改变外,合并有干骺端膨大,骨干粗短并膝关节畸形等征象。
3.3 鉴别诊断 尽管大多数长骨内生软骨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但对于非典型长骨内生软骨瘤仍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1)软骨黏液纤维瘤:通常位于下肢长管状骨,典型表现为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偏心性椭圆形骨质破坏内有粗糙的梁状间隔,很少有钙化。(2)骨囊肿:多数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圆形或椭圆形骨质透亮区,内无结构,一般无钙化,常合并有病理骨折。(3)骨梗死:发生于干骺端,边界清楚,边缘呈匐行状的病灶。患骨无膨胀,边界相对欠清,而长骨内生软骨瘤常有硬化缘。骨梗死产生的钙化一般从外周到。MRI检查多数能够对二者加以区别,骨梗死在T1WI上有高信号的脂肪,在T2WI上缺少高信号的软骨。如有酗酒、滥用激素、胰腺炎、深海潜水职业史等更倾向于骨梗塞。(4)软骨母细胞瘤:与长骨内生软骨瘤一样,其内可见钙化,周边见硬化环。但前者肿瘤多位于干骺愈合前的骨骺,发生于关节面下的可突破骨端进入关节,单纯位于干骺端而不累及骺板的极少见。而后者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并向骨干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Adam Greenspan. Tumors of cartilage origin. Orthop Clin North Am ,
19 ,20 (3) ∶347.
2.白人驹,主编. 医学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1.
3.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946.
4.Cohen EK, Kressel HY, Frank TS, et al. Hyaline cartilage-origin bone and soft tissue neoplasms : MR apperance and histiologic correlation. Radiology 1988;167(3):477.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