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也。”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这段话实际上说明了夏 商 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这段话选自《论语》。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热心网友

本章的主要意思在于:孔子想说明殷商的礼仪制度是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来,周朝的制度是在商朝的制度上损益而来,即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或者说礼仪规范是在继承中求变化,以适应当时,但其根本所蕴含的普世价值、以宗族家族之制度为基础的礼仪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能在朝代的更迭中虽有所损益而能延续,也就可以肯定,即便经过十世、百世,其礼仪制度仍是延续古礼而有所损益而已。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热心网友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一世是指一个朝代。子张问孔子说:凡是有一个朝代兴起,必然有一个朝代的事迹。已经过去的朝代容易了解,而想知道未来朝代的事迹就难了,不知道今后的朝代兴亡,以至十代之远,他的事迹可以预知吗?孔子说:今后的人看现在的事情,就好象现在的人看从前的事情。要想知道将来的事情,只要观察以往之事就可以了。很早以前,夏朝治理天下四百余年,之后是商汤继承了大统。商代的礼法,比如修人纪以正万邦,都是沿袭夏朝的,不曾更改。至于夏朝的制度形式等,有些过分的,有些不足的,或增或减,稍有不同,比如历法之类,可以考证而知。商朝治理天下六百余年,之后是周文王、周武王继承了天下。周朝实行的礼法,比如建皇极以锡庶民,都是沿袭商朝的,不曾更改。在制度形式方面也有增减。比如历法之类也有所改变,这些细节都是可以考证的。由此可见,天道礼法,是不能改变的,是立国的根本。至于外表的制度形式,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通,从今以后,有取代周朝的,也一样会沿袭这样的规律而已。如此推断,百代也是一样,何止十代而已。 这里说的礼制,由根髓上讲,是指道德伦理。任何社会也不可能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伦理的辖治,如果一个时代缺少了这些,就很可能是乱世,不会长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