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作为一部荒诞剧,经典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5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9:15

带着浓重福建口音的李雪莲遭遇丈夫假离婚变真离婚、丈夫再娶、丈夫侮辱她“你就像潘金莲”的冤屈,想走正规途径伸冤,目的就为出一口气“我不是潘金莲,是我老公不好”。
  层层找上去,全部都是“只受理不解决”或“假装解决实则不解决”或“为了稳定先把她关起来的解决方式”,最终事情上访到北京,领导发火(注意,是惊动领导了),一串当事人全部撤职。
  新换的一拨人继续“不解决问题方针”,只关注“想方设法让她不要上访”,从不关注“她为何要上访,真实诉求是啥”。一拖十年从未解决,她为此年年上访。
  最终由于某客观情况(不剧透了),该上访活动不得不结束了。李雪莲自己逐步想通,开始新生活。光明收尾。

  李雪莲虽然是故事的起因,但是故事真正想表现的还是李雪莲上访事件相关的院长、、乃至、首长等各级。故事就是想表现中国官场“只唯上不唯实”的行为方式。看了之后,里面形形色色的形态,你会觉得很亲切。  结尾处某(张嘉译)通过嘴说出了“要亲民,工作作风要放低姿态”的桥段,永安市也展开了工作作风转变专项整治活动。我觉得这是广电总局强加上去的,为了正能量。
  挺现实题材的一个故事,应该有不少人想看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9:15

宏观上说,电影使用了线性叙事,辅之以冯小刚的旁白进行起承转合。可惜的是,冯小刚被原著的语言体系带着走,自己的电影语言严重倒退。
  大段大段的内容通过对白或旁白直接讲出来,而不是镜头语言或人物表情;(除范冰冰外)人物几乎都以中景以上的大小入画,几乎没有人物特写,看不到表演细节。
  从导演艺术手段和套路多样性来看,还不如之前的非诚系列。

范冰冰这回可以告别“毯星”帽子了。比起实力派,她仍然有念台词僵硬的缺点,一个农妇怎么会讲出很多文绉绉且举重若轻的话呢?
  但她确实很努力,从表情细节上(全片只给了她一人表情特写)已经非常到位,“豁出去还原底层农妇”的各种肢体表现也让我看到了她对待作品的真诚。
  有前途的女演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9:14

特色:圆、正方形、全屏间切换的镜头,赞一个

       1、故事在农村时,镜头全部都是圆形。用圆形,有“窥视”的含义(不论是窥视官场还是窥视女性),也有中国古典文化“借景”的含义(用圆形表现农村旖旎风光,古典意味十足,具有欣赏价值)。  2、故事发展到北京时,镜头变成了正方形(不是全屏),应该是为了表现北京的“正气”和“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吧。贝科宏是这样解读的:北京是方,下面是圆,代表上面说一不二雷厉风行,无回转余地,但下有对策,为官处事圆滑,毫无下限可言。
  3、之后本片故事就在圆框和方框之间的切换。我认为目的于:阻止我们投身于画中,阻止我们主观的将所看到的一切误认为现实。相反,它迫使你与画面保持审美的距离,让你客观地窥视这个故事。
  4、到了结尾最后几分钟,故事变成全屏。范冰冰放下一切,回归正常生活时,镜头恢复正常。宽屏意味着更逼真的空间感的恢复,意味着此人物融入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但蕴含的意义是:她是怎么实现回归的?是自己想通,还是帮助呢?我不展开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