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8:47
长沙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初唐时期,逐渐兴盛于中后期,至晚唐时达到鼎盛,而于五代末年逐渐衰落。这片古窑址分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区域,它们分别位于长江两岸,相距5公里。铜官镇窑区紧邻江边,遗存有多个窑场,其中出土的碗类制品最多。石渚湖窑区面积广阔,目前仍有20多万平方米保存完好,发掘出的遗址区包括挖掘陶土的洞坑,其中一处最大洞坑长85米、宽35米、深6.5米。遗址中还发现13处废弃的窑包,其中包含重要的考古发现,如唐元和三年(808)的纪年铭文以及带有釉下彩绘画和题字诗文的瓷器。在1978年的调查发掘中,共发掘出2223件遗物,按器形分类达44类,款式丰富多样,釉下彩绘和装饰占据显著比例,共有413件。这些瓷器主要采用轮制技术,胎体多为灰白色,胎表涂有白色衬釉,瓷化程度高。纹饰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山水、云气、花草、鸟兽等,展现出高雅而大气的风格。
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在当时商业繁华的扬州,以及对外贸易活跃的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以及江淮流域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此外,这些瓷器还远销海外,如朝鲜、日本、印尼、伊朗、埃及等地,反映出其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和贸易活动。
铜官古窑址在铜官镇至书堂、湘江港湾和石渚湖的两岸,长沙县书堂乡古城村石渚湖瓦渣坪一带,为唐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