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7:49
四、详细分析英文“高级词汇”(词根/词缀词)构词过程的“排列组合”
中学数学中,我们学习过“排列组合”概念,生活中的“排列组合”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由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共10个数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形成无穷个由8位不同数字构成的“电话号码”。
类似地,英文“高级词汇”可通过不同的“前缀”“词根”“后缀”进行组合,形成百万以上的英文单词,因为英文中的“词根”就有六千多种,常用的词根也以六百多种。
本文将解析为什么看上去简单的词根“ced(e), cess = go , yield 走,退让”,可形成上述那么多高级单词以及这些由同一“词根”演生出来的单词,其词义是如何生成的?我们将从解析第一组单词开始。
1. accede vi 加入,同意,就任
access v. 接近,使用, n. 通道,进入
accessible a. 可进入的,易接近的,可理解的
inaccessible adj. 难达到的,难接近的
accessory n. 配件,附件 a. 副的,附属的(接近主体的→附属的)
这组单词由前缀“ac”+词根“cede/cess”形成。下面将逐个解析。
1-1 accede vi 加入,同意,就任
构成:accede = ac + cede 其中, ac 为前缀,表示“强调”; cede为词根,属中心。
问题:为什么单词“accede ”会拥有“加入,同意,就任” 这么意义相距较大的词义呢?
解析:当 accede 作“ 加入”讲时,“cede”表示“ go 走”之意,“ac”表加强,“走”过去,即“加入”;当 accede 作“ 同意”讲时,“cede”表示“yield 退让”之意,意为作出“退让”后“同意”;当 accede 作“ 就任”讲时,“cede”表示“ go 走”之意,意为“走马上任”,即“就任”。
小结:“accede vi 加入,同意,就任”,三个意思中,词根cede, 有的意为“go 走”;有的意为“yield 退让”。
1-2 access v. 接近,使用, n. 通道,进入
构成:access = ac +cess 其中, ac为前缀, cess为词根,属中心。
问题:为什么单词“access ”既有 “(动词) 接近、使用”之意,又有“(名词)通道 、进入 ”之意呢?
解析:当accede 作“(动词)接近”讲时,“cede”表示“ go 走”之意,走过去,即为“接近”;当 accede 作“(名词)通道/进入”讲时,“cede”表示“ go 走”之意,“通道”是用来“走”的,“进入”即为“go走”。
小结:“access v. 接近,使用”作动词讲时,其意“接近”即为“go 走”动作的“行为”;“ access n. 通道,进入”作名词讲时,其意“通道”之功用是“go 走”。
1-3 accessible a. 可进入的,易接近的,可理解的
构成:accessible = access + -ible , 其中, -ible 为后缀,意为“能…的”
问题:为什么单词 accessible 意为“ a. 可进入的,易接近的,可理解的”?
解析:因为单词 access 意为“接近,进入”,加上后缀 -ible “能…的”,两意合起即为“a. 可进入的,易接近的”,再延伸一点,就是“可理解的”。
小结:英文中,一个单词往往有太多的含意,就是一推二,二推三,不断推下去,首尾之意便拉开了距离!
1-4 inaccessible adj. 难达到的,难接近的
构成:inaccessible = in + accessible 其中, in-为前缀,在此表“否定”。
问题:为什么单词 inaccessible 意为“ adj. 难达到的,难接近的”?
解析:因为 “accessible a. 可进入的,易接近的”,前面加一表否定的前缀 in-,合起来,即为“不可进入的,不易接近的”,通顺汉语即为“adj. 难达到的,难接近的”。
1-5 accessory n. 配件,附件 a. 副的,附属的(接近主体的→附属的)
构成: accessory = access + - ory , 其中, - ory 为名词后缀。
问题:单词“accessory”为什么是“n. 配件,附件 a. 副的,附属的”?
解析:“access ”有“接近”之意,“-ory”为名词后缀,“access+-ory”,即为“接近主体的→附属的”,也就是“n. 配件,附件; a. 副的,附属的”。
综上所述,英语构词过程充满了“排列组合”的智慧。虽然初始时,缺乏汉字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使得后来“不可收拾”,难以形成整齐的“矩阵”与“队列”,只能依托或者展开“球状放射”联想丝线;或者逮住某一“丝线”继续向下延伸造词。这种散漫又随意地“造词造义”,为习惯于汉字的规整矩阵与队列学习的中国学生造成了难以逾越的“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