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2:17
公元601年,隋文帝下令在30个州建立舍利塔,泾州大兴国寺因此兴建。14枚舍利被送往泾州,于大兴国寺兴建舍利塔和地宫。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下令各地兴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泾州大云寺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兴建,将原塔基下的石函和舍利取出。当时制作金银器工艺水平最高的工匠,使用最珍贵的珠玉宝石,制成鎏金铜匣和金棺银椁,将14粒佛祖骨舍利再次瘗葬放入地宫,建塔供奉。
公元1370年,泾州大云寺毁于洪水。
公元19年,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农民在整地时发现唐塔地宫和国宝。
公元1971年9月,郭沫若亲自鉴定大云寺佛祖舍利和金棺银椁,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公元2004年,大云寺佛舍利套函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走向盛唐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多地展出半年。
公元2004年10月,甘肃日报社记者许维采在《观察纪事》专刊上发表长篇通讯《拂去岁月的尘封》。
公元2005年,大云寺佛舍利在国内首次公开展示,每人限时30秒。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专题片《国宝档案·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并播出《大云寺佛舍利套函》上、下集。
公元2007年,泾川大云寺博物馆建设工程启动,甘肃、省常委会主任陆浩为博物馆题写馆名。大云寺博物馆舍利塔工程正式开工,大门、钟鼓楼、碑亭工程也正式开工。
2007年至今,千余家媒体报道了大云寺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引起了巨大反响。
公元2012年,泾川大云寺遗址发现佛教造像窖藏一处,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240余件(组),主要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经幢等。
从现场清理情况看,佛教造像窖藏坑开口距地表1.50米,南北2.40米,东西1.90米,坑深1米。出土造像多残损,造像形式有单体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造像题材有立佛、立菩萨、弟子、天王、二佛并坐、维摩文殊等,造像多表面施彩。
发现的疑似地宫内有明确的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砖铭,说明宋代称龙兴寺,可能为一处地宫遗存。
此次发现的佛教遗存窖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对研究该区域佛教寺院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造像时代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延续时间长,各时代造像特点明显,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文化与周边地域的文化交流。这一窖藏为甘肃境内第二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佛教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种类较多,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古代泾州乃至整个陇东地区佛教艺术发展的序列。
大云寺又名铁佛寺,位于临汾市区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遭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