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7: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6:15
在中国,假冒伪劣商品随市场经济发展大量涌现,阻碍了经济与社会进步,必须严打制假售假行为,称之为“打假”。新广告法实施后,极限用语处罚从退一赔三提升至最低罚款二十万元,涵盖商品描述、标题、副标题、主图、详情页、包装等。一旦发现违规,店铺将被扣分罚款直至封店,若顾客投诉并成功维权,商家需全额赔偿。
夸大宣传是指对商品属性、性能或功效的虚假描述,或使用误导性的宣传方式。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等极端用语。法律风险包括罚款,最高可至二百万,并且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主需承担连带责任。
“打假”行动中,商家需自查电商平台广告,避免使用极限用语,否则将面临罚款乃至店铺封禁。虚假宣传违禁词库中,包括表示权威性、质量免检、质量无需检测、包含“首/家/国”、“最”、“一”、“级/极”等相关词语、品牌地位、绝对或极限描述、含有迷信色彩、色情暗示、虚假内容、涉嫌欺诈消费者表述、激发抢购心理的表述、限定时间表述、普通商品包含疑似医疗用语等。
医疗广告违禁词包括对医疗效果的保证性承诺,如“当天见效”、“从根好”等。化妆品广告违禁词涉及特效、高效、全效等夸大宣传用语。虚假宣传专利技术是指未取得专利权的情况下谎称取得专利权的行为,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及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