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云学术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1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9


吴祥云在森林水文过程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首先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半经验半理论次降雨林冠截留模型,为森林水文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其次,他采用拉格朗日逆分析法,提出了一种通过林冠水汽浓度梯度计算林冠内水汽源汇强度进而推算森林蒸散的新方法。此外,他揭示了土壤深度与饱和渗透系数和有效孔隙度的对数递减规律,改进了森林流域坡地壤中流贮水泄流模型。他通过模拟坡面的汇流过程建立了坡面平均拦蓄水深二项式模型,改进了著名的Horton汇流模型。在此基础上,他在森林流域构建了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并模拟了森林流域次降雨―径流过程,揭示了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吴祥云的研究为生态动力学与生态控制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在生态问题研究方面,针对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吴祥云以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为核心,重点开展了沙地人工植被恢复生态过程、沙化退化草场改良、荒漠化土地综合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区工程建设。他在沙地水分动态对人工植被恢复影响、沙地植物繁殖对策与植被恢复关系、沙地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沙地主要灌木树种抗旱性及沙地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了退化草地改良配套技术、流动-半流动沙地生物固沙技术,建立了并推广了一批沙地生态经济模式,建成以灌木为主、灌-草-乔结合的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恢复与综合整治示范基地16000亩。这些研究为我国北方退化土地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生态干扰度与次生林分类间关系研究领域,吴祥云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重点开展了主要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雪/风/低温)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影响及经营管理对策研究。他提出了生态干扰度与次生林分类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同干扰条件下次生林主要建种群的生理生态特性及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他建立了林木雪/风害发生与海拔、坡度、林型的关系模型,揭示了雪/风害干扰及低温冷害干扰对次生林主要树种更新的影响机制。此外,他还提出了林分垂直结构的疏透度量化方法,建立了林分中的光分布规律模型,揭示了次生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与次生林林隙更新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针对东北半干旱抗旱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吴祥云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中心,深入研究了抗旱坐水播种、水肥耦合高效利用、节水高效栽培、保护性耕作、农林复合等单项节水和区域治理技术,并系统集成了适宜于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和低山丘陵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发展模式。他建立了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系统及节水农业效益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节水农业和区域持续发展管理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在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模式示范区1个、低山丘陵区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示范区5个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吴祥云的研究为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扩展资料

吴祥云(1901-1936)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河溪村人。参加*后担任工农红军闽南三团的接头户,参加了靖和浦(南靖、平和、漳浦)*根据地的土地*斗争和闽西南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在白水漈反“清剿”斗争中被捕,随后被敌杀害,壮烈牺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