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腔脚本及其伴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8 02:5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3:19

在中国戏曲声腔演化史上,海盐腔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作为上承“传奇旧腔”,下启“昆山水磨腔”的南戏声腔,其脚本与伴奏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海盐腔以定律型曲牌腔为主,词有定律,腔有定格,是南戏“正声”的代表。然而,要完全理解海盐腔脚本的全貌,还需借助《全瓶梅词话》等史料。

《全瓶梅词话》中记载了多部海盐子弟搬演、清唱的海盐腔脚本剧目,如《白免记》、《玉环记》、《还带记》等,这些剧目引起了戏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更具体的是,《词话》记录了《香囊记》中的“朝元歌”与《玉环记》中的海盐腔“画眉序”两首完整的曲词,这些资料对于探讨定律型曲牌腔的律、腔继承性和同一性具有极高的价值。

然而,仅凭《词话》提供的资料,我们尚无法全面理解海盐腔脚本的内在规律,无法准确把握、揭示其存在形态、特征、范围和时限等关键条件。因此,在深入研究海盐腔脚本时,存在一些固有的困惑。

令人欣慰的是,《蓝桥玉杵记》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困惑提供了契机。这部传奇作品不仅揭示了海盐腔、昆山腔与“传奇旧腔”在词调上的亲缘关系,还阐明了昆、浙腔词的同一性。《凡例》第三条指出,《蓝桥玉杵记》的词调与“传奇旧腔”相一致,易于合拍,这揭示了海盐腔、昆山腔与“传奇旧腔”在词调上的继承性。同时,《凡例》第四条强调《蓝桥玉杵记》的腔调源自昆、浙,这进一步强调了昆、浙腔在词调上的同一性。

通过对比《香囊记》和《蓝桥玉杵记》中的“朝元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在纵向上的继承性。同样,通过比较《琵琶记》、《香囊记》、《南西厢》与《蓝桥玉杵记》中的曲牌词调,我们可以发现昆、浙腔词在横向上的同一性。这一系列的对比揭示了以曲牌为基础的声腔之间存在着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为理解海盐腔脚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蓝桥玉杵记》的另一个学术价值在于它阐明了昆、浙腔的点板差异仅在于疾徐不同,这一差异并不会影响它们在演唱上的兼容性。《凡例》第五条指出,词曲不加点板的原因在于浙板与昆板的疾徐不同,但旁分句读则便于观览。这表明,尽管浙板与昆板在节奏上有所差异,但并不妨碍它们在演唱中的兼容性。

海盐腔不仅在词调、腔调上与传奇旧腔、昆山腔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在伴奏方面同样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今曲学家们对伴奏问题的探讨存在分歧。实际上,戏曲声腔之有曲牌,伴奏之设是必然的,尤其是海盐腔作为定律型曲牌腔,伴奏的存在更为合理。通过考察明代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海盐腔不仅有笛管伴奏,而且曾别制弦索腔。

明代文献中记载,海盐腔流行年代的南曲已有笛管伴奏。何良俊的《曲论》提到顿老教唱《伯喈》等曲时,顿老指出《伯喈》曲的演唱是后人依腔按字打出来的,类似于善吹笛管者依曲吹出。沈德符的《顾曲杂言》也载有顿仁随武宗入京,尽传北方遗音,并提到南曲有笛管伴奏,称之为“唱调”。这些记载说明海盐腔流行年代的南曲确实已有笛管伴奏。

明代文献中关于南、北曲伴奏的记载分为两类,一是北曲以弹拨乐器为伴奏,称为“弦索腔”;二是南曲以吹音乐器为伴奏,称为“唱调”。沈宠绥的《度曲须知》和魏良辅的《曲律》都指出,用笛管伴奏的南曲与以弦索乐器伴奏的北曲在明代已有明显的区别。此外,王利器先生辑集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的记载以及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提到的《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九论南北曲的记载,都为南曲用笛伴奏提供了旁证。

综上所述,海盐腔脚本及其伴奏在历史上具有清晰的面貌,为戏曲声腔演化史书写了不可磨灭的璀璨篇章。通过对《全瓶梅词话》、《蓝桥玉杵记》等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海盐腔脚本的全貌,以及其伴奏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海盐腔与传奇旧腔、昆山腔之间的密切关系,还阐明了昆、浙腔在词调上的同一性与伴奏节奏的差异,为深入探讨海盐腔脚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丰富的资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