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8:00
教学总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培养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
1. 了解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强化对党的情感。
2. 探索交通发展情况,感受交通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3. 了解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即使细节不常被注意,但确实能感受到其变化。
4. 认识我国经济开放与历程,以及在国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组织。
重难点在于:
1.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极强的社会性,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展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环境、关系,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要素和领域综合交叉,随着年段的增加,要求逐级提高,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模式。
2. 高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初步认识,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需求。此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强,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措施包括:
(一)将社会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利用真实生活或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鼓励大胆想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