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9:55
“17斗4幻j(一切都是幻觉)”、“鈈缃信ye否有痈(不相信也没用)”……这类天书般的文字表述,在部分青少年的网络交流中流行开来,但因“普通地球人难以理解”而被网友称为“火星文”。语言文字专家认为,文字使用可以有“弹性”,但应适当控制。网络虚拟环境也应倡导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文字表述。
看不懂的“5T头d”
所谓“火星文”,大多由非正规汉字符号、拼音、字母、异体字、繁体字等组成,一般以读音相同或相近、书写简便为原则,如“5T头d(五体投地)”等;也有人专门寻找生僻的音近字、“半边字”代替本字,如“咫 潮穸(只争朝夕)”等;甚至还有直接使用日文中同义的汉字。
溯其来源,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表示,看到别人写了觉得有意思,也开始使用,甚至自创。目前,这类表述在网络个人签名、简介及聊天、博客文章中屡见不鲜,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而大多数网友一般可通过文字的偏旁或字形,以及字母、数字的发音大致猜测到语句的意思。
对于有人费解皱眉、有人趋之若鹜的“火星文”,网友意见针锋相对。不少人直指“火星文”糟蹋了传统汉字文化。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钱女士说,汉字区别于其他注音文字的一大特点,就在“以形达意”,如果字母、拼音、错别字一股脑儿进来,汉字应有的美何在?网友小林则表示,无论是创造还是阅读“火星文”,都好像一次充满想象力的挑战,语言不都是在创新中发展的吗?
语言创新非“儿戏”
对于“火星文”也可能推动现有汉语言文字发展的说法,专家强调,语言的创新与变化,是一个缓慢的去粗取精的过程,怎能如此儿戏?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近些年真正进入日常语言的新词,绝大多数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级人物,或者科技探索的新成果,如“互联网”等。而形同文字游戏的“火星文”显然难以撼动传统的文字创新习惯。
不少专家认为:网络语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许给汉语带来了新鲜元素,但“如何在最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最确切的语言”,值得关注。
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毛世桢教授指出,网络公众论坛、网上一对一聊天、日常生活中的书信交流、文件颁布等不同语境,就好像不同的“通讯信道”,可以有各自不同的“通讯语言”。从这一点上说,“火星文”在小范围中有人使用和响应,也是正常的,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为虑,只要交流者之间能看得懂就行。
应该重视的是,各个“信道”间不能“串了信号”,所以要防止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火星文”侵入日常书面语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对一些青少年使用“火星文”表示担忧:这类诞生于网络交流中,以输入简洁、展示个性为目标的表述方法,不具有传统汉语的典雅性,长此以往,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书面表达,对他们使用汉字造成困扰。
据了解,在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管理办法》有明文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莫忘文字“工具”属性
“语言文字的存在,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交际的流畅、高效,所谓‘火星文’显然违背了这一最基本的‘工具’属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费锦昌说。
他打了一个比方:以前听报告时他也自创了不少“速记法”,比如小圆圈代表“的”,“提手旁加个月”代表“抗美援朝”,但这些只适用于个人或小范围的交流,若要进入公众视野或更大范围的社交领域,无疑为绝大多数人设置了重重障碍,显然有违传播的本意。
不少教育界人士指出,当下的网络语言从造词到使用都缺乏规范。“火星文”中,有的一味追求新奇,导致一些自创的网语词不达意、令人费解;有的“创造”词时仅以读音缩写或同音词形式出现,比如把“加油”写成“+U”,不仅破坏了汉字的独特内涵,而且故意混淆语言文字书写,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危害。作为受众面越来越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需要有关部门倡导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文字表述。这对于“互联新一代”的青少年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市语委语言文字管理办主任朱蕾指出,上海有关部门始终积极引导在网络中使用符合规范的语言文字,如要求网络开发公司率先在语言文字使用上进行规范等。同时不排斥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符合规范且为大多数人认知的网络新词,如“版主”、“链接”、“下载”等。希望“火星文”不在网络世界“流行”。
参考资料:http://www.jfdaily.com/gb/jfxww/xinwen/node1222/node29443/userobject1ai177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