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秧歌中的“社”与古代“赛社”祭祀活动有何关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4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21:56

社火,作为古代祭祀土神的活动,是我国十二腊祭中的一种传统。在古代,人们会在社火之日以鼓乐、仪杖和杂戏迎神出庙,游遍乡间,这一习俗在王明清的《挥尘前录》和高承的《事物纪原》中均有记载。宋代的范成大《石湖集》中提到的“社舞”便是这一活动的体现,以滑稽取乐,至今在伞头秧歌中仍可见其痕迹。


伞头秧歌是这种迎神赛会活动的延续,它在春节期间举行,正值农事结束后的庆祝时期,人们祈求丰收和平安。社火的称呼,如“闹社会”、“闹社火”等,都与古代的“赛社”和“赛会”祭祀活动紧密相连。《临县志》中描述的元宵节活动,如献戏、醵金合脯,与古代的“相与饮酒作乐”相呼应,是伞头秧歌习俗的一部分。


从活动内容看,伞头秧歌的核心是祭神拜庙,如祭祀风神、雨神等,祈求神灵庇佑。这一习俗历经多次破除迷信运动,但仍流传至今。例如,秧歌队伍中社主或纠首领会端着祭品祭祀,众人一同跪拜,通过唱祭祀秧歌表达愿望。


“送瘟”是伞头秧歌的独特习俗,与古代的“逐疫”活动相似。在一些地区,秧歌队伍首先会祭瘟神,然后进行跑院禳瘟,最后将象征瘟神的纸船或公鸡送入水中或山沟,象征着瘟神被送走,体现了对健康的祈愿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总的来说,伞头秧歌作为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是农耕社会的一种重要庆典形式,承载着人们对丰收、平安和健康的期盼。


扩展资料

伞头秧歌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