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两到三个代表性强的国家举例子。【悬赏: 100分哦!在线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5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01

楼主你好,我也非常喜欢中世纪,喜欢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明,看电影好喜欢中世纪的《天国王朝》,《勇敢的心》,《征服1453》,《圣女贞德》,我也经常玩游戏,《骑马与砍杀》、《中世纪2》,

中世纪的核心思想骑士制度。

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制度, 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
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 涉及制度层面的主要包括骑士军规、骑士法规、骑士礼仪等。

关于军事官职名称。 对于这一点,在中世纪的军事官职,慢慢演变来的,骑士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采邑, 所谓的中世纪西欧国家军队其实就是一伙一伙临时从庄园里纠集出来的暴民,就组成了军队,军队只听从自身领主的号令,因此,封地的称号和爵位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代替了现在的作用。这些贵族为了能够指挥和掌握军队,会安排一些官职,比如队长、传令官、旗手、鼓手之类。
      中世纪的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  骑士等贵族封号。其他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与英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为15等,有的国家波兰实行四等爵位,没有子爵,有的国家如匈牙利实行三等爵位,没有侯爵、子爵。爵位都是由国王授勋,像爵士这个爵位没有太多特权,非世袭制,长子不能继承爵士爵位,就像现在,足球教练曼联队的主教练,安德烈.佛格森被英国女王在教堂授勋为爵士。爵士是对国王、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人才能受到国王的授勋,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一直到15世纪末,军队才有了,和现代的我队职务相似,分为元帅(这是中世纪最高、最高荣誉)、大校(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四个上校由他指挥,1500为一团,也就是说,大校最少统帅6000士兵,在中世纪这是大贵族,大军团首领,爵位一定是公爵)、上校(一个军团的首长,1500人的编制)、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这些都是以统帅多少人来定军队职务的。这些的拥有者同样也有贵族的爵位封号。

他们的约束关系:中世纪以教为指导思想,君权神授,国王是上帝旨意,采用世袭制,一个王国的所有人都要忠于国王,仅仅是忠,有些国王非常没有地位,大贵族,他的领地富饶,士兵众多,大军团长,他就敢于挑战王权,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后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诸葛亮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代表中世纪的国王,诸侯代表大贵族。他们的约束关系其实就是比力量,谁有能力,发展经济,中世纪还有一个兵种,叫做雇佣兵,谁给钱就替谁卖命,归根结底,还是谁有钱谁说了算,也有专门的职业叫做赏金猎人。在西亚,不是信奉耶稣,而是真主安拉,列如:《天国王朝》中的十字军有很多都是雇佣兵团,和信奉真主安拉的军事奇才有沙漠之狐之称的萨拉丁为了争夺领地的战斗。还有《征服1453》中的土耳其安拉攻打居士坦丁堡的战役,居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属于土耳其,信奉教。

骑士 不等于 骑兵    骑士是爵位,是低于爵士的爵位,骑士只是构成了装甲骑兵的主力。骑士的军役划分, 就兵种而言, 分骑兵、步兵; 就职能而言, 分野战和守卫。一个兵团由贵族的号召力,经济实力决定,我们以伯爵为列。12 世纪罗伯特伯爵二世的1000名骑士每人有战马3 匹,头盔、胸甲、防护肩及肘部的铁板、剑、长矛、帐逢, 各种餐具如水壶、深底锅、盘子, 以及负载这些物品的动物等。其次, 骑士装备主要是承担。这是基于所谓权利与义务的交换: 领主把采邑授予骑士, 骑士则给予军役回报。普通骑兵是没钱用得起骑士所需要的这些装备,也得不到骑士的爵位。 除了骑士这个特殊兵种外,有非常多的兵种,弓箭手,骑射手,长兵,步兵,步兵用的兵器很杂,有刀,剑,长戟,斧头,盾牌,等等。骑士是火器时代到来之前的最强兵种,全身铠甲,头盔也是完全闭塞,只有几条缝隙用于呼吸和眼睛来看的视野,手持长,这个和我国的红缨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还会挂上领主的旗帜或者国王的旗帜,一个大贵族用友多少骑士,就说明这个贵族有多大能力的象征,一个骑士装甲兵团1000人,常常排成一行,两军对峙,在平原,横冲过去,冲垮所有对手,但是在《勇敢的心》里面,苏格兰大英雄华莱士,用很长的木桩,肖坚,抵住了英国国王长腿的骑士攻击,取得胜利。 

到了火器时代,大炮、火的到来,把欧洲骑士制度冲垮了,这时骑士走向没落,火器把庄园城堡炸得粉碎,封建制度的瓦解,火器的功劳巨大。《征服1453》中的土耳其安拉,利用超级火炮乌尔班乌尔班大炮,打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坚固的城墙,并且死士挖地道挖到城墙脚下,地道里面塞满了火药,点燃导火索,城墙瞬间被摧垮,安拉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居士坦丁堡成为土耳其的国土。

中世纪的欧洲的信仰耶稣,一切都是神赐予的,国王加冕,是由教皇来执行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这又是一个政治组织,中心在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就是教皇所在地,现在依然是,由教皇派遣大主教,下属,或者自己给各个国家的封建君主,英国国王、法国国王等等加冕,加冕仪式复杂,教会的权利也是非常大的。一旦成为教会的眼中钉,就会被接受审判,各个主教教主就是审判官,《圣女贞德》就是因为违背了耶稣的旨意而被处以火烧,还有意大利天文学家布努诺他们提出了新思想,也被教会处以火刑。

你不了解的关于骑士的知识:

骑士制度初期最直接的目的, 是为了保障封建主的兵源。事实上, 在整个中世纪时代, 骑士的数量都是很有限的。作战中骑士数目最多的一次, 当属发生于1346 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克里塞会战, 著名战史专家富勒认为: !在中世纪的时代中, 从来不曾在一个战场上, 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因此, 规定骑士数额也就成为骑士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骑士制度的规定, 下级封建主为上级封建主服骑士军役时,骑士数额的提供一般是这样的: 其一, 根据各自受封土地面积和价值的大小, 确定提供的骑士数额。其二, 一般下级封建主只提供规定的骑士数额, 而非其属下的全部骑士。更多的是只拥有一处骑士采邑的小封建主, 他们再无下属骑士, 其本人以一个单独的骑士身份追随其上级封建主。

 骑士强调作战的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作战双方数量上、等级上及机会上的平等。
骑士誓言中有这样的规定: ! 他们决不在超过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战斗, 他们要避免一切欺诈
和虚假的行为。在厮杀中, 骑士要攻击的是有准备的骑士或重装骑兵, ! 依照骑士的规律,
攻击步兵对于一个骑士, 是有失尊严的。然而, 现实的冷酷常常使这种! 公平的标榜黯然
失色。

宗教热忱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
一度隶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 那么, 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
的一部分, 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 骑士要穿着整洁, 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 站时
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 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 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
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 用餐时! 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 不能把鼻涕擦在桌
布上, 不能用小刀剔牙; 出行时! 要高贵庄重地走路, 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 不得唤狗咬
人, 要礼貌待人; 平时! 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 要侠媚妇女, 要服从主人的命令, 等等,呵呵做一个骑士也是不容易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00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国家 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罗马帝国的军事呈现攻势,而拜占庭帝国的军事,除了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的主动对外扩张外,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即使是马其顿王朝和巴列奥略王朝早期的对外扩张,其目标也是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23:01

受社会制度的影响,欧洲各国的军事制度与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有较大差别,其士兵惯于使用的单面锋刃战斧和十字弓,也与其他军队有明显的不同。
  (1)军事领导与军队
  中世纪欧洲各国盛行" 采邑" 制度。封建主在分封土地时,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民一起封给受封者,而受封者要为封主尽一定的义务,其中就包括战时领兵为封主作战。上述政治从属关系使得欧洲早期军队主要由各封建主的卫队和分队组成,相互之间平时并无统属关系,仅在战时聚集在一起,临时听从国王指挥。10世纪以后,才出现较大的武装。比如基辅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城,拥有由两个百人队组成的团,而这个团的首领,是由市议会选出的督军。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军队,主要由陆军和海军组成。
  陆军的主力是骑兵。8 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在同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交锋过程中,认识到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组建费用高昂的骑兵部队,他将国家土地分封给听命的部属、有功的士兵和中小贵族,规定受封者必须服骑兵兵役,战时自备武器、战马跟随国君作战。从此,欧洲各国争相仿效,骑兵数量大大增加。欧洲各国骑兵主要是重骑兵,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自的采邑之中,较少进行集中训练。但欧洲各国每年都要举行骑士比武,由国王和各级封建主主持,令骑士成双成对地进行对抗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以此鼓励骑士们提高个人的作战技能。
  步兵也是陆军中十分古老的兵种。欧洲封建制刚刚建立之初,缺少马匹的法兰克人曾一度以步战称雄。从7 世纪以后,骑兵在欧洲战争舞台上的重要作用逐渐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决定会战结局的唯一兵种,而在步兵部队中服役则被鄙视为奴隶和农奴的事。后来欧洲各国的步兵虽说人数总是超过骑兵,但他们多为奴隶和农奴,本身并不愿意打仗,也很少掌握起码的作战技能。即使有一部分尚未沦落为农奴的自由民充当步兵,也常常因家境贫寒,无法提供起码的兵器,不得不手持一根木棍走上战场。到十字军远征时,欧洲各国将领才认识到,一支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军队,作战能力远比单纯由骑兵组成的军队强。为了完成掩护骑兵和扼守制高点的战斗任务,许多将领常常把一部分骑士和重骑兵改成步兵,但步兵真正成为战场上的主力,还是在射击武器出现在战场之后。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海军。8-9 世纪,生活在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长年维持着一支大型船队,但主要是用来到英、法、意大利、基辅罗斯等地进行海盗式的劫掠。9 世纪末,盎格鲁——萨克逊国王阿尔弗烈德建立了英国第一支舰队,并用它打败了诺曼人。10世纪末,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舰队。基辅罗斯组建的拥有数百艘战舰的区舰队,为了争夺海上霸权,甚至远征到波罗的海。当然,在整个中世纪前、中期,海上战场主要是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唱主角,欧洲各国海军的崛起则是15世纪以后的事。
  (2)兵役制度与军队编制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早期,大多沿袭公民兵制。公民兵制是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上的兵役制度。按照惯例,村社内的土地属于大家所有,每个村社成员可世袭使用土地,但必须同时服兵役,遇到战斗时,则需要随部落酋长出征。其后,村社土地制度逐渐解体,公民兵制仍保存下来。
  比如,法兰克王国曾规定,身体健康者必须服兵役,每户应出1 人,自备干粮和武器。随着封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自由民大多数破产沦为农奴。有的虽然仍保持自由民身份,在天灾和瘟疫的袭击下,生活艰难家徒四壁,也无力自备干粮和武器,担负繁重的作战任务。面对村社土地制度解体所带来的兵源枯竭现象,欧洲各国君主和大臣们不得不尽快寻求新的征兵办法,这就是在欧洲盛行一时的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是与公民兵制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别的一种特殊兵役制度。它以采邑分封制为经济基础,以受封的大贵族和中小贵族为征集对象,以骑兵为主要服役兵种,以封主与受封者的依附关系为维系纽带。
  它最早创立于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之手。按照他及后来欧洲各国颁布的法令,国家可把土地分成若干块,封给受封者,后者必须随时应召服骑兵兵役;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域,不得临阵脱逃;必须携带自备武器装备及其他物品服役。如果受封者违背上述要求,就要受到惩罚,包括罚款、收回采邑土地、没收财产、判处死刑,等等。
  骑士制度的实行为国家提供了一部分稳定的兵源,也因此把相当一批无力服骑兵兵役的农民排斥在军队之外。欧洲各国的一些城市为了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开始用金钱召募一些无地骑士。但雇佣兵成为国家主要的军事力量,则是15世纪以后的事情。
  中世纪欧洲各队的编制还基本上没有摆脱氏族社会的领夫制。
  它们通常按10进位的原则,编为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等战术单位。
  在西欧一些实行骑士制度的国家中,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是小队,由骑士和跟随的佩剑侍卫、骑步兵弓箭手和长矛兵等组成,每25-80 个小队组成一个旅,若干个旅组成一个骑士军。
  (3)武器装备
  欧洲中世纪前期和中期,各国武器装备仍停留在冷兵器阶段。与古代相比,他们所使用的较新式的兵器有十字弓、长弓和戟。
  十字弓在公元前的中国和公元初年的罗马帝队中就曾使用过。
  11世纪初,它在欧洲重新流行起来。十字弓因有一个较小但十分坚固、弹性大的弓架,它与箭杆在顶端交叉成十字形状而得名。它通常以木材、角材或复合材料制成。弓架上有一槽口,用来卡夹弓弦,并安有扳机装置,以便瞄准后发射箭簇。与普通弓箭相比。它具有发射初速快、射程远、穿透力强等特点。由于张开十字弓比较费力,人们通常采用用脚蹶张,用曲柄卷绕机拉张等办法。它所使用的箭有两种,一种是叶状箭簇的短杆箭,主要用来杀伤人和马的无遮护部位;另一种是方簇箭,主要用来穿透铠甲。
  长弓是13世纪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投射兵器。它通常用榆木、榛木、罗勒木和紫衫木制成;弓身中间用手握住的地方较宽,向两端部分逐渐变细;弓架前端为圆形,后面是平的。长弓的射程最远可达400 码,为十字弓的两倍,射速也要快得多,而且更加轻便,适于散兵射击和齐射。所以它出现以后,很快便取代了十字弓在战场上的主宰地位。
  就是在长矛头上加上一柄战斧而形成的一种新兵器,除了固有的刺杀功能外,它还可以用来劈砍,比较适宜步兵使用。
  此外,欧洲士兵的盔甲也有所改进。为了增强锁子甲的防护能力,在锁子甲内又加了一层结实的皮衣或毡衣,并设计了锁子甲连指手套和五指分开的铠甲手套。为了减轻甲衣重量,将锁子甲衣改短,原先拖长的下摆改成铠甲马裤。13世纪末,更试图用金属片铠甲部分代替沉重的锁子甲。为了避免敌人从正面刺砍,减少头盔打烂后嵌入脸部的可能性,还发明了一种与头形结合得更好,正面向前突出的头盔。在穿戴上述盔甲之后,欧洲士兵们可以浑身中箭而安然无恙。其沉重的负担也极大地了他们的机动能力,即使是骑乘健壮的马匹,也只能用小跑和慢跑进行冲锋。
  欧洲中世纪海军装备仍停留在单层甲板木船时代,比起拜占庭和阿拉伯海军来要落后。例如7 世纪威尼斯的大桡战船长60米,宽7.5 米,每舷各有26~32把桨,每桨配置4 ~6 名桨手。同时在船上还竖有1-3 根桅杆,有风时可挂帆行驶,无风时桨划速度为7 节。船上的作战武器主要有船首金属撞角、弹射机、弩等。
给你几个例子:拜占庭军事概况
  4 世纪初,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重修旧拜占庭城,将它建成为一座三面环海,一面靠陆,城墙高耸的坚固堡垒,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帝国几经兴衰,支撑了近千年的时间,并不是因为城墙牢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拥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是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队。
  (1)军事领导与军队
  同拜占庭的皇权相适应,其最高军事统帅即是皇帝本人。
  在他之下的是两个称之为军队长官的高级军官,负责指挥君士坦丁堡的卫戍部队,同时也是全队的最高首长。为了管理遍布全国各地的军队,拜占庭实行一种叫" 宅姆制" (即军区制)的制度。7 世纪末,全国共划分为13个军区。其中7 个集中在安纳托利亚,3 个在巴尔干半岛,3 个在地中海和爱琴海诸岛及沿岸地区。10世纪时,军区数量增加到30个。军区的最高长官是将军,此外还有总管(即参谋长)、兵站官等。
  军区又分为若干军分区,由军分区司令官管辖,其下再设专区和小区。
  由于每个拜占庭军区特别是地处边疆的军区通常建有若干位置险要的要塞,其间有良好的道路网和烽火台等迅捷的通讯设施,并驻有2 至3 个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联队,加上可以动员当地民兵利用游击战来抵抗和击溃侵略军,支持正规军作战,这种军区在对付外来进攻时还是非常有效的。
  拜占庭的军队包括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
  陆军中又分为重步兵(亦称圆盾兵)、轻步兵(即弓箭兵和标兵)
  和重骑兵。重步兵往往依靠军团和方阵的力量进行缓慢而坚决的冲击,因此他们头戴圆锥形头盔,身披从颈项一直覆盖到大腿的锁子甲,并有保护手和腕部的铁手套,保护小腿的胫甲,手持圆盾,投和剑。作战时,重步兵被部署在阵形,靠轻步兵和骑兵保护翼侧和背后。他们排成纵深为16人的作战队形,向敌人猛冲过去,不等靠近便将长投出。
  如果攻击未能奏效,就穿过第二梯队的间隔向后移位,由第二梯队重步兵继续进攻。轻步兵具有较大的机动性,所披戴的盔甲也比较少。他们通常穿戴皮制戎装。携带弓、箭袋和长。作战时,轻步兵被部署在阵形的翼侧,担负掩护重步兵和用弓箭支援重步兵的任务。拜占庭军队中最基本的力量是纪律严明的重骑兵。他们装备的盔甲和兵器与重步兵大体相同,只是增加了弓箭和铁履,而且战马的头、颈、胸等部位也都披挂盔甲。作战时,重骑兵组成纵深8 至10列的中队,位于阵形的后面,靠实施远距离包围敌人的翼侧和背后来进行攻击。
  拜占庭军队中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其基本战术单位都是由300 至400 人所组成的中队,每5 至8 个中队编成1 个联队,每2 至3 个联队编成1 个纵队。一般说来,纵队的指挥官就是军区的将军,他统率部队驻扎在各自防区内,以对付任何外来的进攻。
  拜占庭的海军也颇具规模。同陆军一样,海上防务也设立海上专区加以管理。例如划分小亚细亚沿岸部分为吉维利奥海上专区,划分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东岸部分地区为爱琴海上专区。每一个专区都设立一位司令官。整个海军拥有5 支强大的舰队,分别驻泊爱琴海、地中海、黑海,并以君士坦丁堡为基地,由海军司令指挥。虽然当时的战船多属单层甲板木船,靠船首金属撞角、弹射机和弩攻击敌船,但它两次击败强大的阿拉伯舰队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保卫了西西里领土,立下很大功劳。
  (2)兵役制度与武器装备
  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实行的是全民性兵役制度。最初,社会的各阶层如元老、大地产所有者、中等土地所有者都有义务服兵役。但6 世纪末以后,政治日益,元老们便不再参加军队,手工业者和商人都要向国家交税和服各种劳役,因此也不能服兵役。这样兵役就落在平民的身上。平民加入军队后,生活很艰苦,待遇菲薄,服役期限长。而且新兵都必须在身上打下烙印,宣誓服役20至25年,直到年老力衰为止。军人虽然可以结婚,但其孩子必须加入军队,世世代代当兵。在各个军区,军队则由世袭份地的军人组成。份地的价值不等,其所有者需要服的兵役也有区别。例如价值5 至4 个金磅份地的所有者可以当骑兵,价值3 个金磅份地的所有者可以当普通步兵。军人的份地可以由孩子承袭,但必须象帝国的其他臣民一样交纳自己份地的地租。作为服兵役的回报,他们可以免除运输、修架桥梁、填修道路和构筑工事等各种劳役。
  由于拜占庭本国人越来越不愿意服兵役,帝国中后期的统治者只好靠大量招募异族人入伍来补充兵员。在狄奥多西一世在位时,先后征召了40万哥特人当兵,并给予他们优于本国土著军队的待遇,提拔日耳曼人担任高级军事职务。他虽然多次利用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组成的军队打败敌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却也给自己的统治体系埋下隐患,为其后异族军队长官干涉拜占庭政治创造了条件。
  拜占庭军队的军官,通常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他们年轻时就被征召到士官训练队里,学习掌握武器的方法、骑术及士兵的基本勤务知识,研究军事著作,参加演习等。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要被分配到各纵队的参谋部里,担当文书或通信员,协助参谋军官起草作战命令或制订作战方案。经过这样长期的锻炼,他们逐渐积累起较多的实战经验,经严格考察后才被正式提升为军官。由于拜占庭的军事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其军官通常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拜占庭军队所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尖为三棱或四棱钢尖的长,由较重的头和轻而短的管所组成的投,长斧和剑等。与2 至4 世纪的罗马帝队相比,他们很少使用抛石机和弹射器等攻城利器。即使偶然一用,也主要用来达到防御的目的。拜占庭军队最有特色的武器是一种被称为" 希腊火" 的燃烧剂。相传在673 年,叙利亚人凯林尼科斯从西里西亚逃至君士坦丁堡,提供了" 希腊火" 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674 年,拜占庭首次将这种威力较大的武器用于作战。717 年又用它击退了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舰队。但拜占庭帝国君主将其配方及制法视为秘不示人的至宝,所以很快就失传了。根据今人研究,它的主要成份大概包括硫磺、沥青和松脂等物,平时被装在包有黄铜的木质管壳或管状容器内。作战时将水用高压打入容器,易燃材料便燃烧起来,依靠自己的膨胀力和水的压力使火焰从喷嘴中喷射出去,在烧毁敌方舰船和士兵的同时,产生大量烟雾,发出很大的声响,威力是十分惊人的。
  2.波斯、阿拉伯帝事概况
  波斯帝国是由农牧部落波斯人建立的国家,因此与同样属于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在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上都有很多一致的地方。阿拉伯军事力量在崛起之初,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落后,无法与称雄欧亚1000余年的波斯军队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编制更加成熟、合理,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发展,很快取代衰落的波斯,成为与拜占庭军队、西欧各队相抗衡的强大武装。
  (1)军事领导与军队
  从公元前522 年波斯国王大流士取得统治权以后,他便积极从事军事改革,力图建立起一整套高度集权的军事领导。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在全国各行省中,分别设置不受行省总督辖制的军事长官。
  他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区,负责管理驻守当地的军队。军区长官要直接听命于国王本人,向他汇报并听取指示。他统一全队的编制,将军队分成万人团、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4 级,按十进制编组。他还有一支号称" 不死军"的御林军部队,人数达到1 万人,士兵勇敢强悍,战斗力很强,足以用来各地的反叛势力。这种军事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在波斯军队中,骑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重骑兵主要用来从正面突击敌人的队形,他们通常都头戴头盔,手持长矛,身披锁子甲,以防御敌射来的箭簇、石块和轻型白刃兵器的击打。配备了弓箭而盔甲较薄的弓箭骑兵由于自身重量轻,行动起来更灵活,常常被赋予迂回、包抄和追击等机动性较强的战斗任务。波斯步兵包括手执长及足部木盾牌的重甲步兵,也包括只拿一面小型藤盾的轻盾兵,以及射击技术娴熟的弓箭兵。此外,为了增强突击能力,每支波斯军队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滚刀战车,以便在地形适宜的情形下用来冲掠敌阵。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部,起初航海并不是波斯人的特长。
  但他们利用懂得航海的腓尼基人组建起强大的海军,与海上力量强大的希腊进行过长期的角逐。可惜在与希腊作战失败后,波斯海军力量逐渐萎缩,进入中世纪以后,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舰队了。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神权统治的国家,政教合一。哈里发既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也是军事总指挥。在伍麦叶王朝时代,哈里发曾将全国分为5 个行省,各省置总督,管理当地驻军。但受氏族社会全民皆兵传统的影响,阿拉伯常备军一直不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哈里发的禁卫军及一些雇佣军,其他大量的军队是归部落首领指挥的部族军。哈里发的禁卫军最初由阿拉伯人中的青壮年组成,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后阿拉伯人成份逐渐减少,波斯量涌入其中。到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耳台绥木在位时,更把由中亚等地贩运来的突厥奴隶编入禁卫军,并从中挑选军官。9 世纪以后,禁卫军统领的权势进一步增大,取得了大元帅的尊号,而哈里发则成为其监视下的十足傀儡。帝队的统率权完全落入到禁卫军统领的手里。
  阿拉伯军队包括骑兵、步兵、海军等不同的军兵种,其中骑兵占大多数。早期阿拉伯骑兵几乎全部是不披盔甲的,手中的兵器有长、剑和弓箭。在与拜占庭军队的长期战争中,阿拉伯人也逐渐认识到护身盔甲的功用,让骑兵披上了锁子甲。但他们很注意保持轻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肯让盔甲过于沉重,以致妨碍士兵和战马的机动能力。阿拉伯的海军力量也比较强大。尤其是为了夺取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多次组建庞大的舰队,年复一年地发起进攻,数次兵临城下,却都被著名的" 希腊火" 和拜占庭海军击退。717 年,阿拉伯舰队作战失利后撤退,不幸遇上了暴风雨,1800余艘战舰几乎全部沉没,阿拉伯海军也从此一蹶不振。
  (2)兵役制度与武器装备
  波斯帝国的军队最初多由自由民组成。他们平时耕种土地,养家糊口,战时自备武器,随军出征,国家一般不给津贴。服兵役对他们来说,既是每一自由民的权利,也是他应尽的义务。由于自由民通常经济实力有限,仅可自备步兵所需要的长、盾牌等,编组成步兵。而由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贵族采买盔甲马匹,组成冲击力更强的骑兵部队。随着波斯帝国经济上的发展变化,差别日益悬殊,大批自由民因债务沉重而破产;贵族和御林军军官却靠着掠夺被征服国家的财富大发横财,使得军队中步兵数量迅速减少,骑兵数量激增,整个常备军日趋残弱。
  在这种情况下,波斯军队不得不大量招收雇佣兵来弥补军队数量和质量的不足。雇佣兵大多为外国人,如米底人、奇西亚人、叙尔卡尼亚人、亚述人、印度人、希腊人等。他们以赚钱谋生为目的,对同谁作战并不关心。但也因此缺少爱国热情的激励,存在着被金钱收买而阵前倒戈的危险性,其战斗力不能不受到很大。
  波斯军队的武器与拜占庭军队大体相仿。步兵多持木盾、藤盾和长、弓箭,骑兵则披挂甲胄,携带弓箭和短兵器。滚刀战车是其最重要的突击兵器之一。这些战车将宽刃大刀装在车轴或车身下,以便能把它所碰到的一切都统统割碎。作战时,波斯军队往往以滚刀战车为先锋,藤牌兵、重甲步兵、骑兵、弓箭兵排成方阵依次相随,整个队伍步伐缓慢而整齐,逐渐向敌人逼近。见到这种阵势,许多斗志不坚的军队不由得发生骚动,未等接战便一溃而散了。
  早期阿拉伯军队大多由本民族战士组成。按惯例,全体成年男子都有出征打仗的义务。他们平时即按氏族关系编组起来,携带家属住在军营中,依靠掳掠和瓜分战利品维持生活。由这些战士组成的军队具有英勇善战、不畏艰苦,行动迅速、补给容易的特点,但也存在着军纪不佳,胜则四处劫掠,败则四散逃跑,不复能战的弱点。到阿拉伯帝国中后期,阿拉伯贵族生活日益腐化,不愿再承担艰苦的作战任务,而更多地依靠波斯或突厥雇佣兵组成常备军。由按月给雇佣兵发放薪饷,并进行集中训练与指挥。有时阿拉伯帝国也从贝杜因人、城市平民和农民中间召募一些临时性的军队,在服役期间发给薪饷,战事完结后立即遣散。
  阿拉伯军队的武器装备与拜占庭和波斯军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比较有特色的是他们使用的短弯刀。它不仅灵活方便,适宜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刀的锋利程度和韧性都有很大提高。阿拉伯海军虽然发展历史不长,其帆缆战舰也颇有特色。它通常有上下两层甲板。下甲板每边最少有25个座位,每个座位上坐两个人,每只帆船上的这100 多名划手都是武装的。在上甲板,还专门配备有擅长格斗的战士,准备与敌舰进行接舷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