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谐社区?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2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0:00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和谐是一种治国方略。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我国历史上,从古代的孔子、墨子、孟子,一直到近代以来的洪秀全、康有为等,对构建社会和谐有过不少描述。在西方,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也对社会和谐有过美好的憧憬。和谐社会理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两个文明”。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把“文明、富强、民主”作为奋斗目标,即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2005年2月,*同志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其次,和谐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念,同时,又是目标和手段,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按照和谐目标和规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当前重点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当前特别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再次,和谐是一种思维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曲调构成优美的旋律,不同的色彩形成艳丽的图画,管弦琴瑟必然要此起彼伏,万紫千红自然会争奇斗艳。“和而不同”,和谐并不排斥矛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是一团和气,你谦我让,一言堂、清一色,没有任何利益差别的“理想国”。和谐社会重在构建,我国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提高认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在看到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更要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明显增多,包括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现象滋长等。如果我们不重视、不抓紧应对这些挑战,不仅经济社会发展会受到干扰和制约,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都要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认真查找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在制度建设和创新上多下功夫。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突出强调制度建设和创新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作用,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落实好这些要求和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继续推进经济*、**、文化*改革和创新,尤其要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改革和创新,努力在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完善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项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对全会决定在制度建设上提出的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拿出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各地区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制度建设。
第四,加强领导,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各级*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加强学习和实践。要注意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从当前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参考资料:金华新闻网 中华新闻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10:00

“和”分开后是“禾--口”就是人人有口饭吃
“谐”分开后是“言--皆”就是人人有说话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