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8:55
1.遵循阅读规律,提炼文章观点。“篇首一事一议――篇中延伸,剖析实质――篇末总结点题”是文艺随笔的基本框架,但文艺随笔不属于规范的议论文,其阐明的观点也就不像一般议论文那么明朗。学会把握观点性语句,是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例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粗读会认为作者是在列举生活中咬文嚼字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要注意锤炼语言,但是扣住文末“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一句,我们才明确,“咬文嚼字”不过是手段,“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才是追求的目标。
2.把握材料作用,分析论证方法。文艺随笔在行文中会大量使用恰当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作者为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故意堆砌的,而是为了阐明道理所做的精心安排。材料在运用方式上各不相同,有举例的,也有对比的,还有作铺垫的。文艺随笔正是借助这些丰富的材料及其灵活运用而达到轻松说理。因此,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对把握全文的内容十分重要。例如杨述的《恰到好处》一文中,作者开篇列举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东家之子”的例子就是为了引出“恰到好处”这一话题;采用类比手法列举歌唱家、炼钢工人等生活中的例子,也是为了形象具体地让人感知什么是“恰到好处”。
3.积累辩证知识,领会妙语佳句。文艺随笔所写内容很可能是一家之言,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持一种批判吸收的态度,整体阅读,才可能有所收获。同时,文艺随笔笔调轻松,用语诙谐,常于形象的描写中阐明道理,文中既富理趣又表意含蓄的语句可能会相对多一些。抓住语境,加强对文中形象语句或含蓄语句的理解也就成了文艺随笔阅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例如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在讲完“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后,作者接着说了一句“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这就是有待我们去挖掘的一个表意含蓄的语句。对此,我们只有抓住语境,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