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14:04
洛阳浆面条是洛阳民间的传统面食,也叫“浆饭”。因酸味独特而受到洛阳人的喜爱。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是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也称酸浆)。 做这种浆面条,一要有好的酸浆,二要看厨师的手艺。 制作洛阳浆面条的豆浆以绿豆浆为上品。洛阳城内有专门制作酸浆的作坊。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方可用来煮面条。 做洛阳浆面条时,要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开锅,期间,浆水表层会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筷子或勺子轻轻打浆,至浆沫消失、酸浆变得细腻光滑时(如果这一步操作不好,酸浆会结成细小的颗粒,影响口感),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调料。浆水煮沸时,把面条(以手擀面为佳)下锅,再放入盐、葱、姜、花生、芝麻、黄豆、芹菜等调料(也可以加入芹菜叶、红萝卜丝等),将面条煮熟即可。 食用时,根据的自己的口味放入辣椒、韭花酱味道会更佳。 洛阳浆面条还有一个特点,放凉后重新加热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间有“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浆饭热三遍,金子也不换”、“浆饭热三遍,给个县官也不干”等多种说法。 现在的洛阳城中,火车站、集贸市场、大小街道卖浆面条的随处可见。它的独特风味,给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使一些大饭店也得给它提供上席的机会。 凡是喝过洛阳浆面条的人,提起这味小吃,立时会觉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它虽然是中原面条饭食中的一种,但它那特殊的原料和特殊的做法,使浆面条与普通面条的味道截然不同。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是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水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面浆,所以做浆尤其重要。浆水做得如何,决定浆面条质量的好坏,也说明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80℃的时候,浆水的表层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勺子轻轻打浆,浆沫消失后,浆体就变得细腻光滑,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调料。浆水煮沸时,把面条下锅,勾人面糊,再放入盐、葱、姜、花生、芝麻、黄豆、芹菜、辣椒等调料,这样,浆面条就做成了。因为这种煮面条的方法是在浆水中下面条,所以洛阳人都叫它“浆面条”或“粉浆面条”。 浆面条是洛阳人的家常饭食,也是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在火车站、集贸市场、大小街道的各个餐点,浆面条随处可见。它香气四溢,诱得人们驻足不前,也给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浆面条是河南面条习俗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吃面条的方法。就品种来说,常吃的有汤面条,捞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炯面条、蒸面条、烩面条、拉面条等。从形状上说,有一厘米宽的宽面、窄如韭叶的窄面、细如发丝的龙须面,也有菱形的面叶儿、绵长不规则的面片等。从味道上说,有淡味、咸味、辣味、酸味等。 面条是河南人除馍之外的另一大主食,平时每天至少吃一顿。面条的制作方法,因季节的更替不断变化。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多吃汤面条、拉面条、烩面条,里面放些干菜、酸菜或新鲜青菜。有些地方的人爱吃清水面条,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条汤内搅入面糊,这种带糊的面条,人们俗称为“糊汤面条”。 夏季人们多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或阴阳水(开水掺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荆芥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春秋季人们多吃卤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喜欢用蒜苔和豆角做卤面。因为这些菜是做卤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苦和豆角上市的时候,也是人们吃面条最多的时候,平时三两天里最少要吃一顿卤面。 庄户人家爱吃杂面条,在小麦面中掺些绿豆面,有一种清香的味道。绿豆面条松散不易成团,掺些小麦面就会增加面条的韧性。吃这种面条的时候,汤内常常放些红薯叶、芝麻叶。 中原民间有句俗语,叫“面条擀薄切窄,不怕临时添客”。意思是补面导的时候,把面条擀得薄一些,切得细一些,就是临时来了客人,主人也不会手忙脚乱。多添几碗水,客人的饭就出来了。所以说,人们爱吃面条,不仅仅是面条好吃,省力省时,它与吃米饭吃馍相比较,还是非常节约的。从吃面条这个习俗中,可以看出中原人民勤俭持家、朴实厚道的优秀品质。 中原人爱吃面条,人们常用“一天不吃想得慌”来形容对面条的喜欢程度。到中原旅游的朋友,一定别忘了喝碗洛阳的粉浆面条,过过味道各异的面条瘾。相信这种带有北方麦黍文化特点的饮食习俗,会给大家的旅途生活带来始料不及的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14:04
传说我不太清楚,以前看过,但选浆略知一二,北关郏辱市街的李记浆房,南关以前有一家推车叫卖的,近期不见了,机车工厂也有一家的浆不错。其它的浆味道一般,做出的浆饭不能和这几家的浆做出的浆饭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14:04
很早很早以前,洛河岸边的达洼村有一户贫寒的人家,*二人相依为命。母亲赵氏,年过五十。二十多岁的儿子名叫达绿,小名豆豆。
同村有个俊俏的姑娘,姓江名叫苗条,与豆豆自幼青梅竹马。这姑娘性格开朗,能诗会文。她深知豆豆老诚孝顺,勤劳好学,便将学得的《四书》、《五经》一字不漏地教授于他。
自古以来,男女授受不亲。赵氏见苗条不守闺中的规矩,很是不满,常常*豆豆与苗条断绝来往。有时,赵氏*得紧了,豆豆和苗条无法约会,他们便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石头缝里传递诗文,交流相思之情。
豆豆诗曰:
豆豆终日思苗条,可叹春风来不到。
白日锄禾汗作泪,夜晚成梦月为桥。
情人相隔咫尺近,家母严训千里遥。
孝道钟情两难舍,泪湿衣衫人渐老。
苗条诗曰;
郎君痴情寄苗条,苗条飞泪涌春草。
今生难遂夫妻愿,死做青山比翼鸟!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情书诗文被赵氏发现后,大为恼火,怒骂豆豆:“我半辈子守寡,不想却守了你个忤逆羔!你要再和那个疯闺女来往,就别想再来见我。”说罢回屋里去了。
夜深人静,豆豆满腹悲伤地来到老槐树下,远远听到抽泣之声,近前一看,原来是苗条姑娘闻知豆豆挨训,心想是自己害得他受冤,跑到这里伤心落泪呢。豆豆强忍悲痛,叫了声“苗条”便跑了过去。苗条一惊,抬头看见豆豆,叫了声“豆豆哥……”便忘情地扑过来,一对情人在老槐树下抱头痛哭。他俩既不敢不尽孝道而私奔异地,也不忍心割断爱恋之情,便商定走向人们最不愿去的绝境,共同写下一份遗书,自缢在老槐树下。
天将明,村里有位秀才来到老槐树下读书,见上面吊了两个人,吓了一跳,惊呼一声。瘫坐在地上。闻声赶来了好多人。赵氏也来了,看见儿子吊死树上,差一点气昏过去。围观的人发现了那份遗书,有人拉起秀才让他读一读,秀才含情地念出声来:
母亲大人,听儿敬禀:
儿与苗条,自幼钟情。
可恨人间,不能相容。
天下孝道,无人不敬。
恩爱情深,实难断情。
百思无计,决意轻生。
为情殉身,死而有灵。
思念老母,孤苦伶仃。
豆豆一死,愿化为豆。
苗条为面,伴母终生。
秀才的话音刚落,平地刮起一阵大风,卷起豆豆和苗条的尸体,直送到月球上的广寒宫。赵氏又后悔又痛心,哭喊着跑回家中,发现锅里果然有满满一锅面条,汤里还有不少绿豆。她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抓起勺子敲着锅沿大叫:“达绿啊,我的豆豆!可怜的苗条姑娘啊!”他一下子哭死过去了。
村里人安葬了赵氏。有人又累又饥,看到赵氏家的锅里有面条,要了碗一尝,酸酸的,怪好吃哩!人们说,这面条就是江苗条,这绿豆就是达绿,这酸味就是赵氏后悔伤心的泪水。
达洼村的人,为了纪念豆豆、苗条这对情人,用豆浆做成浆面条应市,一直沿习至今。人们一吃到这酸酸的面条,就会想起豆豆与苗条的恋爱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