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02:38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涡阳!
司马迁《史记》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今涡阳人)。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姓李,又为何称老子呢?据郑玄《礼·曾子问注》曰:老子,寿考者之称。然而古往今来,寿星很多,为什么独李耳称老子?于是,葛玄
(葛洪从祖,治神仙术,见《抱朴子》)则解释说:老子生而皓首,故曰老子。至于老子姓李氏,列仙传(马叙伦案《神仙传》)曰: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老子
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而唐初《艺文类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于天,然生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母到李
树下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神仙传》又说老子“身长八尺八寸,*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
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上述诸说,乃附会之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02:39
是在涡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02:39
老子(前600年[1]—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人)。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老子故里传说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对这一问题,以往无人作专门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即使有少数专家、学者涉足此一问题,也由于史料短缺,记载不详,而且相互矛盾、自相矛盾之处较多,以致聚讼纷纭,众说不一,难以定论,因而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1990年以来,安徽省涡阳县的有识之士,在当地*和*的支持下,为破解这一千古之谜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他们组织了一个精干的班子,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徐州、合肥、南京等10多个城市,查阅和收集了数以千计的文献史料,其中还有日本、收藏的稀有版本。对查阅的史料,他们反复比较,仔细推求,去伪存真,搞清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为确认老子故里找到了一些有力的论据。其次,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比如分成典籍记载、历史沿革、地理方位、河流水系、出生年代、姓氏源流、独特景观、文物考证、道教经典、名人专著等10个专题,逐一研究,互为参证,互为补充,从而使论证工作更全面、更可靠。再次,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把文物考古与史料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文物考古和发掘,他们获得了大量研究老子故里的实物史料,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十分有说服力的。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艰苦努力,他们确认老子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出生在今涡阳县闸北镇太清宫的流星园址。今涡阳县闸北镇天静宫址,古属豫州,春秋时曰相,介于宋、陈两国接壤处,后为楚国兼并。西汉时,属沛。隋唐以来,为亳州辖地。清同治三年(18年)置涡阳县时,从亳州析地十三保为属地,太清宫随之划归涡阳。志载,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称老子庙。盖因桓帝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老子故里建庙立祠,祀奉老子。建庙期间,桓帝曾先后派遣中常侍左悺、管霸来此监修,并命陈相边韶撰老子铭碑。此后,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隋开皇元年(581年),都奉敕修建过,庙的规模渐大。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崇之极,屡加册封,并尊此庙为祖庙,大兴土木,隆重兴建。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太宗贞观六年(627年)、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曾相继于此营建宫阙殿宇,其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不逊于帝王之都。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钦封此宫为太清宫。唐末毁于兵燹,几成废墟。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间奉敕重建,庙貌比唐时有加。翰林学士盛度奉敕撰碑。靖康之乱中,先遭兵劫,后遭火患,宫观面目全非。金代虽屡加修建,与唐宋盛时相比,规模差之甚远。元世祖以来,道教再度兴盛,此宫得之新建,易名天静宫。至顺三年再次大规模敕建,天静宫重现昔日宏观。翰林学士张起严为此撰文立碑,碑文载入多种典籍方志。明正德崇祯年间和清康熙八年均进行过整修。时至乾嘉年间,尚称殿宇弘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清末战乱频仍,殿宇日趋颓废,始有“烧丹灶冷余荒草,问礼堂空剩石牛”之叹。古帝王曾多次圣驾躬临涡水之滨,恭谒老子降诞圣地,以表钦崇。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年)二月,自泰山回驾亳州,来此朝谒,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奉教至笃,先后两次亲谒此宫,其中天宝八年(749年)还上老子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率群臣百官莅临朝竭,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谒毕返京,御制朝竭太清宫颂并序,并颁旨重建。以上足见太清宫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