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03:47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延安安塞区很传统的一种舞蹈,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3。
历史渊源:
据《山海经》记载,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产物,后发展为鼓舞士气、威慑敌人不可缺少的装备。为携带方便,人们就仿其鼓的形状,制作成系在腰间的小鼓。
秦朝以后,安塞一直为历代驻军要地和兵家争战之地。
腰鼓同刀矛、弓箭一样作为作战部队的装备:一遭突袭,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以鼓助威;战事失利,以鼓告急;克敌制胜,以鼓为乐,以示庆贺。随着历史的发展,腰鼓的军事用途渐渐消失,仅为舞蹈、演唱的伴奏乐器。
到了宋代,秧歌和腰鼓十分兴盛,发展成为民间娱乐活动。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新秧歌运动。*文艺的发展,给安塞腰鼓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注入了生机。
当时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服饰进行改造,使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深刻变化,服饰上结束了古代武士风格,“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成为腰鼓表演者的服装特征,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