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1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3:51
流行歌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
今年寒假期间,我校高一年级二单元围绕“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主题,先后对部分青少年和家长及部分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流行歌曲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激励了青少年的成长,又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我们只有对其正确定位,引导其健康发展,克服其弊端和不利影响,就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
流行音乐,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起初,它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传唱,其目的也仅仅是闲时的娱乐而已。后来它逐渐与爵士乐合流,一方面促进了唱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唱片的广泛发行,流行音乐也日渐为人所知、传唱。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在普通民众中广泛流传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中国流歌曲的起步是相当晚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在“*”前和“*”中,由于众所周知的*、社会原因,流行歌曲一直是被禁唱的,是被批判的对象。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的,流行歌曲才逐步起步,但很快在在内地发展起来,而且传播速度相当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20年,流行音乐从兴起、繁荣到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时尚、文化、思想、色彩,直接改变了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态,其影响如水般无处不在。
第一,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通俗性。这是流行歌曲的基本属性。与高雅歌曲和传统民俗歌曲相比,流行歌曲的歌词浅显易懂,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这是流行歌曲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但也有少部分流行歌曲歌词意义隐晦。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音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从专业演唱的角度看,流行歌曲音域较窄,适合未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普通听众演唱,这又促成了“流行音乐”的流行。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
第二,流行歌曲具有大众娱乐性。流行歌曲在大众文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厅、卡拉OK、“练歌房”的兴起,使得流行歌曲越发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在现阶段,人们对流行歌曲的接受主要是娱乐,而非教化。听众所希望获得的更多的则是感官刺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拉OK、音乐磁带、CD、VCD、DVD、SVCD的流行更加强了流行歌曲的娱乐性功能。它用自娱、自我表现的方式替代了充当听众的被动角色。人们在流行歌曲中得到的最主要是“快乐”。一般听众很少对它的内容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优美明快的曲调和浅显动人的歌词中,获得轻松与享受。
第三,流行歌曲的流行是短暂的,具有快速更替性。流行歌曲在时间上流行的周期是很短的。在商业社会中,流行歌曲迅速火爆,又迅速消歇,这正是大众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中,流行歌曲很大程度上投入了商业运行的轨道,它的即时消费性决定了它的流行短暂性。大众文化成为一种文化工业,它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快速的撤下旧产品,推出新产品,不断满足着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需要。大众追逐的是当下的快乐与时尚,因而,许多歌曲便获得了瞬间的辉煌,而又被快速地更替。.
第四,流行歌曲是青年人的歌曲,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时尚歌曲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这是流行歌曲的根本文化属性。流行歌曲属于青少年亚文化,记载着青少年的故事,诉说着青少年的心情,这是与中老年人所喜欢的歌曲截然不同的。青少年往往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家庭生活空间的狭小,不满于家庭观念的守旧、信息的匮乏、交际的贫缺,他们在思索中观望人生、爱情与社会。流行歌曲正是其情感的外化与表达。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往往需要*的表达和柔情的倾诉。而流行歌曲多以爱情为主题,以轻快为歌律,使他们在流行歌曲中获得一种与沉甸甸的生活截然相反的轻松和宣泄后的释然。因而,流行歌曲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并受到青年人的宠爱。
此外,流行音乐的设计与包装也是迎合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需要。
反思流行歌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代社会传媒建构的产物。它将青年人的意识形态集中地以歌曲和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媒介的传播与推广,形成文化消费的时尚,引领青少年的消费,同时也产生时尚的压力,促成新一轮或主观追逐或被动跟风的文化消费。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反映青少年的情感,迎合青少年的需要,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青少年在流行音乐中被表达,在文化消费中被“欺骗”,形成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亚文化”。
因而 流行音乐在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流行歌曲已经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方式。
二、青少年沉迷流行歌曲的原因:
流行歌曲是现代人的音乐,是青年人的音乐。流行歌曲随时尚的风向不断变幻,而喜欢新奇、奔放、刺激的青少年也为流行歌曲鲜明的情感,流畅、新颖的旋律如痴如狂。据调查显示,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而喜欢传统民族歌曲的仅有20.8%,其中有8.7%的人既喜欢流行歌曲、又喜欢传统民族歌曲。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喜欢传统民族歌曲的人。
首先,从本体上看,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需要,这是流行音乐得以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最基本因素。流行歌曲在内容上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词意直露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青少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对爱情的朦胧意识也使他们对“爱情歌曲”怀有特殊的兴趣。流行歌曲的旋律通俗上口,结构短小、简练,易学易记,节奏清晰,单纯而富有变化,这都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流行歌曲大多音域不宽,一般用真声都可以演唱,这也是它受青少年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需要一定演唱技巧才能完成的艺术歌曲,青少年只能听而无法唱。而流行歌曲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感情、施展音乐才能的艺术实践机会,在参与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乐趣。流行歌曲在伴奏上,除了传统乐器的音色外,更多的运用了电声乐器,以产生一些新奇的音效,这对喜爱新奇、希望获得听觉快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也是颇有吸引力的。另外,流行歌曲一般娱乐性较强,这有利于青少年调节紧张的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其次,流行歌曲的流行离不开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接受与认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种歌曲能否流行除了其自身的特点外,大众能否接受,是否在审美趣味方面认同也是很重要。流行歌曲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获得了青少年的审美认同,而这是由青少年的特点所决定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梦幻,他们的神经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生活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异性间的交往使他们产生许多无可名状的情感冲动。另外,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这些都驱使他们要寻求一种情绪来缓解、宣泄和慰藉自己,以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持。而流行歌曲那些贴近青少年生活、沟通青少年心理的词曲,都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需求。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在流行歌曲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诱导和催化作用。“流行”与大众传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乎任何流行的事物都是以传播为前提的。因而,“传播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没有传播,流行便‘流不动’,也‘行不了’”。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意义上是流行的制造工具,不同群体由于年龄和文化的差异,其受传媒影响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而对青少年而言,传媒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它所传播的文化信息便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偏好。调查显示,有70.8%的青少年认为对歌曲的喜欢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最大,来自父母的影响只有20.7%。随着工业社会快速发展而日益发达的各种传媒工具,形成了强大的传媒压力。流行歌曲动用了几乎一切宣传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磁带、光盘等,使其高度传媒化,使得许多受众是先闻其名,后闻其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大众传媒促成了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是大众传媒控制了青少年对音乐的选择。
另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主要内容,从美学角度推动了在青少年中的流行。青少年出于逆反心理和对*社会的反抗,而固守流行歌曲的阵地。他们把面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都呈现于流行歌曲中。同时,流行歌曲也赋予了青少年的群体归属感,他们通过流行歌曲形成了身份认同。从这层意义上说,流行歌曲反映了处于非主流地位的青少年群体对占社会支配地位的权力集团与意识形态的逃避、抵制与反抗。同时,青少年这一群体由于自身的文化趣味和价值取向,而选择了流行歌曲。对青少年而言,高雅歌曲显然太过高深,而“少儿歌曲”又失之于幼稚了。
最后,青少年喜欢流行歌曲除了自己主动的追逐以满足个人需求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从众的需要。流行歌曲的传播构建了一种文化氛围,流行歌曲成为群体成员联系的纽带。为了让自己适应这种文化氛围,不破坏群体的内聚力以及审美态度和行为方式,一部分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好恶深藏于心,在表面上显示出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这是一种假象,是一种从众的需要,是为了获得群体归属感、稳定感与安全感。
流行歌曲已不仅仅作为一种音乐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一种青少年生存、成长的文化氛围。这已经超出了主观选择的范围,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不管是否喜欢,流行歌曲总是萦绕在身边。流行歌曲已融入青少年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方式。因而,部分青少年沉迷于流行歌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孤僻心里,必须引起重视。
三、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着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因此,意图消弭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视其影响又是自欺欺人,无异于放任自流。我们应正视流行歌曲的社会影响,并分清其正负功能与利弊。部分流行歌曲在商业社会的发展中,正日益偏离其艺术的本性,而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则影响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其一,流行歌曲的商品化、传媒化,消解了其艺术性。前文已经提及,流行歌曲是商品社会的“产品”,是传播媒介包装宣传的结果。过度的商品化与传媒化,削弱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导致许多流行歌曲自身质量的低劣。流行歌曲的包装也渐渐远离了音乐本身,高度的外化抽取了歌曲本身的内容,本质精神被肤浅化、表象化了。流行歌曲正在消蚀音乐艺术的精神价值,消解艺术的本性,这对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二,许多流行歌曲给人一种媚俗的感觉,这也背离了歌曲本性。流行歌曲为了商业利润对文化消费者曲意逢迎,丧失了艺术的性。歌曲的制造者的品位与欣赏水平应远高于普通大众,他们应运用流行音乐引导大众的品位与欣赏趣味,而非相反。过度的商业化扭曲了社会文化的导向。
其三,一些流行歌曲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的审美价值,这些歌曲的传播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成长。许多流行歌曲的情感过腻,由于情感浓度过大反而有失真实感,也造成了情感的扭曲,导致人在自身的解脱中陷入了新的困境。尽管流行歌曲中出现了许多诸如“人生”、“爱”、“痛苦”等词语,但它们已失去了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流行歌曲精神的超越性正被快乐原则所消解。一些格调低下的流行歌曲使个人陷入哀怨缠绵、多愁善感的狭窄天地,导致思想消沉、学业荒废。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四,外来流行歌曲还悄然侵蚀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内地流行歌曲很多是从国外、港台流传过来的,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流行歌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因而在词曲上都必然烙上这一社会形态的印迹,它们在青少年中传播时,自然会起到一种引导示范作用。
另外,流行歌曲的娱乐性也日益消解人们关注的焦点,使青少年忘却了社会责任感。青少年不喜欢听高雅歌曲,而事实上高雅歌曲更具有使命感,能给人以深层意义的启迪。它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要远甚于流行歌曲。流行歌曲越来越肤浅,使得青少年也越来越肤浅。追求即时行乐,这不利于青少年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成长有一个过程。在小的时候,一方面要学习,听流行歌曲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的意识与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流行音乐的误导。
对策:
首先,*社会应该在认识上明确流行歌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主观需求。一种歌曲形式能够在大众中流行起来,表明他们至少在某个方面表现了时代情绪,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流行歌曲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流行歌曲还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表征。它以流行方式存在,这样一种传播方式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传播手段的网络化与文化生产的工业化,带来了当代文化生产的飞跃,促进了当代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流行歌曲是一种时代的歌曲,是青少年的歌曲,*社会应予以尊重与宽容。流行歌曲由于自身的特点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同时,流行歌曲也是青少年青春的表现形式。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是从青少年走向成年。因此,*社会应该对青少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对于流行歌曲,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而禁止青少年去听去唱。梁晓声说过,年轻人对流行歌曲的崇拜是“艺术的性早熟”。这种热情是一种本能,想按是按不住的,倒不如任其自然,顺势引导。
再次,尊重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选择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加强引导。青少年选择了流行歌曲,*社会应加以尊重,而不能强迫他们去听“*歌曲”。但选择怎样的流行歌曲,*社会应进行指导。流行歌曲良莠不齐,在中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另外,社会传媒也应不断推出优秀的流行歌曲,形成良好的*导向。
另外,*社会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对优秀歌曲的兴趣,并将其内化为自发的审美需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选择很多流行歌曲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校音乐教学和大众传播媒介要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群体常常处于一种高雅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所形成的艺术氛围中,同时对青少年对优秀歌曲的审美兴趣加以赞扬和鼓励,使青少年形成对优秀文化自愿的审美需求,真正内化为一种没有外在压力、出自内心的需求。
最后,社会文化部门还应该对那些侵蚀青少年价值观,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流行歌曲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除青少年受其不良影响的可能。宣传问好部门要严格监管,严格控制,不让那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流进社会,进入青少年的生活中。社会公众传媒要提高鉴别力,弘扬优秀文化,使青少年能欣赏到真正优秀的流行歌曲。
只有社会方方面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正确引导,流行歌曲一定会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弊端,在当代社会绽放出光彩,释放出魅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