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解释现代企业中健康,安全,环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5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2:21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 Hea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危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集中体现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

由于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的管理在原则、过程和效果上相似,且三者在实际生产中联系紧密,加之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间的相容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就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型体系———HSE体系,通过HSE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可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以实现节约、清洁和安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 HSE的产生与发展

1.1 HSE是利润与责任博弈均衡的共赢产物HSE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企业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实践。

1929年,海因里希发表了《工业事故预防》,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生的多起重大安全及环境事故,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的联合碳化公司毒气泄漏、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1988年的英国北海油田火灾等特大事故,深深触动了整个西方社会,进而对HSE的产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包括了对人、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涵盖了对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以及对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周边环境负责。传统观念中的责任是成本的代名词,承担社会责任往往被认为与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相悖,追求安全环保则意味着付出成本的代价。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生的数起特大事故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生态毁坏、高额赔偿、刑事责任以及企业形象严重受损等一系列恶果,伴随同期西方*思想的兴起,环保、劳工权益法案的不断介入,使得企业、保险公司以及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在法律、伦理和公益等方面须承担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国外企业率先意识到: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尊重的雇主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样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需求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HSE便是这对矛盾博弈均衡的共赢产物,进而被赋予了维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HSE体系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1.2 HSE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伴随HSE体系的产生,国外逐渐兴起自愿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年度报告,这就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更加透明和规范。据毕马威(KPMG)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显示,1998~2008年,G250中发布CSR报告的企业逐年增加,CSR报告的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也更为关注以HSE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实践过程与表现。

国内的CSR报告始于1999年的壳牌(中国),截至2008年底,国内共有超过150家企业发布了CSR报告,其中中远集团2007可持续发展报告荣获GRI最高级A+,成为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2007年12月,国家电网发布了第1份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南》,标志着我国企业CSR运动进入理念与管理实践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1.3 HSE在国外的发展

1974年,石油公司国际协会成立了勘探开*坛(E&PForum)专题工作组,专门从事HSE管理体系的开发工作。1984年,壳牌公司引进了杜邦的安全管理模式,并结合石化行业的特点,提出强化安全管理的构想与方法,逐步形成壳牌企业内部完整的HSE管理体系,并于1991年在荷兰海牙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安全环保会议上正式提出HSE体系的概念。此后HSE体系逐渐由壳牌企业规章转变成行业统一规则。

HSE体系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其在PDCA循环下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壳牌HSE体系的核心部分为危害与影响管理(HEMP,Hazards & Effects Management Process),作为深度的风险评估,HEMP要求建立详细的档案文件来描述将风险降至最小化的过程与措施,采用4步法进行评估,首先是识别物质或行为中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矩阵法来评估潜在风险,第3、4步则分别用以确定事故预控和补救措施的可行性[1]。

随着HSE体系在石化行业的成功实践,其在矿山、制造和建筑等各个行业也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自2005年起启动了HSE建设性提案程序(HSEProctive Ideas Program),以激励员工、承包商积极参与健康、安全、环境与社区(HSEC)建议,就设备、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等方面共接纳并推广实施了超过180条HSE建议,在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国际金融组织(IFC)于2007年4月正式颁布了《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为全球冶金、化工、矿产等工业企业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过程制订了详细的HSE指导准则,供世行贷款成员国及其他组织参考使用,其中也包括《大型钢铁厂的HSE指南》。

1.4 HSE在国内的发展

HSE这一名词在国内最初见于1990年壳牌公司总包的江苏盐城油气勘探项目,与其在国外发展历程相似的是,HSE的实施源起中石油在进入国际市场后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在思想、文化、组织和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强烈冲突,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中国企业须适应国际法则的一种被动行为,但正是这种对规则的逐步适应和理解,促进了中国企业更为规范、自信地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特大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HSE体系也因其在石化业的表现受到国家主管部门及更多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在煤矿、建筑、冶金等高危行业的推广,对有效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首届中国企业HSE管理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就有效安全原则、公司管理体系的整合以及在中国推动建立新的安全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对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HSE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

2 国内现行的HSE实施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风险加剧的压力,众多国内企业积极开展了HSE体系认证工作,在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一种舶来的管理体系,HSE在国内的实施始终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制约着体系的有效运行。

2.1 领导的HSE承诺

领导承诺是HSE实行思想的核心,也是HSE顺利实施的原动力。尽管在很多企业的HSE体系文件中,公司最高领导均做了明确的承诺,确立了“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往往缺乏认真兑现的态度,这是HSE不能有效运作的首要原因。究其根本,在当前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领导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原则缺乏深刻的理解,仍未建立起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均衡发展的绩效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持续扩展,任何一家企业在投资、生产及其他领域都将置身于愈加混沌的市场风险中。HSE体系的核心理念正是风险管理的体现,这就为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乃至规避风险指明了一条道路,但同时也要求企业领导从战略的高度理解HSE,理解环境经营,并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履行HSE承诺,以给企业发展带来最有力的保障和动力。

2.2 HSE意识与理念

HSE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与员工利益相关的企业责任是能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以及相应的培训。但国内企业的不少员工则视其为一种加强型管理,对HSE体系的制度措施存有抵触情绪,没有认识到HSE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对企业的约束作用。员工的消极应对是造成国内企业HSE实施困难的重要原因。

HSE是一种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会引导员工和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这样的员工才会自觉去贯彻管理制度[3]。然而HSE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靠的是企业的引导,培训是让员工理解的途径,从被动的“要我安全环保”转为主动的“我要安全环保”。培训应根据所从事行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工程类企业为例,培训的重点就应将HSE的理念融入策划设计阶段,对项目源头进行风险控制,以实现项目的本质安全、本质环保。

2.3 HSE体系的整合与运行

国内众多企业通过了HSE体系的认证,但整合后的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体系文件内容上的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

很多企业的HSE体系文件是从外部引入,为符合HSE体系编制规范要求而设置,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力求面面俱到,往往与企业的行业特点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因此造成文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运行中也就流于书面记录形式。此外,部分企业的整合体系仅仅是职业安全健康体系(OHSAS18000)与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的简单累加,实际中2套体系依旧运行,并未体现出整合后管理成本降低、资源优化、优势互补的预期目的,也就失去了HSE一体化的意义。

体系文件用于陈述“做”的问题,对“为什么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怎么改”的清晰描述是HSE体系顺利执行的先决条件。因此体系的整合应综合考虑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相同/异的标准要求和特点,根据相关方的需求,对企业活动中关键、重要和特殊过程的风险

进行识别控制,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方案和流程。以工程类企业为例,根据过程控制抓重要、关键和特殊的原则,HSE体系文件应重点放在策划设计这一关键过程展开,制定详细的设计HSE管理文件,以识别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按照简单的流程知道如何就安全、环保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如参与国外项目的设计,体系文件中则需彰显出过程控制的特殊性,对国际惯例和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乃至该国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作详细的识别要求,以预先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降低海外项目的风险。

2.4 HSE管理的执行能力

HSE人员的素质是衡量企业HSE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除具备相应的安全、环保技术,熟悉国内外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外,还需掌握系统工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国外企业通常都设有的HSE部门,直接对最高领导负责,部门主管则负责本部门的HSE事务,并受公司HSE部门的监督。HSE作为职能监察部门,参与企业所有活动的风险调查、评估、管理培训和审计工作。HSE部门人员较少,但基本都具有相应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安全、环境或法律类专业的高学历背景,通常被称作HSE专员。与外企HSE部门相对应的是国内企业逐级设立的安全环保部(处、科),按着专业分工分别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有时还会细化到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安保部门,各部门自成体系,运行。HSE从业人员较多,高学历不多,管理水平不齐,因此在HSE执行能力上与外企有着较大差距。以安全管理人员为例,通常被称作安全员,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安全监管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现场经验,但由于学历和地位较低,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受到多方*。国内传统的安全环保观念与国际现行的HSE理念的差距,是导致企业HSE管理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HSE管理所需人力资源,尤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HSE工作的基础。同时,对于HSE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是提高企业HSE整体水平的重要方式,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着眼于国内外安全环保方面的先进思想、技术和实践经验,使其能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有效的HSE管理。

3 结论

(1)HSE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最大化本质需求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在现代企业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为HSE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优秀的HSE表现则为企业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HSE均衡了企业及其活动过程中相关方(客户、员工和社会环境)的利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节约、清洁、安全”的本质要求。

(2)HSE作为一种风险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这为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风险指明了道路,同时对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HSE作为一种舶来型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实践尚不成熟,国内企业的HSE管理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通过对HSE意识和理念的有效宣贯,促进HSE与企业行业特点的结合,将有助于国内企业HSE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