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1:45
不太了解,不过,罗马人在当时是堪称最完备的国家*,
对于李锡尼法的提出和通过的动机,还有争议,但它的实际效果立刻就展示出来了:
公元前367年---通过李锡尼法 公元前366年---第一位平民执政官诞生 公元前356年---第一位平民*官诞生 公元前351年---第一位平民财务官上任 公元前332年---第一位平民法务官当选 公元前322年---通过禁止剥夺无力还债的债务人的人身自由 平民渐渐进入政界,同时这也是既存势力将新生力量吸收融合的过程。罗马的政权与雅典的一样,是两极构造的。但在雅典,民主派和寡头派这两极是交替掌权的,每次交换都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既使没有动用陶片放逐法将政敌驱逐出境,往往也使许多人才随着政权的交替而被赶出权力的中枢。这无疑是人才的浪费。
而罗马的包容方式就不会有这样的缺点,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哪一派的都会渐渐被吸收到中心,就是说,罗马的*有利于充分有效地使用人才资源。这一点很是值得我们这些看惯了权力斗争的中国人深思的。
当然,罗马的制度也有缺点。首先,由贵族和一部分的上层平民掌权的罗马*仍然是寡头*,平民在重要官职的任期后有可能进入元老院,使得平民*的平民色彩大为降低,其监督的机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弱。
其次,由贵族和一部分的上层平民掌权的罗马*仍然是寡头*,这样被统治的大多数中又会有新的反对势力诞生。对此罗马需要时刻注意,丝毫不能放松对新势力的吸收包容。不过,至少此后??00年间,这种吸收包容的方式一直有效的发挥着作用。
做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不会否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都愿意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过,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那意见可就从来没有一致过。历史不就是一部记载了为了同样的目的却总是无法在方法上取得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记录吗!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因为相同目的实现手段而年复一年的产生对立呢?手段,粗分一下大概有两种吧。
第一种不妨称之为「*优先」派。这一派的人强调主权在民,主张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利益。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虽然还没有主权在民这种*,但都具有一般市民是共同体的主要支柱的特性,所以,如何看待尊重*,对当时的人们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另一种可称之为「公益致上」派。这一派的人认为国家利益应该是第一优先事项,而尊重*不一定会导致国家利益的向上。
有人说如果说前者的人属于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话,那后者的人则是相信性恶的了。
美国的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就继承了这两种传统,民主党可以叫做「*优先党」,而共和党则可叫做「公益致上党」。罗马的共和制的共和二字,其实拉丁文原意便是重视公益的意思。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共和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
在当时的罗马,「*优先」派被称为民众派,「公益致上」派被称为贵族派。贵族一词在最初指的是血缘上的,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优秀的人,也就是精英的意思了。因此,民众派认为民主政是进步的优秀的*,而贵族派则认为寡头政更适合国家的发展。
话是这样简单的讲了,但现实却远没有这样简单明快。
人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他们准确地预见未来,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不过仅仅可以预见未来,最多也只是有远见的学者。想要将自己所预见的所理解的付诸行动,那得有权。不是好象有谁讲过「没有武器的预言者自灭」吗。以前,特洛伊的一位公主卡桑德拉就曾预言特洛伊会被希腊灭亡,并劝特洛伊人采取预防对策,但没人将她的话当回事。现在在欧洲,对于那些相信只要耐心劝说便会使别人接受的人,便称之为卡桑德拉。
既然取得权力成了先决条件,如何取得权力便要求当事人有敏锐的洞察时代潮流的能力。时代的潮流向着民众派,便去成为民众派的领袖;若是在民众派四下碰壁的时代,那就去做寡头派的领袖。对于那些目光短浅的政客来讲,权力是追求的目的。对于有先见之明的人来讲,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公元前四世纪中页以后,随着希腊民主制的崩溃,历史潮流渐渐远离民主,转向了由少数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执政的寡头*,或是像马其顿那样的王制。不过,罗马人不喜欢王制。这就决定了罗马*的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