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誉之白起:粟裕为何没有评上元帅(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6:55

但是我们说人是很复杂的。像我在这里长篇大论分析毛对粟的使用,也难说不是究于一隅。历史上确实有毛要直接拿掉陈毅,让粟当名正言顺的华野一号首长的事情。于是有粟裕二辞司令的佳话。我们又确实看到毛对粟裕军事才能的几次最高褒奖。应该说,毛对粟裕的这种复杂心理主要取决于他对于时势的具体判断。越是涉及关乎存亡的大事,毛对粟裕的*就越少。用他的话说,叫突出主要矛盾。当主要矛盾过去之后,次要矛盾就上升到主要矛盾了。而抗美援朝这是中国第一次与美国人真刀真*的干,从军事上已经上升到当时最突出的矛盾。故必须集全军最强的力量(志愿军由五大野战军精锐组成),选最强的大将挂帅出征。徐向前有病;刘伯承的军事思想一直与*有抵触;战争中指挥真正的大兵团作战的只有粟裕林彪二人,彭德怀在西北是偏师,还不算。故帅位首先为粟林而留。此时,林彪逐渐表露出了他的不足:在战争这样一个新的年代,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不如粟裕。这时的我军装备比平型关、长征时都要好得多,我军装备的好转、力量的增强,势必引起作战形式的变化,相应地出现作战思想的变化。林彪在旧时代里有过平型关大捷,但在新时代里表现明显不及粟裕优秀。这也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道理。论年龄,粟裕还大林彪几个月,但粟裕作为后起之秀,思考的能力高过林彪,对新的战争类型也体现出了更好的适应性。真正让*下定决心一旦有战事则首选粟而非林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这两大战役,上文已数次提到。作为二名帅才,他们的军事才能在这二场大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屡受批评,而这时却是二打一;粟裕在淮海战役后受到了*的表扬,而战场形势是60万对80万。粟裕以36万兵力歼敌44万人,而林彪以70万兵力歼敌47万人。这令林彪的军事才能相形见拙。使毛对二人的才能高低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东北,固然可以靠苏联的帮助,加上蒋介石对东北战略地位的低估,从而实现敌弱我强这样一个态势;但在朝鲜,虽然苏联大量供应我军武器,甚至还秘密派出飞机直接参战。但苏联根本不可能帮我们帮到敌弱我强的地步,就连势均力敌都实现不了。所以面对美帝国主义,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此战役威慑战略极为凑效,但从军事角度上来看,只怕聂荣臻陈毅邓政委打都没问题)是缺乏借鉴性的。*极为渴望像淮海战役歼灭*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当然,假如东北虽然敌弱我强,但林彪打得特别漂亮,那也是可以的。可是,林彪偏偏打得不漂亮。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我军近半年没打上一个大的仗。当时关内正打得热火朝天了,关外却静悄悄的。在二打一的情况下,还出现如此犹豫不决的情况,*开始怀疑林彪的军事才能。当年去东北,他派出的是自己最宠爱、且是自己心目中最优秀的将领林彪。但最终发现林彪并非最优秀。*的这一心理在东北边防军的司令部组成上直接体现为任命粟裕而不是林彪为司令员。然而,粟在战争期间6次负伤,淮海战役最紧张期间曾七天七夜未睡,患了严重的美尼尔综合症,50年下半年一直在青岛养病,因此未曾赴任。后来*决定出兵朝鲜,时间紧迫,不得不换将,这时林彪也请了病假,毛才最终决定由主战的彭德怀挂帅。现在有人假定,林彪若亲率以四野精锐为骨干的援朝军作战,将比彭德怀打得还漂亮。四野不少将领私下就有这样的看法。应该说,他们既在林彪的手下干过,又在彭德怀手下打过仗,其观点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又有人说,粟裕其时正当军事才华喷薄的关口,他若入朝不知道打得怎样漂亮。而且,如果粟裕打了抗美援朝,或是先前攻台得遂,或是二者都成功,那么55年将帅评定时,他的元帅**想不给都不行,而且就是他自己想辞也辞不掉。如果这么大的战功都列不了帅,则帅之为帅,意义何在?不说军心首先不服,民心都不服。然而,还是那句老话: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未完待续)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