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揭阳:文旅发展广聚人气 千年古邑再谱华章

2024-11-27 来源:易榕旅网

揭阳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秦汉之际,揭阳已设县立城,管辖广袤的粤东地区,是广东东部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揭阳古城自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建城以来,一直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宋、元、明、清等各个时代的积淀和发展后,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性格与风貌。

在这座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邑中,拥有着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揭阳大力推进古城发展,不断保护好、完善好、利用好古城文旅资源,在保护古城的过程中赓续城市文脉、激发文旅活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揭阳古城,在古城中与文化场所面对面,“沉浸式”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最接地气的古城氛围,体验独具特色的揭阳文化。

古城邑、新繁荣,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

揭阳古城地处榕江中下游,榕江南、北河缓缓而来,如玉带环抱。天然形成的地理风貌状若葫芦,故揭阳古城被古人称为“浮水葫芦”;又因该区域溪河纵横,池塘星罗棋布,众多河汊和池塘如莲花上的叶脉和露珠一般,所以揭阳古城又有“水上莲花”之称。

揭阳自秦朝开始置县,千年间几易地名、辖区,但“浮水葫芦”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历代逃避战乱的中原士民提供庇护之所。直至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在复置县两年之后,揭阳县署移治于“葫芦嘴”“莲花心”附近的玉窖村,逐渐形成了当前揭阳古城的最初模样。

自南宋时期县城落地之后,当地经济、文化迅速兴起。南宋绍兴十年兴建揭阳学宫,同年,始建揭阳城隍庙与双峰寺。在诗人杨万里的诗中,揭阳已是“风物冠南方”的所在。

明清时期,揭阳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揭阳古城内开始修建大量府第祠宇,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明清一条街”民居建筑群、东门郭民居建筑群、“陈泰兴”族居建筑群等建筑群也在此时颇具规模。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发展悠久的水运系统,揭阳向来是潮汕地区的货物集散地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开放,民国时期的揭阳古城更成为了一个地方的贸易中心,中山路、打铜街上,融合了中西风格的骑楼开始沿街兴建,形成了商业贸易的重要场所,见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繁荣的商业历史。

如今进入古城,仿佛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穿越进贤门,犹如穿过时光,迈进昔日的天地——抚摸斑驳的元明城墙,历史的脉搏便在指尖跃动;揭阳学宫中,城市流传了数百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丁日昌纪念馆内,百年古韵风华和爱国名臣的精神风骨仍浸润后人;骑楼街上,昔日的繁荣模样跃然眼底,在当下不断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

长期以来,揭阳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赓续城市千年文脉,保护并有效利用揭阳古城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解决老城区民生问题,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重保护、促传承,百年建筑焕发新荣光

谈到揭阳古城,无法绕开的一定是以揭阳学宫、丁氏光禄公祠、进贤门等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市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科科长郑晓珊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揭阳深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

在当地主管部门的系列努力下,榕城进贤门完成了抢险加固和用电线路改造,揭阳学宫、丁氏光禄公祠被有序保护修缮。

如何跨越时空,更好地传承赓续揭阳古城所蕴含的城市历史文脉?揭阳市打出了一套历史与现代结合的组合拳。

以揭阳学宫为例,它距今已有880多年的历史,历经多次重修重建,现存主要建筑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时的遗构,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

揭阳市文化文物管理中心主任黄敏介绍,揭阳学宫除了古建筑群拥有独特价值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外,也逐渐成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平台载体。“揭阳学宫近年来定期或不定期会举行专题展览,经典诵读、读书分享会、国学课堂、诗会、开笔礼等活动,参与的群众热情都特别高。”黄敏说,揭阳学宫曾上线了“云游学宫”,市民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学宫全景,并通过语音讲解,全方位加深对揭阳学宫的了解。

此外,揭阳学宫还是一个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与廉政教育基地于一身的“红色景点”。近年来,揭阳对揭阳学宫“大哉孔子展厅”“周恩来在揭阳展厅”等进行提升改造,运用光电玻璃、雕塑、油画、多媒体互动等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展览内涵和体验感,增设游客服务中心、学宫粤书吧、学宫主题邮局等,全面更新宫灯、标识牌,推出语音导览和免费讲解服务,还通过招募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文明引导、游览讲解、秩序维护等服务帮助。2023年,揭阳学宫游客数量超35万人次,今年截至10月中旬,游客数量超55万人次。

兴文旅、聚人气,千年古城注入新活力

今年5月18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揭阳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暨丁日昌纪念馆开馆试运行仪式在丁氏光禄公祠举行。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丁氏光禄公祠为馆址的丁日昌纪念馆在当日开馆试运行。

据介绍,丁氏光禄公祠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保存的旧居,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开工修缮,耗资2000万元。近年来,揭阳市全力以赴抓好丁氏光禄公祠活化利用工作。该纪念馆设置八个独立展区,通过丁日昌相关的文物文献作品、书画雕塑作品、影像及数字互动多媒体手段,综合叙事,深入浅出地展现丁日昌作为卓越的政治家,为自强事业付出的毕生精力,引导观众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革新精神,激励人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此外,揭阳依托丁日昌纪念馆开馆的契机,举办看非遗技艺展示体验、“丁日昌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丁府文化集市、“书香揭阳”大讲堂、潮剧展示、小讲解员走进丁日昌纪念馆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有效推动优秀精神文明的发展。

丁日昌纪念馆开馆运行,百年建筑焕发新生,正是揭阳发展文旅、活化古城的一个生动写照。揭阳移动大数据显示,仅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揭阳古城便累计吸引游客超55.73万人次。数据的背后,得益于揭阳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推出文物活化利用系列品牌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到揭阳古城赏非遗、逛古城、品书香,感受千年古邑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最近三年来,揭阳古城内举办了“开笔礼”“书香揭阳”大讲堂、文化展览等公益活动、民俗活动多达数百场次:中秋诗词会、“千载书香润古城”专题汇演、“揭阳美 美揭阳”原创歌曲音乐会、金声玉振迎新年古琴音乐会等专题文化活动在揭阳学宫为群众、游客奉献文化盛宴;读书分享系列活动、茶文化品鉴会、“出花园·上书斋·丁府里”民俗活动、“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在丁日昌纪念馆如期上演;“进贤故事会”、灯谜竞猜等传统文化活动在进贤门定期举办……多方位、多层次的文旅活动,让古城及文物单位“活”了起来。

近日记者在揭阳古城内发现,中山路骑楼街区域,其中一排临街商铺遮了围挡,工人们正抢抓工期完成修缮项目。

据榕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林亮平介绍,连日来,当地对骑楼街区域内的思贤路西段近300米沿街商户进行沿街立面修缮、部分楼盘加固建设等修缮保护工作,既消除房屋原外立面老旧带来的安全隐患,又提高系列建筑的观感,让该区域更具古朴、典雅的氛围。

“修缮完成后,将有利于古城吸引特色商店、餐厅、咖啡馆等入驻,丰富街道的商业氛围,促进商业业态的发展。”林亮平表示。

接下来,揭阳将持续善用古城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继续做好古城旅游布局和线路策划,推动古城业态植入,引进饮食文化、茶文化、玉文化、书画文化等地域特色明显的业态,发展文化创意、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场景等新业态,增强古城特色,让千年古邑在当今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曾柯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