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品头论足,没有挑剔,没有说三道四,春晚就难以进步,就难以越办越好。纵观今年的春晚,虽然老百姓的期盼有增无减,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敢苟同。我们甚至怀疑,春晚这道大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春晚对老百姓来说,要的是喜庆、吉祥、欢快和热闹,可如今的春晚,快要成为奢侈、浪费的代名词了。一定的场景、灯光、舞台效果,以及演艺人员的服饰变化,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但是,春晚毕竟不是大片,视觉效果的好坏,更多的还在于节目的好差,在于能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给观众带来享受。很显然,如今的春晚,对场景、灯光以及演艺人员服饰的要求,已经超过了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几万元、几十万元一套的演艺服饰,穿一次就“收藏”,向观众传递着什么?对一个正在崇尚节约的社会又意味着什么?这些所谓的春晚服饰,其“收藏”的价值在哪呢?除了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叫奢侈、浪费,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春晚难道要成为奢侈、浪费的代名词吗?
春晚所以成为老百姓每年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的一道除夕大餐,就在于过去的春晚一直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从相声、小品到歌曲、舞蹈,从戏曲、情景剧到魔术、杂技,很多内容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就象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演员的表演,也是那么的朴素、那么的真实,但是,今年的春晚,却很难看到、听到这样的节目,更多的是在做节目、造节目、编节目,演员演得很累,观众看得听得也很累。不然,“小虎队”重登“春晚”,也不会引起这样的轰动。
春晚除了给观众带来欢快、热闹之外,还必须通过这道文化大餐,弘扬时代主旋律,表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然而,今年的春晚,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的因子。众所周知,去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在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整个春晚,却看不到这方面的因子,除了几句生硬的克服金融危机的话之外,从节目内容中根本找不到这方面的内容。我们要问的是,春晚节目组有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呢?有没有组织创作人员、演艺人员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和创作呢?
歌曲历来是春晚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创作旋律优美、内容健康、观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也是春晚能够被百姓所接受的重点之一。今年的春晚,虽然演唱部分分量很重,占的比例很大,但是,能够给人充分享受的歌曲却不多。特别是宋祖英演唱的春晚主题歌,实在缺少美感。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春晚的主题歌,都由宋祖英来承包,但是,却似乎没有一首能够流行开来,我们不禁要问,春晚的主题歌是因人而设还是因节目而设?
对春晚来说,生命力根本不在于有多少高科技的场景、造型,也不在于演员的服饰有多么昂贵、时尚,而在于能否与生活十分贴近,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脱离生活、脱离时代脉搏的春晚是无法与老百姓产生共鸣、与时代产生互动的。如今的很多演艺人员、创作人员,都忙于赚钱去了,很少有人对春晚的演、创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更不要说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寻找题材了。也正因为这样,春晚的节目,绝大多数都给人以“临时抱佛脚”的感觉,缺少生活的滋味,缺少生活的元素。不仅如此,组办方为了把春晚办成一部赚钱的机器,还在节目中植入了那么多的广告,也让人进一步感到,春晚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了。
一个被功利所绑架的春晚,还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呢?还如何成为百姓的除夕大餐呢?笔者要说的是,春晚不是贵族的艺术,而是草根的文化。
所以,春晚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摆在央视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