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拟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2020-03-20 来源:易榕旅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形式;是将以理论知识学习和素养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经验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从院校拓展到企业,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与社会,实现了学生能力素养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此许多职业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渠道、教师与师傅双向交流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与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等中职学校立足自身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现代学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更务实、更健康的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办学环境

  一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倾斜,并给予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或者专项资金补助,补偿企业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__年河南省批准了学校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20__年河南省批准学校开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方案,省财政提供专项资金,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二是校企双方要加强岗位安全意识教育,要求企业应支付学生合理劳动报酬,并为实习生购买“责任保险”,切实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权益。三是在政府引导和监管下,开展PPP合作机制的探索与试点工作,促进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办学体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河南省按照产权制度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探索多元体制办学形式,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体制改革;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鼓励和支持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改革。

  依行业办专业,建专业馈行业

  学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业,服务行业”为原则,和中铁电化局设计院、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北京通号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电务段等多家企业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积极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建设集铁道信号、铁道通信技术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等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演练场;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中国铁路通号总公司等单位加强合作,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学校专业实训的需要,充实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同时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地区,为企业、其他院校学生提供培训服务。

  二、现代学徒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根据教育部20__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积极开始试点,推行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联合招生方式、教学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入选全国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正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稳步推进实施,逐步完善“基础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质培养体系、“过程考核+德育学分+职业认证”的人才评价体系、“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多元评价”的创新机制

  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项目试点领导小组,分设秘书处、理论研究团队、实践探索团队(通信、信号、供电三个专业团队);合作企业相应成立项目办公室,分设技术小组、协调小组、指导委员会。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五个育人环节。一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共同研讨实训方法与实训项目,三是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四是共同做好“双元”(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学生招生与就业,使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

  学校联合企业在20__ 级学生中共同组建3 个铁道信号专业、2 个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2个铁道通信专业学徒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同步实施“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学团队教学,并为学徒制班级配备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德育教师;另外引入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通信、信号、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评价和反馈。

  “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的立体培养

  1.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组织专家编写校编教材《岗前教育教程》,开展辩论赛、演讲赛、歌手赛、才艺赛、体育赛,“法律讲堂”“道德讲堂”“模拟应聘”与“企业文化周”,举办爱心社。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引导学生平稳进入社会,解除困惑,树立信心,快速实现角色转换,缩短上岗后的磨合期,全方位融入企业团队;三是引导学生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特点,介绍薪酬、劳动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内容,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四是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2.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课程开发标准,建立“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制度,采用“师带徒”模式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以岗位需求为引导,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方式,促进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

  “寓学于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1.针对在校学生工学结合

  如第一学年的每学期用两个月开展校内实训,获得基本实践技能;第二学年的每学期用两个月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获得专业技能,在校期间假期还可进行专项技能实践的教学形式。如,学校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中铁建“十四局通信班”,中铁建“十四局供电班”,校企双方本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则,采用该模式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

  2.针对企业职工的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用工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专业技能需求,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如,学校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一公司合作的“一公司信号班”、中国中铁的的“三公司信号班”就是针对企业职工再学习、再教育而开办的职工班等。

  “校企共育,权责共担”的订单培养

  学校按企业“订单”要求招生,由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按企业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培养,职业院校依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企业“私人定制”专业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体化。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的“济南通号班”“天津通号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订单模式培养学生。在“订单培养”实施过程中,企业和职业院校要实现两个“双向对接”:一是素质教育、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做到“产销对路”;二是学生与员工角色的对接,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创设企业环境、企业管理的方式,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服从企业决策的员工意识。“订单模式”培养的人才不仅为学校赢得声誉,更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平台对接

  大赛是竞技场,也是风向标。学校在铁道信号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全国铁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得各专业一、二等奖。竞赛深化了与行业更紧密的合作,多项竞赛都有知名企业参与,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互动,便于研讨、开展专业建设;比赛内容与产业发展、行业标准融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的改革创新[4],引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塑造“技能改变命运,大赛点亮人生”的价值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