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优秀

2020-05-01 来源:易榕旅网

  在活动中,我们本着“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观摩结合、反思与实践结合”原则,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式教研为我们活动的主要形式,形成了“研讨——上课——说课、评课——再次修改教案”的教研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研活动主题化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但是以往的教研无中心、无主题,交流的范围空而大,不能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如:宜山镇二小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专题研讨;云岩小学的“走进真实课堂、感受教师激情”的专题研讨;宜山镇三小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的专题研讨……。从而使每次共同体活动都能真正组织引导老师有效地、集中精力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们在相互交流切磋中资源共享、彼此支持、共同提高,形成互助团队,避免独自为阵、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互评活动多向化

  教学互评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评议和交流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我们采用“圆桌式”的互评方式:先让点评教师向执教教师询问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执行感受,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然后让其他参评教师谈想法。这样,在自评、他评等多向交流、评价中,实现评价多方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反思活动延续化

  “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不动”这是目前教研观摩活动的通病。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在每次活动后,不但要求执教教师再次修改教案,而且还让其他参加活动的教师设计同一课题的片断教学设计或写写教学随笔。让每次主题式的共同体活动提出或解决的问题能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扎根发芽。

  “共话、共享、共进”的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带动了各校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和谐氛围。教师在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虽然我们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如:教研共同体组织无章可循,难以维持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教师不愿意学习理论,希望有现成的操作模式,导致研讨中缺乏为什么这样做,更多的是怎么做;共同体活动和学校校本教研、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