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福建平潭风光
一提到福建,你会想到什么?是“H”与“F”分不清的口音,还是“广东人吃福建人”的那个梗?今天就用地图历史来带你扒一扒福建这座沿海城市。
福建,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约12.14万平方千米。
1.“八闽”的由来 福建一名主要源于其境内有福州与建州两地,
取这两地的首字得之。那为何福建又被简称为“闽”,而且还常被称为“八闽”?
这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比较民间,另一种则比较官方。
民间的朋友认为福建之所以被称为“八闽”,是由于八闽大姓的缘故,相传在古代战乱时,曾有八大姓氏家族从北方战乱地区逃到福建来,这个八个姓氏分别是林姓、陈姓、黄姓、邱姓、何姓、胡姓、詹姓、郑姓。这八个姓氏在福建落地生根,做出过很多不凡的事迹,所以人们就把福建称为八闽。 第二种说法则比较有历史考究,与福建历史上的行政划分有关。
唐朝前期,福建隶属于江南东道,境内有五个州,沿海从北到南分别是:福州、泉州、漳州。内陆从北到南是建州、汀州。唐宪宗时,福建单独设福建观察使,辖下也是这五个州。
五代时南唐灭掉闽国以后,从建州划出剑州。但剑州和建州同名,很容易弄混,就给剑州头上扣一个“南”字。到了北宋,福建变成了六个州,但同时又增加了两个军,就是位于现在莆田的兴化军,位于西北方向的邵武军。此时的行政划分数量一共是8个。
宋朝时期福建的行政划分
到了南宋后,建州升为建宁府,相当于副省级城市,但是并未有新的区域划分。元朝时废府州改路,(元朝的路,就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分别是这八路:福州路、兴化路、泉州路、漳州路、建宁路(建州)、延平路(南剑州)、邵武路、汀州路。
久而久之,福建就被称为八闽大地了。但是“八闽”还是有些区别的,比如在明朝,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被称为上四府,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被称为下四府。不管怎样,“八闽”大地就这样被传开了,也被民众们认同了。 2.碾压江浙的考神史 自隋朝颁发了科举制度后,考取功名成了每位学子的理想,人人都道江南科举强,却不知还有一个福建。福建到底有多能考呢?下面让我来带你八一八这段“考神史“。
科举制度层次图
南宋绍兴八年(1138),全国录取293名进士。其中,状元黄公
度,福建莆田人;榜眼陈俊卿,福建莆田人;探花陈修,福建福州人。包揽前三甲都是福建人,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都觉得很神奇,甚至还问了这么句:“卿土何奇?” 意思是,你们那是什么神奇地方啊居然造就了这样的人才!
到了宋孝宗在位时期,福建人又创造了一项纪录:连续四届科举
的状元,无一例外都是福建人。
总之,整个宋代,福建人变着花样,在科举考场上称王称霸,堪称福建考试史上的高光时刻。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福建进士共7043名,排名全国第一。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两宋共有进士28933名,算下来,福建一省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比位居第二的两浙东路,整整多了2000多名进士,当时人不无夸张地说:“龙门一半在闽川。”
那么,两宋过后的福建考试水准又怎么样呢?
正如苏州人所吹嘘那样,江南特产状元,明清两代的考场,由江浙人唱主角。但是,福建的科举实力仍然杠杠的,在许多方面独占鳌头,碾压江浙。
在明代,福建的进士数退居全国第五,排在南直隶、浙江、江西和北直隶之后。很多人看到这个排名后,就会觉得福建人不行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数据,会发现福建考试依旧很牛。
人。
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拿进士总数全国前四的省份来对比:南
像是人均进士数。数据统计,明代福建每万人平均拥有进士13.26
直隶每万人平均拥有进士3.66人,只是福建的零头;浙江是6.65人,只有福建的一半左右,江西是4.64人,北直隶是5.65人,均不如福建。可以看出,福建的人均进士数不仅高居全国榜首,而且是遥遥领先。
我们知道,明代进士有一、二、三甲之分。级别最高的进士,是一甲进士,只有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一甲进士之争,成为衡量各省科举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明代福建一共考出了33名一甲进士,排全国第四,低于南直隶、江西和浙江。但是,如果算人均一甲进士数的话,福建又是一骑绝尘,无人能敌。
(福建每百万人平均拥有一甲进士19.4人。这个数据,是南直隶的3.08倍,江西的2.11倍,浙江的1.94倍。 )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福建又再现当年一举夺得前三甲的佳绩,状元林震、榜眼龚锜、探花林文,都来自福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曾出现一个全国唯一的“七代进士家族”,是来自莆田县的黄寿生家族,在200多年间,这个家族直系八代中,有三代中解元、七代中进士,家族传承的力量可见一斑。
大中小,福建居大省里的第六名,虽然不如宋明两代,但是福建依旧占据的考试强省之位,虽然干不过江浙两省。
作为科举制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将科举省份划分了三个等级,
3.海上第一大帮:闽商 说完福建的“考神史”,我们再来聊一聊福建的闽商。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徽商,晋商,那么你对闽商了解多少
呢?
闽商作为中国“十大帮派”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齐名,主要发展依托于海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上商派。
闽江
中国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人南迁,导致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过剩的局面。唐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依山傍海的福建地少人多。许多福建人光靠农业已
闽商出现的足迹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
经难以为生,在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女耕男商”、“儒商并重”的独有文化,女性负责留在家中耕作,男性则到外地经商谋生,开启了闽商的发展。 闽商的对外贸易条件起初并不优越。在中国的东南黄金海岸线上,福建一不像广东,珠江口正对着南海,有南亚、西亚商船穿过马六甲纷至沓来。二也不如浙江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每年有大批日本、朝鲜商品伴随东北季风而来。所以闽商更多是靠出海贸易,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从家里带来的商品销往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代福建“漳、泉、福、兴化(今莆豪商巨贾,还是平民百姓,纷纷造船下海经商。)
有人这样形容闽籍商人:“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
田),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无论是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人。”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可见当时闽商之富裕。
明末清初时,统治者担心国内人民出海与明末抗清志士勾结,于是采取海禁政策,但是富有冒险精神的福建海商并没有因为海禁而放弃闽商,而是在严厉的海禁政策面前奋起反抗,纵横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亚、东南亚各地港埠,形成一个久盛不衰的商人集团。
有学者认为,“从16世纪到 19 世纪初的亚洲海域,似乎确曾存在过一个虚拟的福建人的海上商业帝国”。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当时闽商的辉煌。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闽商的发展甚至在西方国家新航路开辟之前,据当时来到东南亚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称,他们发现福建商人已经领先他们几个世纪,甚至各地的贸易市场实际上也由闽商所控制。
而现在的福建,也在闽商的带领下,有着繁荣的佳绩,虽不说它到底有多富裕,但是,在历史的巨轮里,它没有沉没,依旧迎风而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