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关秀平
教材依据:实验探究式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 了解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 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 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设计思想: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学生表演的形式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一步步引入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真实体验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知识。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1、设计幻灯片。
2、由两名学生表演的生活片段2个部分。 3、同步实验。
实验用品;白糖、果真、NaCl CuSO4 KmnO4 H2O 试管、药匙、酒精灯、试管夹、玻璃棒、火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释呢?今天,我们先去小丽家看看,小丽与姐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了呢?请同学们欣赏生活短剧《喝糖水》:(欢迎) 小丽:好累啊!姐姐,我回来了。 姐姐:回来了,妹妹。 小丽:姐姐,我要喝糖水。 姐姐:好,姐姐给你倒。
姐姐向玻璃杯中倒入半杯水,加了一勺糖,搅拌后糖全部溶解,把水杯递给了小丽。
小丽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显出撒娇状) 姐姐:好好,别着急,我再给你加些糖。(微笑着)
姐姐又向水中加了一勺糖,搅拌后,糖全部溶解;然后又加了一勺,再搅拌,杯底仍有糖剩余后,将玻璃杯递给了小丽。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小丽不接,说:姐姐再加糖,再加糖,我还要加糖。 姐姐:傻妹妹,已经很甜了,再加糖水也不会更甜了。 小丽:姐姐,那是为什么呀?(疑惑地) (表演告一段落)
教师:是呀,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变得更甜呢?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
同步实验1:请同学们每组取出两支试管,向其中加入1—2毫升水,分别逐渐加入白糖,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实验……糖不能再溶解了。 师:这个现象与短剧中的是不是一样? 生:是。
师:哦,好像水已经“吃饱”了,再加糖它也“吃”不了了。像这种状态的溶液,通常就叫饱和溶液。
(幻灯片)…………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发问,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就叫做………… 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
(幻灯片)…………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糖也溶解呢?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生:加水。
师;好,那我们就试试。
同步实验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边加边振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糖又溶解了。
师:也就是说,溶液可能变成了………… 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幻灯片)…………,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另一支试管底部的糖也溶解呢? 生:加热。
师:好,加热,那我们就一起加热吧!
同步实验3、加热另一支试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糖又溶解了。
师:那现在的水还能不能“吃”糖呢?是不是饱和溶液呢? 同步实验4、向试管中加少量糖,观察。
师:我们看到水又能“吃”糖了,说明加热后,溶液变成了………… 生:不饱和溶液。
师:水还是那么多,为什么刚才是饱和的,后来又不饱和了呢? 生;因为开始水的温度低,后来加热了。
师:这说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跟温度有关。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师: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幻灯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师:通过我们的帮助,我想小丽一定明白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变得更甜了的道理了。我们再去看看小丽明白了吗?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生活短剧《喝糖水》(欢迎)
姐姐:因为水“吃饱”了,它再也“吃”不下糖了。
小丽似乎明白了,点点头,哦…… 小丽喝了几口水后,放下杯子说:姐姐,我不想喝了。
姐姐:你不是喜欢喝糖水吗?为什么不喝了? 小丽:我不喝,就是不想喝嘛!(撅嘴)
姐姐想了想,拿出一包果珍加到水里,果珍全部溶解,水变成了黄色。 小丽很惊讶,问:姐姐,你不是说水“吃饱“了吗?它怎么又能””吃东西“了呀?
姐姐笑着说:傻妹妹,姐姐说它“吃饱”了,是说它“吃”糖“吃饱”了,没有说它不能“吃”别的东西呀! (表演结束)
师:那么,饱和糖水里是不是能溶解其他物质呢?比如果珍、食盐、味精呢? 生:能。
师: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在平时也会看到类似的现象,下面我们用其他物质做一做实验,看看情况是否相同。
同步实验5、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食盐,振荡,直到底部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把上层清夜倒如另一支试管,向试管中的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硝酸钾或硫酸铜,观察。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师:原来水这么“贪心”,“吃饱”了一种东西还可以“吃”别的东西。这也就告诉我们,在说饱和溶液时,是不是还应该再加一个什么条件? 生:是,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师:很好,所谓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幻灯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钟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三、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又怎样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现在我们用你们桌上的NaCl(或KNO3),先配置成它们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尝试把它变成饱和溶液;然后再讨论、尝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讨论,实验…………
师: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呢?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 生:加溶剂、升温或降温
师:反过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生;加溶质、降温或生温。 (幻灯片)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师:很好,那么如何证明你所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呢?
生:1、看原溶液中是否有不溶的溶质存在,若有,为饱和溶液;若无,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2、 加溶质,若溶质不再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四、讨论: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的多少,人们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那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有什么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请同学们做
同步实验6:分别向两支试管中1—2毫升的水(要求体积相同),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半匙KNO3晶体,振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匙尖的熟石灰,振荡,观察,你有什么启示?
生:1、KNO3全部溶解,熟石灰没有全部溶解。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 饱和溶液。 (幻灯片)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五、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六、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某硝酸钾溶液在3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2、将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3、20℃时,向含有36克NaCl的136克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4克NaCl,振荡,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克,溶质的质量为————克,该溶液为的NaCl————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 ) A、蒸发水,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B、降温,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C、加入任何一种可溶物,看是否溶解。 D、加入原溶质,看是否溶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