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 紧扣双基
2012年孝感市中考数学试题,所有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题量与题型延续了前几年的传统,试题知识覆盖面广,题目立足课本,适度拓展,紧扣双基,贴近生活,突出对能力考查的要求,既关注了大部分学生,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试题形式灵活,梯度、难度把握较好,杜绝了试题的繁、难、偏、旧。试题区分度明确,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试卷结构合理,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使学生心理状态得到较好的调整。 一、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分布:
这套试题中,数与代数:54分;空间与图形:36分;统计与概率:14分;实践与应用:16分。满分120分。其中,容易题62分,占51.67%,中等题40分,占33.33% ,较难题18分,占15%。 二、试题的几个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试题的设置起点低,坡度平缓,有较好的效度和区分度。如第1题是绝对值的概念,第2题科学计数法,第3题角的有关概念,第4题代数式的运算,第13题分解因式,第19题分式的计算,第21题求概率等,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25题的设计是动态几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就是要让学生从运动变化中探究不变的数学本质,再从不变的数学本质出发,寻求运动变化的规律,题设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如第15题,要求学生了解奥运知识,并能根据表中提供的多组数据和字里行间读出有用的信息,再利用各种
相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初中数学始终追求的目标,如第23题,有设定的操作步骤,这里既考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考查计算、归纳、猜想,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对实践操作的要领、程序有较好地把握。试题融合了低碳环保的背景,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返过来指导生活”的价值。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
3、重视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
(1)对含有活动过程的问题,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在活动中获取信息,发现结论,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如第20题来源于八年级下册第117页的数学活动3—中点四边形,这个问题来源于课本,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中点四边形的规律,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结论”促进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有些试题的结果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归纳、对比等思维活动,其求解直接依赖于过程,因而可以通过对其结果的分析间接考查学生的活动过程情况。如第9题,写出点的坐标,必须经历平移、对称操作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比知识更重要”这一观念。
三、我校中考数学质量分析
我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173人。数学成绩最高分118分,大于等于108分的有30人,占17.34%;大于或等于96分的共有53人,占30.64%,及格人数84人,占48.55%。
具体来说,数学客观题36分中,得满分的学生有47人,占27.17%,得30分及以上共有108人,占62.43%。数学主观题满分84分中,得分80分(含80分)以上的只有10人,占5.78%,75分(含75分)以上共有22人,占12.72%,70分(含70分)以上共有38人,占21.96%,60分(含60分)以上共有57人,占32.95%。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客观题中学生得分率较高,得益于平时教学中注重“双基”,中考前专题强化训练;做数学主观题中学生失分率高,主要原因有:⑴学生习惯不好。平时训练中,抄作业现象特别严重,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人极少;⑵解题不规范。虽然平时进行了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上课重点规范示范,但收效甚微,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四、今后的突破方向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中考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把握考试要点,把握知识的考查深度。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点要低。对于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习题,要充分挖掘它们的示范功能,要讲通、讲透,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要多讲难题、新题、偏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
2、注重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知识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3、重组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注重知识的不断深化,并能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二)注重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历年的数学试题总有不少涉及生活实际应用和体现时代气息的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眼光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如在概率教学中充分利用有益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1、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
2、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3、要充分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揭示例题教学的思维过程,培养综合能力。
4、加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在旧知的生长点.打破教学内部的学科界限、章节界限,甚至是学段界限。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产、生活及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
(四)突出开放探究,增强创新意识,适度拓展
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开放型题目、一题多解题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做到:
1、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时,精心设置开放探究综合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判断猜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元化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
3、对例题、习题的学习,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目为载体,探究解法,同时要研究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使题目变成开放式题目,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