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讲读之前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发现问题。
一个月前的一节新授课,我检查了学生的预习结果,令人很失望。几乎没有人能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这班学生素质怎么这样差?”于是开口就批评了他们为何不好好预习。这时,课代表小田同学举手说了:“都预习过了。”我接着问了他们:“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学生答:“把预习的内容通读一遍。”这时,我才清醒认识到问题出在学生不懂得怎样预习。现在想想,也真是错怪了学生,为何上节课结束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预习。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我校学生有效预习呢?我请教了许多老教师,也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下面我就针对高效课堂下的预习谈谈我的几点简单的做法。 一、教给预习方法,落实预习问题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指导,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要跳水?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我们这里的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所描述的难以想象,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原因,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我们祖国的神奇与美丽,从而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学生自己看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自己看书时做到认真读、动手写、动脑想、动笔画。认真读就是读准字音,眼睛要看得快,由一字、一词的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动手写就是写生字、生词、句子或重点段落;动脑想就是想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想一想是否明白了,多问几个为什么;动笔画就是对课文中读不懂的地方,或对课后思考、练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出标记,及时查阅工具书自己攻破,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或同学质疑。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反复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二、检测预习效果
记得美国一著名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学生预习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让小组长督促其及时补上。逐渐培养小组长同学互相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养成。 三、由扶到放,成为自觉行为
从一开始的要求,到检查督促,一段时间后,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知道要预习下一课了。这样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部分学生就可以让老师省心不少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仍然去提醒督导,但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能让预习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借着高效课堂的暖风,我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同学们也尝到了课前预习的甜头,我也觉得上课时轻松了许多。我觉得课前预习有三大好处: (一)开发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自学能力。这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在担任校长及语文教师时,全年三分之一时间外出开会或讲学,他从不补一堂课,但他们的教学成绩远远高于别人,其中的策略之一,就是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自觉学习,这是孩子终生有用的财富。
(二)有了预习的基础,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心中有数,对自学中难以弄懂的,上课时会特别关注老师的讲解。学会预习,坚持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的有力措施。
(三)有了较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在同一班级,由于孩子们的智力差异不大,学习所用时间基本相等,受教于同一教师,因而孩子们的成绩差异不大。但现实中同一班级,为何孩子们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呢?我认为,除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外,还有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业余时间。利用业余时间预习后在学习负担上比其他同学轻。轻装上阵,何愁冲不到他人之前?接新班时,我发现小张同学听课比较吃力,做作业的效率也很低,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不久,却惊奇地看到了他的明显进步。后来,从他的发言中找到了答案,他说:“二十分钟的课前预习,改变了我学习的被动局面。”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预习方法,中年级实施预习的步骤,高年级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预习。“有疑问才能求进步”,预习步骤合理、方法正确,学生才能真正在听、说、读、写、思、练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这样会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