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晚被解密的“两弹元勋”朱光亚

2020-07-31 来源:易榕旅网
中外书摘 人物 在新中国数十年的国防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中,特 别是早些年,父亲除了他的名字以外,其他的都不见经 传,即使是在“两弹一星”元勋的行列中,他也是被解 密最晚的。只是在其晚年,随着人民共和国对他所从事 的特殊事业一步步解密及祖国科技事业的需要,把他一 步步由幕后推向前台,父亲其人其事,才星星点点、凤 毛麟角地一点点被披露。 最晚被解密的 两弹元勋’’朱光亚 嵇《我们的父亲朱光亚》 顾小英朱明远著 那么大。那么,为什么要选拔他? 他有什么长处呢?第一,他具有较 能在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智慧和 钱三强慧眼识帅才 说到父亲“核盾梦”的源头, 双手,变为现实了。想到这些,在 兴奋不已之余,平时沉稳、轻易不 喜形于色的父亲,暗自下决心要尽 最大努力,带领广大科技人员攻破 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机缘巧合,即 高的业务水平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第二,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科学组 织能力;第三,能团结人,既与年 长些的室主任合作得很好,又受到 青年科技人员的尊重;第四,年富 力强,精力旺盛。实践证明,他不 伯乐的慧眼识帅才,这要追溯到20 世纪50年代末期。那时,我国核 武器研制机构急需一位既精通技术 业务,又善于组织管理的科技干 部,到核武器研究所去协助李觉等 原子弹的技术难关,为壮大祖国的 国防竭尽心力。于是,在二机部开 始策划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时,父亲是第一位从二机部原子 能研究所的研究员和研究室副主任 岗位上调到核武器研究所,并开始 担任副所长的。从核武器研究所创 业开始,他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 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他 仅把担子挑起来了,很好地完成了 党和周家交给的任务,做出了重要 贡献,而且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国防 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干的组织者、领 导者之一。 第九局领导,担任原子弹研制工作 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于是,宋任穷 委托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 所长钱三强物色和推荐人选。钱三 强经过反复思考、比较,郑重推荐 了担任原子能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副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核武 器研制刚刚起步。一天,副总参谋 是我罔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 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后来,父亲 长兼囝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将军 驱车来到位于京郊的核武器研究 主任的朱光亚,这个建议很快被上 级领导采纳。1959年7月1日,宋 任穷等人把父亲请到办公室说: “光亚同志,我们想请你到核武器 研究所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你看怎么样?”听了这个决定. 父亲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令 回顾说,我就这样,从2O世纪50 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制1:作, 到如今已经几十年了。我这一辈子 所,他此行的目的是去拜访核武器 研究所主抓技术丁作的副所长朱光 亚。当时,父亲闻讯后感到很突 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 核武器。 然,心想,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 总参领导在百忙中来所里,那一定 是来检查工作的。于是,他赶忙迎 上前去握着张爱萍的手,以知识分 子的儒雅口气说:“我把所里的工 作向你汇报汇报。”可张爱萍开门 钱l一强一直把这次举贤荐能作 为选拔科技帅才的一个成功范例。 钱三强这样写道:他还属于当时科 技界的“中”字辈,年仅三十五六 岁,论资历不那么深,论名气没有 他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时代那个曾 经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那个被 拒之门外破灭了的幻想,现在有可 人物 中外书摘 见山地说:“我是来向你请教、拜 师来了!不是来听汇报。”说到这 儿,张爱萍微笑着看着父亲那一脸 一围总理周恩来 的终身工作之 。他在百忙 惊讶的表情。这显然出乎父亲的意 料之外,一向沉稳与谦和的父亲连 之中,对国家 核武器事业倾 注了很多的心 连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张 爱萍恳切而风趣地说: “我不懂科 学技术,只晓得鸡蛋、皮蛋、山药 蛋,对于原子弹一窍不通。不懂得 血。一次次地 向周总理汇报 工作,与周总 它叉怎么做领导_【作呢?所以,今 天特意向你请教来了,请你给我讲 一讲,什么是原子弹。”父亲为张 爱萍真诚求知的学风和务实负责的 _[作作风所感动,于是,就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认真、详尽地将原子 弹的有关知识娓娓道来。张爱萍连 称:“受益匪浅。”后来,张爱萍 几次向人们讲到拜朱光亚为师的 事,并称道:“那是我第一次系统 地了解了原子弹的知识。朱光亚同 志是我在核工业战线上的第一位老 师!”父亲也为能有这样一位知人 善任的伯乐与领导而感到欣喜。在 日后的1二作中,父亲与张爱萍一直 相互尊重'_l[=作友谊日渐深厚。 第一次向周总理 汇报工作 1962年】】月,为落实当时制 定的“两年规划”,父亲所在的核 武器研究所成立了四个技术委员 会:产品设计委员会、冷试验委员 会、场外试验委员会和中子点火委 员会。父亲兼任中子点火委员会副 主任,与彭桓武主任一起指导点火 中子源的研制。 同时,成立了南周恩来总理亲 自领衔、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级 领导干部组成的中共中央15人专 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核 武器研制T作从此在中共中央有了 专门的领导机构,并因此加快了第 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步伐。 从成立中央专委那天起,中央 专委主任这项重要T作就成为共和 理和中央专委 其他领导人一 起讨论圈家核 武器有关具体 事宜的桩桩往 事,至今都深 深地铭刻在父 钱学森(左)与朱光亚(右) 亲的心底。 1964年12月4日上午,周总 的。” 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召开中央专 会议开了一整天。周总理] 委会议,审议“两年规划”。这已 作了重要指示:实事求是,循J 经是在半个月之内周总理亲自主持 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周 召开的第三次中央专委会议了。会 解释道,实事求是,既是思j 议室很小,为数不多的几把椅子紧 法,又是指导原则。在工作中! 凑地摆成一圈儿。周总理与贺龙、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但也不能1 李富春、聂荣臻、薄一波、罗瑞卿 败。在科学实验中,有时必须{ 等中央专委成员围坐在~起。二机 失败,甚至多次反复,才能威 部部长刘杰、副部长钱三强首先汇 要循序而进,想超越阶段跳过 报了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 不行。还要坚持不懈。做任伺 和“两年规划”、原子弹研制等问 靠突击是不行的,只能在有一; 题;父亲作了补充汇报,还着重对 能性时才突击。无论成功或失 原子弹装置的理论设计作了介绍。 都要戒骄戒躁。略有成绩就骄{ 时年4O岁的父亲是第一次参 来固然不好,急躁也容易犯锚 加这样的会议。当他准备发言时, 我们大可在现有的_T业基础上, 周总理亲切地招呼: “请光亚同志 力更生,立足于全国,搞出一  ・坐到前边来!”父亲从后面来到了 堂来 周总理的对面坐下,一向稳重的父 散会时,周总理握着父亲f 亲最初不免有些激动,但很快就恢 说: “请你回去告诉研究所的『 复了平静。父亲用他那带点南方口 们: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j 音的普通话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敏 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你们 锐的思路、对高技术工作全面透彻 懈地努力。” 的了解、回答相关技术问题的准确 中午,周总理留大家吃午 性,给与会的领导同志和所有在场 会议室后面的小餐厅里,摆了 者留下深刻印象÷当父亲汇报完 大网桌之后就没有多大的余地 后,周总理高兴地赞许说:“很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大盆白菜i 好!很好!核武器研究所的同志们 腐、肉丸子,四周是几小碟咸 作了艰苦的努力,党和人民是清楚 烧饼。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与j 中外书摘 人物 这时,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出面 等人同桌吃饭。后来,余秋里副总 体。降落伞拽着弹体在碧空中摇 荡、滑翔。刹那间,一道强光闪 过,出现一个硕大的火球。伴随着 惊雷般的巨响,一朵蘑菇状烟云吸 着巨大的沙尘柱怒吼着、翻卷着, 变为一只硕大无比的“彩云大草 理告诉父亲: “这是总理倡导的国 务院的传统饭菜,既有营养又方 便。” 做工作,促进两派群众团结起来做 好国家试验。他对基地两派的“头 头”说:夺权,你们只能夺“文化 今天回忆起这段往事,父亲感 慨万端地说:“这次专委会的内 容,后来变成了全国人民的行动。 不到两年时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大革命”的权;业务1二作的权属于 中央,你们不能夺。当两派联合出 现反复时,周总理召集两派代表进 帽”,在旋转、轰鸣的同时,又变 幻着五颜六色.骄傲地向着宇宙苍 穹升腾、再升腾。 京,苦口婆心地说服他们。 1967年4月27日,在父亲主 就爆炸试验成功。接着,又一步紧 跟一步、一环紧扣一环地实现了研 持下写成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关 制原子航弹、导弹核弹头和氢弹头 于1967年核武器研制与试验工作 的‘三级跳’计划。”“谁会想到: 的安排意见和报告》上报中央专 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就发端于周 委。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份文件对 总理那极为普通的小小会议室呢?” 几个战略导弹热核弹头的研制,起 让历史记住这一刻吧,因为在这里 了重要作用。聂帅在请示周总理 奠定了核试验成功的基础,在这里 后,提出对国防lT业部门实行军 发出了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进军的 管,以解脱许多单位处在瘫痪或半 动员令。 瘫痪状态的困境。 就在同年6月5日,经过夜以 大漠上升起“人造太阳” 继日的苦战,氢弹装置加_丁完毕。 6月8日,氢弹装置运抵试验基地。 1967年年初,父亲将理论部的 广袤的罗布泊呈现出壮观景 意见向上反映:空爆氢弹理论方案 象:军内外近30个单位的6000余 在春节前即可敲定,请国防科委考 名技术、后勤人员进入试验场。6 虑氢弹空爆试验赶在法国之前于7 月上旬,反复进行站级联试。6月 月1日炸响。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 13日,在全场综合联试中,重点检 同意提前进行试验。 查机、伞、弹的情况。在靶区不同 2月下旬,核武器研究院计划 方位和距离,由l0个效应大队布 在青海召开落实氢弹试验安排的会 置效应试验项目近53个,设置效 议。这时,“文化大革命”挑起的 应物诸如飞机、大炮、舰船、装甲 两派斗争已影响到基地工作。如不 车及动物近1900件。 抓紧, “抢在法国人之前爆炸氢 6月12日,周总理在中央专委 弹”的计划就可能搁浅。鉴于此, 会议上宣布: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 聂帅决定会议改在北京召开,并派 臻亲赴核试验现场,领导这次核试 专机将已抵达青海基地的部分参会 验。而当时,聂帅已被诬为“二月 人员接到北京。3月2日,聂帅召 逆流”的“黑干将”。 集罗舜初、李如洪、刘杰、李觉、 聂荣臻在距爆心几十公里的白 陈能宽、父亲等人开会,听取了父 云岗,指挥这次核试验。 亲关于氢弹研制安排和进展情况的 1967年6月17 Et,大漠深处 汇报.并严肃地说:“科学家对于 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这一天,父 科学技术问题要敢于坚持真理,不 亲与参试人员在距靶区几十公里以 要怕,不要被‘造反派’左右,否 外的山丘上,看到了举世罕见的奇 则要犯错误。”“核试验和有关的 伟景观。 会议,不能让‘造反派’把持,也 上午8时,一架轰炸机在靶区 不能让他们知道得太多,该保密的 上空盘旋了一圈。20分钟后,飞机 一定要保密。” 再次绕场一周,突然抛出一颗弹 06 一颗百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 弹,在距靶心地面3000米高空爆 炸成功。 中国人不仅竞争过了法国人, 而且又一次在世界面前显示出中华 民族的智慧与能量。 同一时刻,在距爆点40O公里 处,人们听到了连续不断的爆炸 声;在爆点以西250公里处,有人 看到了闪光、火球与清晰的蘑茹 云;在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响 起了晴天霹雳;运行在吐鲁番的火 车上,有人惊呼:“快看呀!天空又 升起了一颗大太阳!”这是中国人造 出的“太阳”,是中国人在短短两 年时间内制造的氢弹。 在这次试验中,理论与实验工 作者互相交流,默契配合。空投氢 弹试验的成功表明:中国人研制的 氢弹,一开始就进入武器的行列。 这有力地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当属 第三的大国地位。 再看看这些有力的步伐和扎实 的足迹吧: 1964年l0月16日,中国的第 一次核爆炸令世人吃惊,因为中国 人试验的核炸弹,不是钚弹——走 其他核大国的老路,而是一颗浓缩 铀弹。 1966年5月9日,中国的核爆 炸再次令人吃惊,因为试验的炸弹 包含有热核材料,是一颗加强型原 子弹。 1966年l0月27日的核爆炸, 又掀起一阵惊奇:这是一颗原子 弹,爆炸前由一枚中程火箭运载。 1966年l2月28日,氢弹原理 人试验成功。 物 中外书摘 员,是一个代表。中国核武器事业 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 用的是窗帘杆儿,灯罩儿是父亲用 1967年6月17日试验的中国 粗铁丝和硬纸壳做成的。这个立式 阅读灯,我们用了好多年。父亲还 教明远自己动手装配半导体收音 机。 第一颗热核炸弹,甚至使美国最有 经验的专家都感到惊奇。从原子弹 到氢弹,按其原理试验的年、月问 平,是全国大力协作的结果,倾注 着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有许多科学 家、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了杰出的贡 隔比较,美国用了七年三个月,英 国是四年七个月,法国八年六个 月,苏联六年三个月,中国只用了 两年两个月,于1966年年底就成 献,也有很多人做出了牺牲,有的 父亲还有一个好习惯:凡事都 有记录。他有一个大本子,是他每 同志甚至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父亲的谦词,但我们深信一 点:为了这一崇高的事业,不仅有 天的工作日志。明远曾经偷偷看过 父亲在党的九大和十大上做的毛主 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7月7日,毛泽东主席 幽默地说: “我们发展核武器的速 度超过了美国、苏联和英国,现在 在世界是第四位”,“这是赫鲁晓 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 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 的勋章”。 1970年lO月19日,美国作家 埃德加・斯诺的夫人访华时,对中 国在氢弹发展速度上比法国、美国 快一倍感到不解。周恩来总理这样 回答她: “不光氢弹,整个核武器我们 还在试验阶段。试验速度比较快, 其中一个原因还得感谢赫鲁晓夫, 是他撕毁了在原子弹方面同我们签 订的协定,是他在1959年撤回了 在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迫使我们 自力更生解决问题。所以,1964年 比我们原来预估的提前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但那么凑巧,正好成了 把赫鲁晓夫送下台的一个礼物。赫 鲁晓夫(10月)15日下台,第二天我 们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这肯定 是巧合。” 今天,父亲在回顾往事时说: “这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 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 人付出了青春与热血,更有像父亲 一样的人们默默为此奉献了一生而 无怨无悔。 像做物理实验 一样做一切事情 作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父亲 做任何事都像做物理实验一样细致 认真。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协、 中国工程院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都对他批阅文件的风格深有感触。 他批阅文件就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 一样,不但修改内容,连病句、错 字甚至标点符号都认真修改,而且 字迹工整。看他的批示真是一种享 受。许多机关干部至今都保存着他 批示的手迹,把它留作纪念。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做事也像 做物理实验一样认真严谨。他为他 的每个衣服箱子都建立了登记卡 片,箱子里放的是冬装还是夏装、 军装还是便装,一目了然,找东西 从来不会手忙脚乱。 父亲喜欢凡事亲自动手,家里 的各种电器,包括电视机、录放像 机、洗衣机等,他都喜欢亲自动手 摆弄。他把录放像机的所有功能包 括自动录像功能都利用起来,做到 在看一个电视节目的同时,自动录 下另一个节目;或者在人不在的情 况下,录像机可以自动把想看的节 目录下来。尽管这些都是录像机已 经具备的功能,但是很少看到有人 能把这些功能充分利用起来。小时 候,父亲带着儿子明远亲自动手为 客厅做了一个立式阅读灯。灯杆儿 席讲话的速记,是一种中、英文混 合的方式,记录得很完整。大事是 这样,小事也是如此。家里人用他 的专车办私事,他都有详细记录: 谁用的、去了哪里。到月底,他会 让秘书按照这个记录去管理部门缴 费。还有一件小事:每天早晨上班 前,他都会检查一下家里的电表, 并把数据记录下来。他从没有告诉 过明远这些数据会有什么用处,但 是这种严谨、细致、认真的日常习 惯,对明远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影响。 父亲有一个好记性,这是我们 一直望尘莫及的。父亲的老秘书张 若愚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 在外面开会,父亲让张秘书回家取 一份文件。父亲告诉他:第几个保 险柜,第几格,从左到右第几摞, 从上往下数第几份,不要看内容, 取来给我就行了。从这件事上可以 看到父亲做事的有序,以及他超强 的记忆力。小时候,父亲书桌抽屉 里的铅笔、橡皮和铅笔刀,有时明 远悄悄“顺走”一个,没告诉他, 他马上就会发现。明远只好乖乖承 认。 我们觉得,父亲是一位天生的 物理学家,他做一切事情,做科 研,搞管理,都像做物理实验一样 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这才有他在 指挥核试验时处理飞机带核弹着陆 时的冷静和胆魄,这才有他在处理 一些重大问题时的坚持原则、决不 动摇。这是他后来成为中国科技界 的“帅才”,在处理科技发展战略 等重大问题时像北宋名相吕端那样 大事不糊涂的基础。■ D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