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知识点要是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检验能溶解水中的物质。在了解水的性质这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观察水,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发现水的性质,并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第二环节让学生找出水,主要是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水的性质,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
在介绍溶解这一方面,通过糖化这一过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验证常见的可溶解的物品,使他们学会溶解实验,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有。
气体能在水中溶解是课的难点,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两幅图,逐步让学生得出“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科学课注重课后的延伸及学生兴趣的培养,为了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以外,最后我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于水方面的问题,从而继续探索研究。
二、教材分析:
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平常的物质,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教材安排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杯中的水,从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然后通过“找水”比赛,巩固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强化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认识溶解现象;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但固体能溶解在水里,液体也能溶解在水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里。
第三部分,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浸在水中的纸巾变化,认识毛细现象。然后启发学生寻找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每四部分,首先安排学生猜测一无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的活动,要求学生记录猜测结果并实验。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快速鉴别水;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会做溶解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滴管、方糖、筷子、墨水、酱油、牛奶、白醋、糖水、雪碧、水六种液体等。
学生准备:纸巾、水杯、调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一杯普通的水,可它却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角。板书:《观察水》
二、新授:
(一)观察水的性质:(分组)
1.师:你们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大家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来观察这杯水,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到书76页我知道一栏,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密秘多。
生:分组活动。 师:巡视。 生:汇报。
师:记录重点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师:我们一起读水的性质,再看书76页填的内容,如果写的不全的话现在补充完整。
(二)找出水(演示)
师:我们知道水的这些性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水的这些性质的从不同的液体中找出水来呢?
我的桌上有6杯液体,分别是酱油、牛奶、醋、糖水、雪碧、水,谁能上来找出哪一杯是水,并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
师:你们找的很好,不过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认识的东西不要随便品尝,以免中毒。
(三) 认识水溶解现象。
师:同学们喝的糖水是什么味道?(甜)为什么甜?(有糖)下面我们就亲自做一杯糖水。把你带来的方糖放入杯中,注意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
生:操作,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都对,但我们换个科学名词叫溶解,板书“溶解”。就应该说糖在水中溶解了。找同学重复一遍。非常好,刚才你们用眼看,发现糖少了,说明糖在水中溶解了,除了用眼看,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糖溶解在水中呢?
(四) 了解溶解 物质。
师:除了糖以外,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先听准要求,1、你们拿来的物品要分别放入杯中,数量不要太多;2、各小组认真做好记录,把检验的结果记在书中77页。
生:汇报
师:说的很好,盐、糖等固体可溶解在水中,醋、奶等液体也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把书打开26页看下面两幅插图,能不能找到答案。 从这两个现象可证明 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师:物体在水中溶解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坏处呢? 生:
师:我们要利用溶解的特点多为人类造福,而不要去破坏水资源。 师:回顾 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