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塔宁考察资料看土族族源
丁淑琴
土族史是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土族族源问题一直受到民族史和地方史学界的关注,曾提出过各种观点,但至今未形成定论。本文介绍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人波塔宁在民和三川地区的调查,并结合史籍记载和国内研究成果,对土族族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补充讨论。
关键词:波塔宁土族族源
作者丁淑琴,女,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20。
1884-1886年,俄国人..波塔宁(.. !∀#∃%∃,以下简称波氏)在甘肃考察期间,对今青海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进行了综合调查。波氏的调查是国内外关于土族历史最早的系统田野调查资料,对土族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拟以波氏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和中央蒙古 (∃∋(∀)∗!-&%+,∀)∗#−!∗.#/∃#0%∀#−%1,∃∀.#23∃#−4!∃∋!2%−)一书提供的资料为据,同时结合文献史料和国内研究成果,对土族族源问题进行补充思考,以期于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一、波塔宁对三川土族的调查
甘肃考察是波氏第一次深入我国西北内陆的甘青地区。1884年5月底,波氏一行从北京出发,自东北向西南穿越鄂尔多斯东部,经准噶尔王公营地、扎萨克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境,过灵州、靖远、兰州、河州,在今青海民和三川地区过冬,并于次年4月中旬南下松潘。1884年9月,波氏在鄂托克旗波罗巴尔哈逊地方雇了一名叫桑堂-钦巴的向导。据波氏记述,桑堂-钦巴系碾伯县北部吉家庄人,吉土司的属民,通懂蒙、汉、藏、土四种语言。自鄂托克旗开始,桑堂-钦巴伴随波氏一行,直到1886年10月考察结束时,在恰克图分手,期间一起度过了两年的时间。波氏关于土族的调查离不开桑堂-钦巴的协助,有些信息直接来源于后者。
民和县三川地区,因境内有赵木川、中川、下川三条大溪而得名。三川的官亭、中川、前河、甘沟等地是土族主要的居住区,也是波氏在考察过程中了解最细致最全面的地区。考察队在三川停留时间最长,从1884年11月27日到1885年4月14日,整整一个冬季,四月有余。!其余地方的土族我了解甚少。1884年,从兰州到河州途中经过东乡,只见过一个(土族)村
95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
庄;1885-1886年,到过威远堡城西面的一个(土族)村子,并且只住了一夜;1885年,在保安堡休整了一天,遇见过那里的西荣古尔。∀#由此可见,波氏的调查是以三川为主进行的,调查资料也大多来自这里。其调查资料中与土族族源有关者列举如下:
1.土族的自称与他称。根据波氏的调查,土族通常自称蒙古尔(5!∃∋!2)、察罕-蒙古(6#∋#∃-5!∃∋!2),即白蒙古,波氏的向导桑堂-钦巴自称!西荣古尔∀或!西荣古尔-蒙古∀。汉人称土族为!土人∀、!土民∀。蒙古高原的蒙古人称土族为!达勒达(7#28#)∀或!多勒多
∃(7!28!)∀,说他们是!通晓多种语言的多勒多(),5%−9:6∃:,7!28!)∀。根据波氏的调查,三
川的土族并不知道达勒达这个称谓。藏族称土族为!嘉胡尔∀,或!嘉霍尔∀,!嘉∀即汉人,至于
%!胡尔∀、!霍尔∀,波氏认为,!是藏北的游牧民族,可能是蒙古人∀。
2.!西荣古尔∀及其传说。上文述及桑堂-钦巴自称!西荣古尔∀或!西荣古尔-蒙古∀。他讲述了一则关于!西荣古尔∀的传说,对弄清土族族源很有启发,他说:!西荣古尔在黄河的弯曲处建立过政权,政权中心在兰州,最后被格萨尔所灭∀,!西荣古尔汗的名字为霍尔丙杰
&
(;!.+,∃8,)∀。
3.李晋王、蒙古人的传说。波氏在三川地区还收集到另两则与土族先民有关的传说。第
(一,土族知道自己的一个祖先∋∋∋李晋王。波氏将李晋王的传说与唃厮啰政权相联系,认为,川口与唃厮啰政权中心宗哥(19(∃-∋<)的位置基本吻合,!这是安多唯一可以确定的信
息,并且)西荣古尔∗的传说与唃厮啰政权有关∀。+第二,波氏多次听当地人讲,土族先民是成吉思汗时期从鄂尔多斯到这里屯戍的蒙古军。也有人说是跟随成吉思汗本人而来的。在分析三川土族与蒙古人的渊源关系时,波氏试图将自己的田野调查与有限的史料记载相印证。为此,他列举了历史上从鄂尔多斯向安多的三次迁徙活动:13世纪,元太宗窝阔台次子阔端(!8#∃)及其部将多尔丹(7!.8#)经略河陇,设帐凉州(Lientsu);15世纪(应为16世纪初),东蒙古亦不剌等进入青海,安定王后裔受到攻击,领主阿尔秃斯率其残部,移居青海湖一带。波氏提到的最早的一次迁徙是公元4世纪,辽东鲜卑族慕容部从东北经鄂尔多斯到安多的历史。
,
波氏推测,!西荣古尔可能由这三部分人融合而成,或者为后两者的融合体∀。
田野调查作为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在历史研究中有它独到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历史,构建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框架。就国内土族历史研究而言,从一开始起,其所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不同时期在土族聚居地区进行的社会历史调查。波氏的记录是关于土族社会历史的最早的田野调查资料,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西荣古尔∀的传说,为我们研究土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李晋王的传说虽有不少纰漏,但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细节;波氏关心的土族与吐谷浑人、元代蒙古人、突厥(回鹘)的关系问题,以及土族通过何种途径接受道教等问题,是土族史研究的关键,后来为土族研究者所普遍关注。
波氏对土族的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在研究方法上多限于民情风俗的记述,缺少分析研究的成分,语言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但笔者以为,最主要的还是文献史
#(
.. !∀#∃%∃,∃∋(∀)∗!-&%+,∀)∗#−!∗.#/∃#0%∀#−%1,∃∀.#23∃#−4!∃∋!2%−,,!∋.#=∋%9,1950,p.377.
∃%&.. !∀#∃%∃,∃∋(∀)∗!-&%+,∀)∗#−!∗.#/∃#0%∀#−%1,∃∀.#23∃#−4!∃∋!2%−,p.375.
传说称:李晋王在唐朝廷地位显赫,因出言不逊被贬谪川口(>(#∃-∗!()。晋王在此建立过政权,这里曾经是地区
商业贸易的中心。川口以前的名字叫!桑塔胡(?#∃3-∀#-≅()∀,周围一片荒漠。
+,
.. !∀#∃%∃,∃∋(∀)∗!-&%+,∀)∗#−!∗.#/∃#0%∀#−%1,∃∀.#23∃#−4!∃∋!2%−,p.381... !∀#∃%∃,∃∋(∀)∗!-&%+,∀)∗#−!∗.#/∃#0%∀#−%1,∃∀.#23∃#−4!∃∋!2%−,p.380.
96从波塔宁考察资料看土族族源
料的阙如。波塔宁的考察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相关游记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和中央蒙古 1893年在彼得堡面世。根据有关资料,当时在俄国,可供波氏参照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中国官修的元史 和明史 尚未译介到俄国,地方文献更是稀缺。从波氏的叙述和引文中可以看出,他主要利用了Α.4.乌斯宾斯基的青海或库库淖尔地区 、比丘林(雅金福)的西藏和库库淖尔历史(公元前228-公元1227) ,前者以肃州新志 、西宁志 为主要依据,后者是根据廿三史 、资治通鉴纲目 的主要内容编译的。另外,波氏也可能了解萨囊彻辰蒙古源流 的部分内容。文献资料的单一和缺乏,使波氏的研究难以深入,无法充分展开。关于此,可从上文波氏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阐释中略知一二。
二、国内的土族族源研究
对土族族源问题,长期以来学界有不少争论,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两种土族族源说,即蒙古人说或以蒙古人为主说,以及吐谷浑说。
1.蒙古人说。该说的主要依据是:蒙元时期,蒙古人大量入居青海河湟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广泛流传这样的传说:!成吉思汗的大将格日利特率领属民等到此,现今的霍尔人约为这些人的后裔。∀#这与清代藏文文献佑宁寺志 的记载完全相符。土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土族中保留了一半以上的蒙古语汇,就语言的内部特征而言,现代土语更接近于十三四世纪的蒙古语。土族的许多习俗,如饮食、服饰、婚丧嫁娶、信仰、禁忌等与蒙古人相似。
∃蒙古说者还对!霍尔∀进行了辨析,否定了霍尔就是吐谷浑,吐谷浑就是土族先民的说法。
2.吐谷浑说。吐谷浑说者主张,土族是以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不同时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吐谷浑亡国后,东迁的部分融合于汉族,降附吐蕃的后来融合于藏族,留居于凉州、祁连山一带、浩门河流域、河湟地区的吐谷浑人成为土族的先民,土族是以这部分吐谷浑人为主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藏、汉、蒙古等民族的成分而形成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 (1983)和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和县志 采用了此种说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吐谷浑说者用历史学和民族学的方法,多角度论证了土族的先民与
&吐谷浑人的渊源关系。他们视土族为吐谷浑后裔的几个主要立论依据是:首先,土族居住的
青海省东部和甘肃省中部一带,正是吐谷浑后期活动的地区;其次,!霍尔∀是吐蕃对吐谷浑人的专称,藏文文献西藏王统记 、安多政教史 、格萨尔王传 ,对最终弄清!霍尔∀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线索。本地区中保留的合尔屯、合尔郡、合日江等地名,与吐谷浑有着必然的联系;再次是土吐相谐。土族自称!土户∀、!土谷(古)∀、!土昆∀,土人名称出现于元、明之交,
(!正是吐谷浑族汉文名称趋于泯灭之际,因而以土代吐,失其本意∀。!土人∀、!土民∀,系由吐
#∃%&
土族简史简志合编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年。
参见李克郁:民和三川地区土族来源之传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土族简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参见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西部的古代民族∋∋∋羌族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1期。辛存文:民和土族
东伯府李土司世系考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芈一之:土族族源考 ,青海社会科学 1981第2期;土族族源再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吕建福:土族族源试探 ,土族族源讨论集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2年编印;撰写−土族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国土族 1997年第6期。
(
李文实:霍尔与土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
97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
谷浑的土昆、土护、土谷、土观演变而来。
三、对土族族源问题的几点补充思考
从目前的情况看,关于土族的族源,吐谷浑说者与蒙古人说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依据史籍记载和国内相关研究,结合波氏调查资料,笔者倾向于吐谷浑说,认为此说更具说服力。这里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土人与吐谷浑。1872年,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在碾伯、威远堡、西宁及却藏寺附近考
#察,他称这一带人数不多,且鲜为外界所知的土族为!达勒达∀。根据笔者接触到的资料,波
氏并没有简单袭用普尔热瓦尔斯基对土族的这一称谓,而在起初直接呼土族为!安多定居的蒙古人∀。对此他本人也有专门的解释:!安多∋∋∋是为了有别于草原上的蒙古人,而定居二字却是为了排除环湖(青海湖)游牧的厄鲁特蒙古。∀∃事实上,随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加深,清末安多地区出现了不少定居并以农业为生的蒙古人。波氏的这一界定显然不够准确,他自己也有所察觉,便把注意力转向了土族的自称和他称。后来,波氏受桑堂-钦巴的影响,一直称土族为!西荣古尔∀。按波氏书中解释,!西荣∀出自蒙古语的沙勒(Β!.!/),即!土∀之意,!西荣古尔∀也就是土人、土民的意思。!土(9,52−)∀为土地、土壤之土,%与土著(∗!.,∃∃!/∃#.!8或#+!.%∋,∃:)没有关系。这样一来,!土∀为!吐∀字的音转,土吐相谐,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吐谷浑∀,中唐而后语谬为!退浑∀、!吐浑∀,到元明之际,正式称作土人,土人一称由土浑转化而来,便有了很大的可能。
2.!霍尔∀与吐谷浑。!霍尔∀问题一直是国内土族族源研究争论中的一个焦点。明代西藏王统记 中曾记载吐蕃王松赞干布遣使欲娶唐室公主的事,!唐王不许,使者返藏,伪言于王曰:唐王甚喜吾等,已许嫁公主矣。乃有霍尔塞吐谷浑离间唐王,以故不果∀。对这段记载,吐谷浑说者认为!霍尔塞吐谷浑∀是一个概念,霍尔就是吐谷浑,吐谷浑就是土族。蒙古说者则坚持认为!霍尔塞吐谷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霍尔指蒙古人。
历史上藏族曾把回纥人、吐谷浑人、蒙古人都称作霍尔,在清代藏文文献安多政教史 中,
(
霍尔一词专指土族,藏汉大辞典 也云,在元明之间,藏族把吐谷浑人称霍尔。明、清时期汉
文史籍中,土人、蒙古也各有专称,恕不一一列举。霍尔为吐谷浑,吐谷浑为土族的先民,除有文献佐证以外,也可通过藏族地区流传甚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来印证。格萨尔王传 叙述的是吐蕃与霍尔人打仗的故事。从桑堂-钦巴讲述的传说看,与唐代吐蕃进攻吐谷浑的史实是相符的,传说中西荣古尔汗的名字!霍尔丙杰∀又与霍尔发生了联系。另一方面,!格萨
+尔是唃厮啰的谐音,格萨尔就是唃厮啰∀。这一点与国内格萨尔传研究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魏明章在青海历史纪要 中称,!唃厮啰成为藏族地区各部落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据考证,流传
#∃%
.Χ,Δ#23)∗%/,4!∃∋!2%−%)∀.#∃#∀#∃∋(∀!Δ,,!∋.#=∋%9,1946,p.199∋200.
.. !∀#∃%∃,∃∋(∀)∗!-&%+,∀)∗#−!∗.#/∃#0%∀#−%1,∃∀.#23∃#−4!∃∋!2%−,p.374.
See,.. !∀#∃%∃,∃∋(∀)∗!-&%+,∀)∗#−!∗.#/∃#0%∀#−%1,∃∀.#23∃#−4!∃∋!2%−,p.375.
&参见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
参见霍尔/努木:试释藏文!霍尔∀一词 ,西藏研究 1998年第1期。
.. !∀#∃%∃,∃∋(∀)∗!-&%+,∀)∗#−!∗.#/∃#0%∀#−%1,∃∀.#23∃#−4!∃∋!2%−,p.381.
98从波塔宁考察资料看土族族源
极广的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 中的格萨尔王据说就是唃厮啰∀,#李克郁也认为,!格萨尔
∃
为唃厮啰的论断令人信服∀。如此,西荣古尔即土人,土人就是霍尔,霍尔就是吐谷浑,土族与吐谷浑有直接的承袭关系无疑。又藏文佑宁寺创建记 载:成吉思汗率兵进入青海东部地区后,其部将格日利特及其部属在今互助县一带留居下来,和当地的霍尔人通婚,互助、民和土族中也广泛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是蒙古驻军与当地霍尔人通婚而成土族的传说。这说明霍尔本非蒙古人,而是当地的吐谷浑人。!在土族地区禁止唱格萨尔,因为土族人民认为霍尔就是他们的祖先。∀%
3.!多勒多∀与吐谷浑。安多地区的藏族和蒙古人称土族为!多勒多∀,也有写作达拉特、达勒达、达尔达、多尔斗、朵朵的。对此芈一之认为,!同仁一些土族被称作达尔达、多尔斗,似是
&
达达(鞑靼)的音讹∀。李克郁教授也持相同看法,!达勒达本东北方之夷,唐元和后徙阴山,汉文史籍中讹写为鞑靼或达达∀,(蒙古谓土族为达达,可能与白达达有关,!达达,即杂色部
+落或混体之意∀。笔者对!多勒多∀与白鞑靼有关的推论并无异议,但窃以为其与吐谷浑人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首先,土族只有在强调自己与草原蒙古人不同时才用!察罕-蒙古∀自称,可
见其为!本非蒙古而归于蒙古者∀,况且历史上进入湟水流域的白鞑靼,只有吐谷浑人。其次吐谷浑是公元4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活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原属辽东慕容鲜卑,因部落间发生纠纷而西迁。西晋永嘉末,吐谷浑由阴山南下至上陇,最后又向西、南徙至青海一带,并建立了吐谷浑政权。吐谷浑在鼎盛时期,商业发达,与周边贸易往来频繁,史有明载。据波氏调查资料,蒙古人称土族为!多勒多∀,并且是!通晓多种语言的多勒多∀,这与史书上记载的吐谷浑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吐谷浑人担当的东西贸易中介的角色相吻合。
吐谷浑政权鼎盛时势力范围东至洮岷,南到松潘和雪山,北至祁连山,西达新疆东部鄯善、且末一带。魏晋以来,河西走廊的丝绸故道时常阻塞不通,吐谷浑所据之走廊南端遂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之一。吐谷浑曾与南朝、北朝及其他政权保持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关系,贸易范围北达蒙古草原,西到中亚,南抵印度,东及长江、黄河流域。东魏、北齐、南朝,特别是梁朝与西域的贸易多通过吐谷浑所据之青海地区进行。有学者考证,北方大国柔然亦假道吐谷浑南下,南齐书/河南传 曾数次提到南齐使者经吐谷浑出使柔然的事,同书芮芮虏传 也有!芮芮
,
(柔然)常由河南道而抵益州∀的记载。滑国(嚈哒)人也要以吐谷浑人为中介,!其言语待河
0
南人译,然后通∀。根据调查,塔尔寺、拉卜楞寺、佑宁寺喇嘛,三川土人较多,但是他们不潜
心佛法,喜爱外出经商,1这可能也是吐谷浑遗风。
4.信仰习俗与土族族源。波氏对土族社会的习俗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波氏发现,民和三川的土族既信奉喇嘛教,也有地方民间信仰,同时还保留了萨满教的痕迹。在三川,各种信仰并行不悖,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交错混融。土族村庄大多有喇嘛庙,居民院中也
#∃%&(+,01
魏明章:青海历史纪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页。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 ,第43页。土族简史 ,第15页。
芈一之:土族族源再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李克郁:dolda(达勒达)辨析 ,青海民族研究 1999年第1期。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 ,第40页。
参见周伟洲:吐谷浑史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
梁书/诸夷滑国传 ;并参见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参见芈一之:土族族源再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
99民族研究 2006年第4期
树嘛呢经杆,同一座寺庙中可同时供奉多个神系,供奉者也可以同时敬奉多个神,!法拉作法驱
#
鬼的仪式通常由汉人称之为阴阳,土人称为孛(Ε!),蒙古人称之为萨满的人进行的∀。土族祭拜的地方神衹有龙王爷、娘娘、黑马祖师、白马天将、羊头护法(羊头人身)等。在三川,波氏曾参加过一个祭祀!祖师∀的仪式,详细情节记录在1893年首版的中国的唐古特西藏边区和中央蒙古 中,并附有!祖师∀的画像。可惜这些内容在该书再版时均被删除。
吐谷浑人在辽东时信奉的是原始的萨满教。移牧河湟地区后,在同南北朝各政权及西域交往通商的过程中接受了佛教。一般认为,吐谷浑人接受佛教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5世纪40年代左右,吐谷浑王慕利延在位(436-452)的后期,佛教就在吐谷浑统治阶层中流行起来。公元514年,吐谷浑王伏连筹在益州(今成都地区)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九层佛塔,足见佛教当时已在吐谷浑广为传播。到了元代,藏传佛教萨迦派由于受到元朝的推崇,也传入土族地区。但祖师、娘娘属于道教神系。道教合称黄帝为祖,老子为师,黄帝、老子是道教的共同祖师。关于道教开始在吐谷浑人中传播的时间问题,波氏发现,!在三川附近伊吉尔(Φ∀,23-∋!2#)河谷几个定居的唐古特人村落,除了佛教寺庙外,也有数座汉人的神庙。但唐古特人并不与汉人通婚。∀
∃
因此,土族信奉道教与元、明、清以来的民族迁徙和融合没有必然的联系。
土族接受道教的时间可能更早,!西荣古尔是如何接受汉人的神衹,只有在仔细研究了西荣古
%
尔的古老传说后,方可得知∀。国内研究也表明,道教是唐中叶后,为东支吐谷浑人在河东地
&区信奉,而于辽金时期带回故土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土族与吐谷浑的关系。
近年来,土族土司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李培业在西夏皇族后裔考 (西北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西夏皇族后裔再考 (西羌文化 1997年第1期),王继光在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0版)中以谱系资料为立论依据,否定了土族为沙陀李克用后裔的附会,证明李氏可能为蒙古攻灭西夏后流落湟水流域的西夏党项后裔。吕建福李土司先世辨正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第3期)利用李土司家谱对土族先世为李晋王的传说进行了考辨,指出家谱中的晋王应为西夏晋王察哥。胡小鹏蒙古弘吉喇部赤窟驸马系诸王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 1998年第5期),对章吉驸马族属及在湟水流域的活动情况做了进一步研究。自此,土族为沙陀李克用后裔的说法,在吐谷浑说学者中几乎被否定。
但根据调查材料,!互助、民和土族的李姓中,有自称是沙陀李晋王后裔的。还有传说称,
(
互助县的沙塘(棠)川就是沙托国的转音,可能因居住着沙陀突厥人而得名∀。另有东乡人自称!桑塔∀的。李克郁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过分析,认为!桑塔是由沙陀、沙尔秃或沙尔陀演变而
+来∀,!东乡族就是鞑靼化的沙陀人∀。在波氏的调查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如关于川口曾经是地区贸易中心上文已述及;再如,传说中李晋王的政权中心川口曾名!桑塔胡∀,周围一片荒
漠。这些说法与曾驻牧于金婆山之阳,蒲类海之东的沙陀有没有关系,与东乡人自称!桑塔∀有无相同之处,笔者以为值得重视,也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2责任编辑贾益3
#&(+
.. !∀#∃%∃,∃∋(∀)∗!-&%+,∀)∗#−!∗.#/∃#0%∀#−%1,∃∀.#23∃#−4!∃∋!2%−,p.398.参见芈一之:土族族源再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土族简史 ,第29页。
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 ,第47∋48页。
∃%.. !∀#∃%∃,∃∋(∀)∗!-&%+,∀)∗#−!∗.#/∃#0%∀#−%1,∃∀.#23∃#−4!∃∋!2%−,p.397.
100EthnoNationalStudies,No.4,2006
asDingling,Tolos,Teli,Wuhu,WugusandTurk.ItalsogivesanaccountofthehistoricalprocessinwhichtheUighurevolvedfromthecloseinteractionwithneighboringethnicgroups.
Keywords:
Uighur;Teli;ethnicgroupsinthenorthoftheGobidesert.
TheDeathofTolui,GuyukandArikBoke:Anapproachtothe
DisorganizationoftheMongolEmpire………………………LuoXianyou(84)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historicprocessofdisorganizationoftheMongol
Empirefromthedeathofthreekeyfigures,Tolui(拖雷),Guyuk(贵由)andAriBoke(阿里不哥).Thehistoricalaccountsofthedeathofthethreepeoplearequiteveiledandleavessomedoubts.Thispaper,throughanalyzingandcomparinghistoricalliteratureaswellasdeduction,concludesthatthedeathofthethreeallresultedfromtheinternalstruggleoftheMongolimperialclan.MembersoftheMongolimperialclanstruggleddrasticallyandcontinuouslyfortheKhanate,andthisisanimportantcauseofthefinaldisorganizationoftheMongolEmpire.
Keywords:
Tolui;Guyuk;AriBoke;MongolEmpire.
TheOriginoftheTuNationality:AStudyofPotanin'sObservation……DingShuqin(95)
Abstract:ThehistoryoftheTunationalityisanimportantsphereoftheethno
historicalstudiesoftheethnicgroupsinnorthwesternChina.TheoriginoftheTupeoplehaslongbeenaconcernamongtheresearchersofethnohistoryandlocalhistory.Althoughvariousviewpointshavebeenputforward,noconsensushasbeenreachedsofar.ThispapergivesanaccountoftheinvestigationofG.N.Potanin,aRussian,intheareaoftheTupeoplein1880s.Also,historicalrecordsanddomesticresearchesareinvolved.SomemorediscussionismadeconcerningtheoriginoftheTupeople.
Keywords:
Potanin;Tunationality;ethnicorigin.
AReviewofAStudyofthePatriarchalCultureoftheAncientEthnicGroups
inNorthwesternChina(ZhongguoXibeiGudaiShaoshuMinzuZongfa
WenhuaYanjiu)…………………………………………………GaoYongjiu(101)AReviewofAStudyoftheDai'sCommunalCulture(DaizuCunsheWenhua
Yanjiu)………………………………………………………………HuShaohua(103)ASummaryofthe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HeluoCultureandthe
2006InternationalSymposiumforHanNationalityStudy
………………………………………………………………………ZhouJinghong(105)
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