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与社会
体育专业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学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的社会背景;
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以及国家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题名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授课时数:1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与社会调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掌握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的社会背景;
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以及国家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教学重点: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3、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六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教学目的: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地位和意义,掌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 组织实施。
教学重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教学难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法律性质 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产生的社会文 化背景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经济的落后,特别是封建文化的禁锢,中国国民体质处于世界各国的下游,被人蔑称为“东亚病夫”。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对群众体育的开展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群众体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民体质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由于历史的因素,几十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管理模式一直是计划经济的行政命令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原有的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其矛盾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国家、单位包办群众体育举步维 传统的群众体育管理是以企事业单位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照上级单位的指令进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担负着全体员工的生老病死以及子女教育等有关事宜,各单位的包袱日益沉重,无论是生产和事业的发展还是员工的福利等事宜举步维艰,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改革开放后,许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再承担原来所担负的诸多社会福利保障,部分单位的群众体育活动根本无法落实。在民营企业也中有相当多的人被游离于体育锻炼之外。
2.观念落后,群众体育活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体育锻炼人负
责管理,个人的主动性以及个人的权益往往被忽视,人们养成了一种依赖性的观念。在许多人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是单位领导的事,开展体育活动所需的物质和经费天经地义的应该单位负担,仿佛个人的健康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单位和国家的。
事实上,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利益受益者是个人和家庭,间接受益的才是单位和国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来保障国民的健康,国民自己也有责任来爱护。因此,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就应该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来承担物质条件和经费。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建立新的群众体育管理新观念,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体育发展需要。
3.社会体育的管理必须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群众体育的管理方式必须改变,实行以法律、法规管理的法制体系,这样才能做到国家、社会、个人协调一致的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只有以法律、法规的方式管理,才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避免随意性,才能真正保证公民的体育权利的实现。
体育这一文化现象,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提高,社会文明空前发展,体育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已得到世人的共识。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现象和综合性的事业。
体育法律、法规的出现代表着广大人民共同的要求。国外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兴起大众体育的热潮,多数发达国家还颁布了多种多样的法律法规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并成立相应的机构来保证群众体育的运行,建立起了政府参与,社会加入,个人参加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95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宪法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研究和整理国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基本思路有如下特点: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成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全局的计划 制定全民健身计划要立足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起点上,把握好全民健身与社会改革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中摆正全民健身工作的位置。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要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为我国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服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配套工程。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成为未来宏观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计划,不仅要设计近期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更要规划我国未来十几年的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全民健身计划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一致的,是一项跨世纪地战略规划,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体现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宏观发展的纲领性。作为一项宏观的战略性规划,必须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由国务院推行实施,体现中央的权威性和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态度。同时,还必须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全民族的角度,突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广泛性。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新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符合科学性和中国国情特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实际状况。要注意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文化差异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情况。制定的规划要对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健身活动开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指导意义,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特点。全民健身计划不仅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还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全民
健身活动摆脱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局面,使其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推行中便于操作,要制定些抓得住、看得见的指标、任务,使全民健身活动收到实效。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全民健身计划,不是短期的工作计划,它是从我国全民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进行国民体质建设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它不仅要考虑到规划所跨的年度里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也要考虑规划实行年度以后的国民体质建设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全民健身计划中,采取的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法。并设定了到了20XX年应达到的目标、任务,在实现这一目标后,我国全民健康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为未来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体系。
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法律性质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前言部分对该纲要有一个概念的界定: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基本精神制定的。体育法第二条明确指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以上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法律依据。
在《体育法》的规定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为国家推行的近期和远期规划,要全面实施和落实。从这种意义上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国家对我国从1995年~20XX年期间,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性建设蓝图,
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贯彻落实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体育事业的深化改革提出了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一项符合民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宏伟的跨世纪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体育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战略措施。
(一)实施纲要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我国人民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省市已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已接近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在我国人民基本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迫切,生活质量的提高又离不开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而这些又恰恰是体育文化所能给与的。1997年完成的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使我国广大群众的余暇时间较过去大幅度的增加,如何引导广大群众有效地利用余暇时间,对我们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群众体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正是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纲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迈进了新世纪。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跻身于前列,主要取决于国民的整体素质。国民素质包含着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也包含国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的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对这三个方面的素养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参加者不仅仅达到了增强体质、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且对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公民文明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道德意识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能够促进国民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国民的体育意识,加强对各种披着“健身、防病祛病”外衣的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的抵御能力。
(三)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福利体育的体制、公费医疗的制度都在进行深刻的变化,广大群众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能打破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全部靠国家的观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做到国家、社会、个人都发动起来,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
(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代表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和普及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理论,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开展,这体现了代表先进的文化精神。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现了体育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关心人民身体健康的精神,确保了公民参与体育的权益,表现出国家对老百姓负责的公仆形象。
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与组织实施 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就以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经验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该纲要从1993年初,由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全国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于1995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颁
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