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总第270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October2012
No.20TotalNo.270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乌兰高娃,闫晓丹,刘启龙
(包头市规划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发展过程及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20—0045—03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占据了地球上越来越广的空间,其发展状况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世界。世界正朝着“城市世界”的方向发展。城市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已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21世纪必将成为真正的城市化世纪。城市作为人类主要的居住地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1 生态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一般史料认为,城市的出现,距今已有大约六千年了。地球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也是文明起源的地方。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恒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人类从蒙昧、原始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现在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另一次社会变革,即工业文明向新的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我们称之为生态文明。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交通拥挤、土地紧张等城市问题纷至沓来。严峻的城市环境现状迫使人们反思以往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理念,将科学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双刃剑”作用重新进行审视。另一方面,在城市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新生的渴望愈来愈迫切,那就是他们在不愿放弃城市便利舒适生活的同时,又希望拥有乡村宁静恬淡的生活。人们的这种意识,可以认为是生态城市思想的萌芽和原始动力。1.1 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恢复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整体、协同、自生、开放的生态文明、孵化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殷实、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态社区,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可追溯到200多年
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R.Malthus)的《人口学》(1798年)一书中就已提出了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环境资源相协调。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朗特兰(GroHarlemBroadland)在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人类不求发展,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完美的生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问题是要从全局、长远的观点去认识这个发展,达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最本质的战略目标。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及目标1.2.1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1.2.1.1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和谐性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上。人类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但未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生态城市并不是用绿色点缀,园林景观装饰死板的人居环境,而是体现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等特色。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1.2.1.2 生态城市的高效性。一个生态城市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的优化配置。物质、能源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充分提高生态效益。1.2.1.3 生态城市的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不同时间、空间,使资源和能源得以有效利用,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能协调发展,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1.2.1.4 生态城市的区域性。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周围相关区域紧密相连的相对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城市地区,还包括周围的农村地区。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1.2.1.5 生态城市的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一追求城市环境优美或是城市的繁华,而是人类对城收稿日期:2012-07-25
・45・ 总第270期
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社会—经济—自然融为一体。1.2.2 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普遍接受的理解,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着生态城市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运行。生态城市在追求每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的同时,更强调的是3个子系统的整体和谐,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生态城市目标实现的标准是要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自然的和谐,也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以下的标准。1.2.2.1 社会生态目标:文明。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生态城市的社会生态目标,那就是文明。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要达到文明,需要有一定的指标来进行评价,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该涉及:物质生活水平包括消费水平、住房水平、收入状况、交通、健康水平等。社会生活质量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犯罪率、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水平、娱乐、身心健康、社会福利、信息交流等。1.2.2.2 经济生态目标:高效。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目标,总体上讲,就是综合效益最高,具有高效的转换系统,即人们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不仅能通过城市经济系统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而且这些经济成果是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尽可能少的废物产生的条件下取得的。简单地说就是“高效”、“节约”和“少污染”。1.2.2.3 自然生态目标:和谐。生态城市的自然生态目标,就是对生态城市自然环境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自然融人城市,将城市融人自然”。这包括两个方面: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中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改变(建设)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要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适于人类居住。2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对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正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解决。2.1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意识欠缺目前为止,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全民参与度不够且参与形式单一仍属于政府倡导下的参与,制度性建设不够,形式多、行动少。实现生态城市,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转变观念,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树立强烈的生态保护责任感,使城市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2.2 城市环境污染日益显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现在来自中心城区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已经严重污染了城市周边地区的水体、土壤、大气,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正在下降。解决这些问题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循环系统,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加强生态立法。合理利用土地,优化配置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提高对生活、生产污染的处理率、重复利用率。加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2.3 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在许多城市建设中片面地追求整齐划一,缺少了城市的地方特色,城市被着装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忽略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城市的美化、亮化工程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使城市变成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发展不应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丧失为代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自然生态遗产、文化遗产的破坏,要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2.4 城市建设淡化生态资源培植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考虑经济建设,考虑生态资源再造较少,从战略上忽略了生态资源培植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依据生态经济学法则,在城市经济运行中,城市经济系统决不是孤立的,城市经济系统必须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最佳匹配的状态。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完成工业、农业和社会生活三大循环体系的建设,充分实现生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为人们指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城市发展目标。要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之纲,是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一切工作的总体指导原则。3 生态城市规划3.1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思想的前身是同样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协调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确保自然平衡和资源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市生态规划从产生、发展演变至高级阶段—-生态城市规划,都运用了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原理,在深入研究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广义生态层面上对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进行更高层次、更完善的全面规划,实现生态城市的结构生态化和功能生态化,立体化推进生态城市建设。3.2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46・ 乌兰高娃,等・浅谈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与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3.3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实际上,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3.4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区别生态城市的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模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从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系统向更有序、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引导城市实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3.5 做好科学编制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作,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是落实“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应超)2012年第20期
越传统城市的旧模式,对原有城市规划的思想、方法、手段、体制等进行变革,编制适应生态城市运行的新的规划体系,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协调城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三者充分衔接,这也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4 结束语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价值观是“反自然”的,与生态城市价值观是相悖的,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更应该改变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