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做好写话与习作的过渡

2023-05-28 来源:易榕旅网


如何做好写话与习作的过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对写话的兴趣”,没有字数和段落的要求。因此,很多教师就称其为“写话”,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只要学生能写上两到三句话就行了。到了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并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初步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各项要求都相应提高了,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十分不适应,产生了对作文的畏惧心态。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做好衔接工作,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种“谈文色变”的心理障碍将会一直伴随着学生。但是,如果能在关键的过渡期,协助学生积极地达成低段写话目标,并逐渐灌输习作的观念,就能帮助他们真正地爱上习作。

怎样让一二年级的写话与三年级开始的作文做到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这个问题近几年思考较多,并且也做了些尝试。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古人作诗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这样,从模仿范文起步,以给他们一根有力支撑的拐杖,支持其不断向前探索。

现行教材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模仿。

一、造句训练。造句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学生想象力训练最有效的办法,对写话说话也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首先训练单个词语造句说话,同时老师要求按最基本的句子格式把句子说完整,这是第一层次的,也是最基本的;其次可以尝试用两个、三

个等几个词语用在自己所说的话中,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常用这种办法更快地识记生字新词,同时引入竞争,相互PK,看谁在说话中运用的词语更多,全体学生当裁判;然后,有意识的出示更多课文的毫不相关词语比如20个或30个,并且告诉孩子们这些词语必须要用完,尝试着编成一个小故事 ,学生们兴趣很浓,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把老师给的词语用完,不乏一些很有想象力的说话。每一个词语盘点的大部分词语都让他们编一个故事并写下来。根据教学情况,此法很受学生欢迎。

二、借鉴模仿。虽说好的作文是呕心沥血的创造,但是开始时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比如在教学二年级《日月潭》时就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说。每教学完一段,马上就结合当地景区,让学生模仿说话,并且告诉孩子们“作文就如此简单”。教学《葡萄沟》就结合当地出产水果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仿写。例如,三年级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后布置一作业将诗歌改写。有好多个同学就想起了日月潭的写法,改写的很成功。教学中,只要能够结合孩子们实际的都让他们仿写,比如仿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仿写让孩子们感觉作文不是那么难,也不是那么无话可写。

三、师生共写。无论是说话的训练还是写话、作文的训练。教师都参与其中。比如上面提到的每个词语盘点的词语编故事的活动中,往往深受学生那场景感染,每次至少编一个版本。在课堂上仿说仿写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共同参与共同完成,让他们对作文不再畏惧,不在头痛。三年级,对于每个单元作文训练,引导孩子们先说后写,我手写我说,对于作文困难的孩子,范文引路模仿写。同时,给孩子出示一些词语或句子,让他们用进去。

另外,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平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