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天然生漆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23-05-26
来源:易榕旅网
研究与分析 RESEARCH&ANALYSIS 林产工业 CHINA FOREST PR0DUCTS INDUSTRY 改性天然生漆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术 万长鑫 肖邵博黄琼涛 旷春桃廖有为 摘要:通过生物质桐油与天然生漆混合偶联反应,制备生漆一桐油树脂,再加入石墨、催干剂、酒精,经高速搅拌分散 得到均匀的改性复合涂料。研究了桐油、石墨、烘干温度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IR)、同步热分析 仪(TG—DSC)对生漆一桐油树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石墨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涂料附着力达到最大值6.9 MPa,同时表面电阻率降到1O ,达到抗静电的要求。通过加入聚合桐油,复合涂料的铅笔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都得 到了提升。而加入催干剂与酒精后,复合涂料的黏度和表干时间分别降为29s、50min。当复合涂料需要加热干燥时,烘 干温度为140 ̄C时,综合性能最好。经过耐酸、耐碱、耐盐、耐汽油性检测,复合涂料表现优异。 关键词:生漆;桐油;改性复合涂料 中图分类号:TQ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99(2016)03—0024—05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odiifed Raw Lacquer Composite Coating WAN Chang—xin XIA0 Shao—bo HUANG Qiong—tao KUANG Chun—tao LIA0 You—wei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 2.Guangdong Yihua Timber Industry Co.,Ltd.,Shantou 515834,China) Abstract:Raw lacquer—-tung oil resin was prepared through the biomass tung oil mixed with raw lacquer coupling reaction.Then graphite,drier and alcohol were blended to obtain a uniform composite coating by high speed stiring.The efrfects of tung oil,graphite and drying temperature on composite coating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raw lacquer—tung oil resin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z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hesion for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could reach up to maximum 6.9MPa and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dropped down to 1 0 Q meeting antistatic requirements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raphitge was 25%.The pencil hardness,flexibility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improved by adding polymerized tung oil.After adding drier and alcohol,the viscosity and dry tim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reduced to 29s and 50min,respectively.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as the best when the drying temperature was kept to 140 ̄C.The test results of corrosion resistance,such as acid,alkali,salt and gasoline,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posite coatings hav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Raw lacquer;Tung oil;Modified composite coating 天然生漆作为一种传统的生物质涂料,具有耐酸、 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了改善生漆性能,前人主要通 耐热、耐候、耐磨、耐腐蚀、耐原子辐射以及节能环保等 优点,曾广泛应用于军工、工业设备、农林机械及手工 过采用溶剂提取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再通过醚 化、酯化、氧化、催化加氢及与金属配位反应等各种改 艺品等领域。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附着力差、干燥时 间长、柔韧性不强、黏度大不易施工等固有缺陷,限制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NK3065) 万长鑫,在读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性方式【 , ,得到性能增强的改性生漆树脂。但经过这 样处理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操作步骤繁琐,增 加生产成本,也破坏了生漆以生物酶催化氧化的W/O 型乳液分散体系I3I41。桐油也是一种生物质干性油,具 备优异的耐碱、耐水、黏度低、干燥性好等性能[5],并 且产量丰富、价格低廉。将经过熬炼所得的熟桐油直 林产工业2016年第43卷第3期 廖有为(通讯作者),单位同第一作者,E—mail:248783659@qq.COB 收稿日期:2015—11-21 —.24.. 研究与分析 RESEARCH&ANALYSIS 林产工业 CHINA F0REST PR0DUCTS INDUSTRY 接与天然生漆混合,制备生漆一桐油树脂【6J,性能得到 协同增强,并保留天然生漆的生物学活性,降低了生产 成本。鲁黎等『7]已经探索了生漆一桐油树脂的最佳质 量比,但未通过现代化检测仪器分析其反应机理及耐 热性。 点。通过计算得出其pH值,若pH值高于或低于6.7,则 可用草酸铵溶液进行调整,使其pH值达到6.7。 1.3复合涂料的制备 用300目滤布将天然生漆过滤,除去漆渣和大颗粒 杂质,在室温(30±5)℃、湿度(80±5)%的情况下,将 笔者采用红外光谱 IR)和同步热分析仪(TG— DSC 寸生漆一桐油树脂进行了分析检测。为了加强树 生漆、聚合桐油按配比倒入配料罐中,以100dmin搅拌 分散1.5h得到生漆一桐油树脂。将石墨倒入稀释剂酒 精中,进行超声分散40min,而后同催干剂一起加入混 脂的性能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笔者在树脂中添加石 墨、催干剂、酒精,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涂料,并探 讨石墨、烘干温度、腐蚀介质对复合涂料的影响。 1实验部分 合均匀的生漆一桐油树脂中,搅拌25~30min,得到复合 涂料并灌装密封储藏备用。 1.4涂膜制备及表面电阻率的测定 常温干燥:将天然生漆、复合涂料分别涂覆在马口 1.1主要原料和仪器设备 材料:天然生漆,成都市美星工艺油漆厂;桐油 铁及绝缘性较好的塑料板上,并放人恒温恒湿箱中进 行干燥,温度30℃,湿度80%。 加热烘干:将涂覆在马口铁上的复合涂料放人恒 温恒湿箱中进行烘干,湿度80%,加热烘干方式分别以 7O、90、100、120、140、160、180 这几个温度进行干燥。 (生),工业级,济南良丰贸易有限公司;石墨,工业级, 青岛星远石墨乳有限公司;催干剂(自制);指示剂为 酚酞试剂。 实验设备:250mL三口烧瓶;温度 一10~300cc); 碱式滴定管;300目滤布;加热装置;OA2000型搅拌机, 上海欧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HT/GDSJ一150恒温恒湿 试验箱,北京恒泰丰科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2熟桐油熬炼 称取100g的生桐油倒入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 两种干燥方式固化后涂膜厚度均控制为(100_+5) rno 1.5树脂及涂膜性能检测 按GB/T 16906--1997 ̄定复合涂料表面电阻率; 按GB/T 22314--2008 ̄0定树脂黏度;按GB/T 1728— 1979中乙法测定涂膜表干;按照GB/rr 1743--1979 ̄U定 表面光泽度;按照GB/T 1732--1993 ̄定耐冲击性;按 GB/T 6739--2006 ̄0定铅笔硬度;按GB/T 5210---2006 250mL三口瓶中,将万用电炉的加热功率开到最大,使 温度迅速升至140℃左右,而后调小加热功率,采用文 火慢熬,以防止生桐油内水分来不及蒸发而产生大量 油泡溢出锅外。约8~12min后,生桐油水分基本熬干 不再产生泡沫时,继续调大功率升温至240~250℃,此 时,进行试样检测,即用玻璃棒蘸取桐油并滴在调漆刀 测定附着力;按GB/T 1731--1993 ̄定柔韧性。 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Nicolet IS10型红外光 谱仪(FT—TR)测定表征树脂结构,采用压片法制样。用 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409pc型同步热分析仪测 定涂膜的耐热性,氮气气氛,升温速率10 ̄C/min,升温 至600℃。天然生漆样品用量8.128mg,生漆一桐油树脂 用量8.448mg。 上,放入水中冷却。冷却后用手蘸桐油并提起,观察是 否有2.5 3cm以上不问断的油丝,若有油丝出现,表明 桐油已基本熬成。 将熬制好的桐油倒入配有循环冷却水装置的配料 耐腐蚀性能测定:按GB/T 9274--1988 ̄定耐盐、 耐碱、耐酸性;按GB/T 1734--1993 ̄0定耐汽油性;按 GB/T 1733--1993 ̄定耐沸水性。 2分析与讨论 罐中,并通过不断搅拌迅速降低其温度,当温度降到室 温时,熟桐油制备完成,将熬好的熟桐油装入预先准备 好的密封罐中备用。 天然生漆成膜时对pH的敏感性较高,其最佳聚合 反应pH为6.7t ,因此需要控制好熟桐油的pH值。取熟 2.1生漆液、生漆涂膜和生漆一桐油复合物涂膜的红 外表征 桐油1~2g倒入50mL锥形瓶中,加入二甲苯和酒精混合 液(1:1)30mL,将锥形瓶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 试样完全溶解,滴加3—5滴酚酞指示溶液,用氢氧化钾 标准溶液滴至出现红色,至少10s红色不消失即为终 生漆漆液、天然生漆膜和生漆一桐油复合物涂膜的 红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由图IIR数据可知生漆固化成膜过程中的红外波 峰变化情况。酚羟基一OH伸缩振动由3 500cm一1峰转 旷春桃廖有为 改性天然生漆复合涂料的制备一与I眭能研究——万长鑫 肖邵博 黄琼涛研究与分析 RESEARCH&ANALYSIS 图1生漆漆液、天然生漆膜和生漆一桐油复合 物涂膜红外吸收光谱 Fig.1 FT-IR spectrum of raw lacquer、raw lacquer coating and composite coatings 变为3 416cm 峰,表明一些漆酚的分子内氢键转变 为分子问单一氢键,漆酚羟基转化为多聚漆酚羟基。 孤立双键特征峰3 O08cm一减弱以及共轭三烯特征峰 982em 缩小表明了涂膜发生了氧化交联。对应于or.、 p不饱和酮羰基一C0一吸收峰1 650~1 670em一1逐渐增 加,是漆酚侧链自动氧化的结果。共轭二烯吸收峰 945em 几乎消失,烷基吸收峰2 850、1 470、730em一1都 明显加强,这些表明漆酚侧链和共轭双键都发生了加 成均聚反应。 天然生漆涂膜和生漆复合物涂膜固化后具有相似 的红外吸收峰。桐油的主要成分为桐油酸三甘油酯, 含桐油的生漆涂膜中,出现987em--的吸收峰,这是由 一桐油的共轭三烯吸收峰993、965cm一1经过氧化聚 合反应得来。加入桐油的生漆固化成膜后,由于漆酚 羟基中的氢和桐油的羰基结合,出现了1 710cnl一1的吸 收峰。 2.2石墨添加量对生漆复合物附着力和电阻率的影响 在室温(30 ̄(2)条件下,分别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 墨(细度低于100目)添加到生漆一桐油树脂中,得到 复合涂料。测得的附着力和表面电阻率随石墨质量分 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 涂料干燥固化成膜时,由湿膜转为干膜常伴随着 体积收缩而产生内应力的现象,影响涂层的附着力。 加入颜填料后可以减少收缩,加强附着力,并适当的改 善涂层机械强度【 。从图2可以看出,石墨的质量分数 为0%时,生漆与金属基材马口铁板的附着力最小,只 有1.5MPa。随着石墨百分比逐渐升高,其与马口铁附 着力也逐渐增大,当质量分数为25%时,达到最大值6.9 林产工业 CHINA F0REST PR0DUCTS INDUSTRY a 槲 喧 图2石墨质量分数对涂膜附着力和表面电阻 率的影响 Fig.2 Influence of graphite amount on the adhesion and surface resistivity of iflm MPa。当百分比继续升高时,由于颜填料含量过多,影 响树脂的粘结性,导致其附着力下降。此外,添加石墨 颜填料,亦能够增加漆层的耐酸和耐碱能力。 同时,由图2可以看出,复合涂料的表面电阻率随 着石墨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 5%左右时,复合涂料的表面电阻率高达1013Q,当石墨 的质量分数由5%变为15%时,复合涂料的表面电阻率 仅仅下降了1个多数量级。这是因为石墨含量过少,石 墨粒子均匀分布在复合涂料中后,彼此间间距较大,不 能连成有效的导电网络,只能通过隧道效应传输电子。 当石墨填充量达到25%时,复合涂料的表面电阻率降 为10,Q左右,达到了抗静电的标准(详见国家标准GB 13348--2009),从质量分数l5%增加到25%,表面电阻 率下降了5个数量级,这就是由于渗滤效应所致No,“]。 当石墨质量分数继续增加时,复合涂料的表面电阻率 下降曲线趋于平缓。 综上所述,石墨的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涂料涂 膜与金属马口铁板的附着力最好,并且其表面电阻率 已经满足抗静电的要求,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需要 抗静电涂料的场所。因此,石墨的最佳填充质量分数 为25%。 2.3桐油、催干剂对生漆的影响 在生漆中加入桐油改性,漆酚和熟桐油都有相似 的共轭三烯链结构,经共混聚合、偶联交联反应固化成 膜,并借助生漆中糖蛋白和多糖的覆盖作用,形成复合 细胞状超耐久结构树脂。表1为天然生漆与复合涂料 在常温状态下的物理I生能对比情况。 由表1可知,生漆复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要优于天 林产工、I 2016年第43卷第3期 研究与分析 RESEARCH&ANALYSIS 林产工业 CHINA FOREST PR0DUCTS INDUSTRY 表1天然生漆与复合涂料涂膜的物理性能 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raw lacquer and composite coatings 由表2可以看出,在100%以下的烘干温度下,涂膜 的干燥时间和机械性能表现都很差,这是因为漆酶像 蛋白质一样,加热温度超过60℃以后,漆酶蛋白质受 热凝固逐步失去活性,水中氧气溶解度降低,致使涂 膜活性下降,进而导致酶促涂膜固化变慢。当温度为 项目 黏度/s表干/min铅笔硬度/H柔韧性/mm冲击强度/cm 然生漆涂料。生漆漆酚含有大量的苯环结构,漆酚不 饱和侧链在固化成膜过程中不断氧化交联聚合,形成 70~90%时,漆酶完全失活,宏观表现为湿膜难以固化 成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物生漆和聚合桐油获得能 量,克服惰性进入活化态,当温度超过100%时,涂膜又 稳定的互穿网络聚合物,使得天然生漆的柔韧性和耐 冲击性较低。而通过加入具有柔性长链结构的桐油, 改性生漆复合物的耐冲击性和柔韧性都得到了明显提 高。硬度提升则是由于加入颜填料瓷粉的作用。而干 燥时间的控制对于现场施工来说至关重要,生漆复合 物的表干时间50min,大大小于天然生漆的180min,这 是由于桐油的干燥性较好,以及添加了溶剂和催干剂 能够固化。且温度越高,活化分子数越多,固化速度越 快。不同温度下得到的涂膜柔韧性以100℃干燥的最 好,140 ̄C干燥的涂膜光泽度最佳,虽然180 ̄C的干燥 时间最短,但由于烘干温度太高,干燥过快导致涂膜起 皱,光泽度、柔韧性很差。而l40℃干燥的涂膜柔韧性 不如100℃的好,但干燥时间则大大缩短,所以综合考 虑,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为了施工的便捷性,工业上还 是采用140℃。 的作用。同时,生漆、桐油本身黏度很大,加入石墨以 后变得更加黏稠,达到140s。因此,为了便于施工,添 加适量的酒精溶剂,得到生漆复合物,并使得黏度降 到29s。此外,添加桐油可以增加涂膜光亮度和涂层厚 度,并适当降低了生漆的使用量,减少了生产成本。 2.4不同烘干温度对生漆复合物性能的影响 此外,在加热干燥时,升温不能太快,降温不能太 急,即不能骤冷骤热,因为涂膜涂层和钢板的热膨胀 系数差别很大,温度骤变会引起涂膜破裂乃至脱落。 140 ̄E干燥时,升温时间应该控制在40min以上。 生漆干燥可分为在室温下依靠漆酶催化干燥和 加热干燥两种方式,两者的固化机理不完全相同【l2, 】。 常温自然干燥成膜主要通过氧化型漆酶催化氧化漆酚 羟基使其形成多聚体,以及漆酚侧链双键自动氧化聚 2.5生漆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图3(a)、(b)分别为生漆涂膜与生漆一桐油复合物 膜的热重曲线TG和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 合共同作用形成体形聚合物。而天然生漆存放过久会 导致漆酶活性下降变成陈漆,其干燥时间及其他涂膜 性能皆会降低。因此,需要对生漆复合物进行加热干 燥。加热固化成膜过程中,漆酚侧链的变化反应与干 性油的热聚合有相似之处,均属于游离基链式反应,烯 烃双键毗邻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易受氧作用生成 氧化物,然后分解生成游离基,促进分子链之间的交 联。但侧链会和酚环反应,并且酚羟基会受热脱水使 温度/℃ (a) 苯核通过氧桥连接。表2为不同加热温度对生漆复合 物性能的影响。 表2不同烘干温度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 Tab.2 Influenceofdiferentdryingtemperaturesonthe performances offilm 。 毫 温度,℃ 70~90 100 120 140 160 180  ̄-t:/min 光泽度/% 难干燥一 40 72 40 80 30 92 30 83 20 64 NP"X/'c (b) 耐冲击性,c 铅笔硬度,H 柔韧 [ ̄/mm 一 一 一 50 3 1 50 3 5 60 4 10 50 4 10 40 5 15 11t3 生漆和生漆一桐油复合物的TG与DSC曲线 Fig.3 TG and DSC curve of raw lacquer and composite coatings 改性天然生漆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万长鑫 肖邵博黄琼涛旷春桃廖有为 研究与分析 RESEARCH&ANALYSIS 由图3可知,生漆涂膜与生漆一桐油复合物涂膜的 热分解特征为:在聚合物不断吸热的过程中,高分子链 由于键断裂而分解,质量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少,在 降解速率最快的DSC曲线上均会有一个吸热峰,表明 涂膜在此温度范围内发生了吸热分解反应。在92℃附 近,质量损失主要来源于涂膜中残留的水分、漆酚单体 等易挥发物质。在450℃附近出现明显失重,这是由于 涂膜中聚合网络硬段结构有序解离所致。生漆和复合 物涂膜失重5%所对应的加热温度分别为222、254oC。 在温度分别为452℃和457℃时,生漆和复合物涂膜出 现了最大热降解速率,失重分别为52%、50%。当温 度达到500℃时,生漆的残余量为31%,而复合物的残 余量为34%。由此可见复合物涂膜的热稳定性比生漆 高。复合物涂膜的耐热性高于生漆涂膜是因为复合物 涂膜中聚合桐油与生漆作用,生成耐热性较高的产物。 2.6生漆复合物的耐腐蚀性能 将涂覆在马口铁上的天然生漆、常温干燥生漆复合 物、加热干燥生漆复合物干燥固化后,在室温(30℃)、湿 度(80%)外界环境条件下,分别进行耐盐陛(25%NaC1)、 耐酸I生(25%H2S0 )、耐碱性(25%NaOH)、耐汽油、耐沸 水测试,得到涂膜表面未发生脱落、起泡等变化的时间 值。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复合物涂料的耐腐蚀性能 Tab.3 Corrosion resistance ofcomposite coatings 由表3可知,天然生漆的耐酸性、耐碱性、耐汽油性 要劣于复合涂料,这是因为干燥生漆膜中残留有漆酚 酚羟基一0H,易收到化学介质腐蚀,而聚合桐油中的 酯羰基能够与多余的羟基结合,使其耐腐蚀性提高。 而加热干燥得到的复合涂料耐腐蚀性能要优于常温干 燥,复合物涂料在空气中加热固化时,空气中的氧参与 反应,自然干燥和加热干燥机理便有了共同之处,都会 形成类似的交联网络结构,并且通过外界热能,提高了 漆酚单体与聚合桐油的活化能,增加反应物的有效碰 撞,使其交联聚合反应更加彻底。总体来说,两种干燥 方式所得的复合涂料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社会实际 要求。 林产工业 CHINA F0REST PR0DUCTS INDUSTRY 3结语 通过在天然生漆中加入聚合桐油、石墨、催干剂和 酒精在常温下反应得到改性复合涂料,石墨极大地改 善了生漆与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并使复合物成为抗静 电涂料,使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对导静电涂料有需求 的领域。而桐油与生漆漆酚反应形成复合物,则改善 了生漆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催干剂 与酒精则将复合物涂料的表干时间由180min缩减到 50min,黏度由140s降 ̄g29s。 复合物涂料以加热烘干的方式固化成膜,其干燥 原理不再是由漆酶氧化固化成膜,而是与干性油类固 化方式类似,经过实验讨论得知,复合物涂料最佳烘干 温度为140 ̄C,表干时间只需30min,在实际生产施工过 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和效率。加热干燥与常 温干燥所得的复合涂料耐腐蚀性能皆能够满足实际应 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im C,Hong I S,Hong S I,et a1.Coating and 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Urnshiol—Based 0rganic,In0 ganic Hybrid Films[J].Journal of Sol— 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30(2):1 17-128. f21 Honda T,Ma X,Lu R,et a1.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Lacquer Based on Blending Urushiol with Thitsiol[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Science,20l1,121(5):2734—2742. 张飞龙,张瑞琴.生漆的品质及其检验技术【J】.中国生漆,2007, 26(2):51—60. [4]周光龙,彭经寿,郑小江.生漆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M].武汉:湖北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22. [5]Mariana P,Mirtai A,Normae M.Caseinate films modified with tung on[j].Food Hydrocogoids,2010,24(8):800—808. [6]石玉,王庆,张飞龙.天然生漆改性研究进展….当代化工,2010, 39(1):71-74. [7]鲁黎,杨柳,杨志斌,等.聚合桐油——天然生漆改性涂料及其性能 的研究 湖北林业科技,2014,43(3):26—29. [8]Takahisa I,Lu R,Tetsuo M.Studi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urnshiol and organic silane[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06,55(1): 66—69. 『91靳涛,刘立强,李德华.常用颜填料在光反射涂料中的光热性能和 附着力研究【JJ.硅酸盐通报,2008,27(5):1059—1062,1075. [10]Tchoudakov R,Breuer O,Narkis M,et a1.Conductive polymer blends with low carbon black loading:Polypropylene/polyamide[J].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1996,36(10):1336—1346. 【1 1]Wang Jiliang,Che Rongsheng,Yang Wanqing,et a1.Biodegradable antistatic plasticizer based on citrate electrolyte doped with alkali metal salt and its poly(vinyl chloride)composites[J].Polymer International,201 l,60(3):344-352. [12]张飞龙.生漆成膜的分子基础——I生漆成膜的物质基础[JJ_中 国生漆,2010,29(1):26—45. [13]张飞龙.生漆成膜的分子机理叨.中国生漆,2012,31(1):13-20. (责任编辑韦亚红) 林产工业2016年第43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