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
概要:要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新课改,就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
有了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主动地、热情地、高效地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稳定地发展。因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从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图片、幻灯、实物、故事、谜语、游戏等来吸引学生。如我在教学比例尺时,一上课我首先拿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你能从地图上看出上海离北京有多远吗?同学们都摇头。我再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就可以任意量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一次“全国旅行”了。学生听说比例尺有这么大的用途,顿时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感因素,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对优生,我常常出一些较难的思考题给他们解答,作对以后就用“真会动脑筋”、“你真聪明”、“揭开数学奥秘靠你们了……”这样一些话及时鼓励学生;对课堂上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说:“你的第一、二、句回答得多好,继续说下去”、“这一步你答对了……”这样,在肯定和表扬声中,对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和要求,学生十分乐意接受,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启发诱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一)直观启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
生的兴趣。如教学实验、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启发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分别演示平均分后各份的大小,并让学生折纸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加强了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二)类比启发。教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此类推,掌握獲取新的知识。如教学“比的性质”时,可以与“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类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巧练启发。“练”不在多,而在于“巧”,让学生先运用已有的知识练习,教师再通过对比式、阶梯式等练习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掌握各月的天数后,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外公在我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学生积极思考得出7月和8月,有的还答出12月和1月。
二、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很多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教给学生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中尽量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要是使他们亲手摆、亲眼看、亲口说,然后再通过进行分析、比较,细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广”度上下工夫,使学生不断吸取新知识,以此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各个教学程序的内涵,让学生不怕吃苦,敢于大胆去尝试。过去我针对教材与学生年龄的特征,在中段着重把大部分的计算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侧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在高段将部分概念知识与部分应用题让学生自学,使其在自我学习与评判中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经过长期训练,我班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与解题技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新课改,就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