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荷娟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2期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213000) 庄荷娟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
本文以执教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神奇的中医》一课为例,通过具体实例,阐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品德课程不竭的源泉。
一、关注生活,充盈课程资源的汩汩清泉
鲁洁教授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儿童“去打开生活这部大书”,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如此,儿童才能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神奇的中医》一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带着学生开展了如下的活动。
师:前一阵子,老师的老毛病又犯了,喉咙嘶哑,很不舒服。现在,你听,声音恢复了吧。想知道我吃的是什么药吗?
(屏幕出示)
蝉衣二钱,滑石一两,麦冬四钱,胖大海五个,桑叶、薄荷各二钱,用水壶泡之代茶饮。
师:老师把这帖药带来了,同学们四个人一小组,对着药名,看看你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生:(翻翻、摸摸、捏捏、闻闻、比比)
师:发现没,这一帖药中有什么?
生:……
师:像这样根据不同的植物、动物、矿物的药效,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的,专门用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称之为中药。
什么是中药?似乎无法用浅显的语言来概括,但学生生活中却是处处可见的。与其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到生活中接触中药,亲自去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直观而真实地了解中药,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神奇中医的研究兴趣。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蕴涵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价值,我们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主动去发现、探索和发掘生活中的有价值的东西。
二、反思生活,引领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增加了“提升学生的生活”的表述,就是强调德育课程要帮助学生实现“整体生活的善”。具体地说,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生活不断充盈,德性不断发展。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生活”呢?笔者认为,可以帮助学生反思生活。
在《神奇的中医》一课中,教师借助学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引导学生展开了反思。
师:同学们在每个学习日,都会采用中医手段进行自我保健。猜猜看,我们开展的活动当中哪一项有这样的功效?
生1:眼保健操
师:是的。(出示头部穴位图)认一认,眼保健操按摩的是哪几个穴位?(生找)
师:我们上课上了有一段时间了,眼睛累了吧,试着来做一节眼保健操,感受一下按摩穴位的效果。(音乐、口令)
师:做完眼保健操,感觉如何?
生2:眼睛好像亮了。
生3:眼睛感觉舒服一点了。
师:是的,眼保健操就是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所以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做眼保健操?
生(齐说):认真做,按准穴位,坚持做……
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并不了解眼保健操的设计原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的反思,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创造生活,建构或拓展学生更好的生活
对于小学生而言,“创造生活”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进入新的生活领域,拓展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总是在向学生展示着新的意义,当学生获得新的经验,唤起新的感受,取得新的认知时,也总是不断赋予生活新的意义。其二,创造生活意味着去建构一种更好的生活。所谓更好的生活,即是能促使学生更好发展的生活。
在《神奇的中医》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对一种社会现象展开了讨论。
师:据媒体报道,重庆有家超市,一百斤绿豆一上货架,就被顾客一买而空,而且价钱是以前的几倍。(出示抢购图)
师:你怎么看?
生1:喝绿豆水能治近视,那我就不用戴眼镜了。近视眼要治好,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只是喝喝绿豆汤了。
生2:如果喝喝绿豆煮的水就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是肿瘤,那医院早就该关门了,还需要那么多医生干吗?
师:除了张悟本,还有马悦凌等等,都在宣扬某种养生方法,很多人将他们奉为至宝,对此,你怎么看?
生3:不能盲从,要科学合理地养生……
以上的案例中,学生形成了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能用这种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么学生的生活视野将更加广阔,更加理性,学生对生活意义的体验就会不断地得以深化和提升。
作为品德学科教师,我们应立足于儿童生活,应引导儿童关注、反思、扩展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让儿童生活成为品德课程资源的清泉活水。
(责编 刘宇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